尼邁耶,O.

尼邁耶,O.

巴西現代建築師,1934年畢業於里約熱內盧國立美術學院建築系。1932年起在巴西現代建築先驅者L.科斯塔的事務所工作。1936~1937年參加巴西教育衛生部大廈的設計,並繼科斯塔之後任設計組負責人。著作有《我在巴西利亞的經驗》(1961)、《論建築形式》(1978)等代表作。

尼邁耶,O.

正文

尼邁耶,O.尼邁耶,O.
巴西現代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拉丁美洲現代主義建築的倡導者。1907年12月15日生於里約熱內盧。1934年畢業於里約熱內盧國立美術學院建築系。1932年起在巴西現代建築先驅者L.科斯塔事務所工作。1936~1937年參加巴西教育衛生部大廈的設計,並繼科斯塔之後任設計組負責人。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是這個工程的顧問,尼邁耶直接受到他的影響。巴西教育衛生部大廈被認為是巴西第一幢重要的現代建築。1937年尼邁耶在里約熱內盧開設事務所。1939年與科斯塔合作設計了紐約世界博覽會的巴西館。1941年承接帕普哈建築群的規劃和設計工作,這個項目因其中許多建築物採用了自由曲線而聞名。1947年他作為巴西代表參加了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的十人規劃小組。1956~1961年他參加巴西新都巴西利亞的建設工作,設計了三權廣場以及廣場上的總統府(見巴西利亞規劃)、巴西議會大廈(見彩圖)大教堂等建築。在巴西利亞的工作是尼邁耶建築事業的高潮。

尼邁耶,O.尼邁耶,O.
尼邁耶的建築設計重視形的表現,他認為:“當一種形式產生美時,它就成為建築中功能的、因而也是基本的東西。”“吸引我的是自由的和有感情的曲線。我從祖國起伏的山巒和蜿蜒的河流中,從天空浮雲大海波濤中發現這種曲線。整個宇宙是由曲線構成的,這是愛因斯坦的彎曲的宇宙。”他的作品既有現代主義建築的形象特徵,又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曲線體形。

尼邁耶,O.尼邁耶,O.
尼邁耶的著作有《我在巴西利亞的經驗》(1961)、《論建築形式》(1978)等。

配圖

尼邁耶,O.
奧斯卡.尼邁耶
尼邁耶,O.
有創意的巴西利亞

相關連線

98歲的巴西建築大師奧斯卡·尼邁耶結婚

法新社11月18日里約熱內盧報導,巴西傳奇式的現代派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在98歲的高齡與其秘書結婚,證明新東西對什麼年齡都不算晚。 12月15日即將過99歲生日的尼邁耶和60歲左右的秘書Vera Lucia Cabreira在里約熱內盧的家中結為秦晉之好,以古巴雪茄來慶祝,第二天才通知了他的家人關於婚禮的情況。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尼邁耶說∶“只有主持婚禮的權威人士和一小部分朋友參加了婚禮。” 這對夫婦認識的時間已經有30多年,而以塑造巴西首都聞名天下的尼邁耶仍然老當益壯,活躍在建築界中。 尼邁耶的婚姻史令人印象深刻∶他與Annita Baldo的婚姻持續了76年,後者已經在2004年去世。

看到這個報導,我是如此的震驚,因此而久久不能呼吸!壯哉,尼邁耶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尼邁耶我並不是很了解,但是,這個被稱作巴西傳奇式的現代派建築大師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再回頭想想國內,我們不禁感到汗顏。老一輩的建築師我們且不去談論,放眼當今國際,還在活躍的影子似乎就只有貝聿銘了。而老貝早已經加入了美國國籍,實際上不再能算作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雖然,還有那么幾為青年才俊活躍在國際上,但是,他們和大師這個級別還差得很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我們國人的心痛,也是國人的恥辱!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與那些大師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在藝術和技術上,甚至在觀念上也要落後不止50年!技術上我們先不去說,我們應該考慮的如何把我們的觀念提升上去,我們也不能盲目的說趕超,我們只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縮小最大的差距!但是,中國人很怕,尤其是從事建築設計的人員,他們怕走路,怕思考,怕批評,怕指責!
記得在實習的時候,曾經聽說這樣的一個故事:貴陽 某房地產公司邀請深圳某著名設計院為其場地做方案設計!當該公司拿著圖紙的時候,不禁哭笑不得:原來,此場地內有一個山體和一個小湖,而該設計院卻把原來的山體推了,在那地方建了一個小湖,又在原來小湖的地方,堆起了一座假山!至於最後結果,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建築設計人員怕走路到何等的地步。諸如類似的事件,我相信,在國內很多設計院裡也發生過不少吧。就是現在,很多設計人員都還在做著“閉門造車”的蠢事,包括我自己在內!所做的東西基本上都是憑藉勘測院的一張地形圖,至於現場,那是難得的去一次!
在設計院裡,基本上都流行著70分或者80分建築,意思就是說只要滿足功能,在造型上不太難看就萬事OK了!這樣的心態而得以流行,一則是因為在國內,因為技術和造價的原因,甲方和結構設計還凌駕於設計之上,往往是設計遷就結構而不是結構去輔助設計!其次就是在設計院裡,有經驗的建築人員(我覺得那些人還不能稱作建築師),做方案已經成了一個慣性思維,在很大的程度上去追求最大的容積率(這樣能獲得最大的建築面積,從而得到最高的設計費用),通常是因為面積而損失許多人性化的考慮,更讓人不可思異的是,不僅僅他自己這樣做,還要求小輩們跟著他的步子走!他們懼怕創新,因為創新,就可能因此而獲得批評和指責!
中國的建築往往是太過於注重理論而忽略實際了。常常看報導的一些建築,吹得神乎其神,從一棟建築之中我們到底能夠知道多少主義,多少思想?我承認建築是一種靈性的東西,往往一棟優美的建築,能夠引起我們強烈的心靈震撼!但是,那些主義,那些思想,我想也只有鬼才能明白吧?我覺得諸如這些東西,完全是被中國那種可悲的教育方式帶壞了。小時候作文,也不管跟文章有沒有關係,毫無例外,在結尾的時候,都要寫上兩句:我愛媽媽,我愛祖國!等到中學,就開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到了大學,那就一定是在馬克思列寧的引導下才能有那么“深邃”的思想!到了現在做建築的人們,一定要來點什麼後現代,復古之意,仿佛不這樣就不足以表示自己的創作思想!現在的建築一出去,就立馬被包裝成生態設計、人性化思考!拋開那些包裝,在看看那些空間,跟幾十年前柯布提倡的工業化建築有什麼差別,人照樣是在一個死寂的空間裡生活!跟那些呆板的機器沒有什麼兩樣,人在裡面住久了,也機械了!
細看中國的建築,似乎也有那么幾棟有一些味道,但是,你再凝神看看,是不是覺得那東西聳立在那裡是不是有些不太協調,有些怪異!中國的建築師們往往是丟玉米而去拾那一粒芝麻!永遠都是把建築當做單一的東西在做 ,而忽略了周圍的環境。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中國的建築師確實落後與那些大師,至少在對本國的文化底蘊的認識上還遠遠趕不上那些大師!他們追趕新潮,他們標新立異,然而事實上,他們所追尋的卻是人家早已經丟棄的東西!
尼邁耶在98歲的高齡還還活躍在巴西建築界,而今天,更做出了令人驚詫與敬佩的壯舉。我們可以忽略這個事實的本身,但是,從這件事上,中國的這些所謂的建築師們,似乎應該明白些什麼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