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汝神秘谷

尼汝神秘谷

尼汝神秘谷,位於香格里拉縣城東北高原腹地。尼汝人既傳承著本教的原始自然崇拜,認為河裡沒有生靈,自然宗教、本教、藏傳佛教在各個時期的影響整合,形成了多元的宗教形態。

簡介

“三江併流”自然奇觀核心區的香格里拉是世所公認的秘境,那么位於香格里拉縣城東北高原腹地的尼汝山谷就更加鮮為人知。4個散落在山間壩子上的小村莊,鮮有人到訪的十幾戶藏民,固守著神山、聖湖和原始的牧場,又奇妙地包容了本教、藏傳佛教等多元化崇拜,默默地在密林深處淡定生存。

每到高山杜鵑怒放的季節我就會跑到香格里拉,這幾乎已經成了習慣。在小中甸的花海邊漫遊,常常會碰到許多從大城市來的同道中人,驛路相逢,都為這暫時的遁世互相道賀,然而香格里拉越來越多的遊人似乎正讓安靜變得艱難。與同來的昆明攝影師王水林和一些當地的藏族朋友圍坐在花海的茶爐邊,大家說起了尼汝。

即使對於在香格里拉土生土長的人來說,離縣城只有75公里的洛吉鄉尼汝村也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裡面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雲杉、冷杉高大精壯直指雲霄,林中還棲息著麝、熊、藏馬雞、猞猁等多種珍禽異獸。山間壩子上,是藏民經年累月開墾的小塊梯田,他們的房舍就如灑落的珍珠一樣點綴在地頭田間。離村子不遠就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湖邊的草甸就是尼汝人的天然牧場,而控制著數量養的牛羊完全沒有破壞這裡的生態,使它始終如閨中處子一樣未受污染。另外,尼汝村藏民每年舉行的那種獨特的煨桑儀式和不輕易讓外人觀看的登巴熱果(農曆七月十五轉山會)更是被冠以種種傳說,就連跟我相熟的小中甸老村的村長中中——這個地道的香格里拉漢子也無法清楚地解釋這些傳說的由來。幸運的是,中中在尼汝的一位好友邀請他參加今年的登巴熱果,居然也破例邀請了我們,終於有機會到尼汝一睹為快了。

人馬驛道

真正站在了從屬都湖到尼汝的這條小路上,不知不覺中人的心思也變得深沉。雖然從縣城到洛吉鄉現在已經通了班車,但是路一直在修,車也經常停開。而且,為了能先睹尼汝的神山聖湖為快,我們選擇了這條只能徒步或騎馬的30公里山路。在屬都湖邊可以向藏民租馬,運氣好的話有時也可以碰到尼汝村往回返的馬幫。不過,為了不驚動在林間憩息的生靈,我們乾脆選擇了步行。

如果沒有當地人指引,真的很難看出這是一條路。騾馬踩出的印跡常常被新落的樹葉掩蓋住,遮天蔽日的樹陰也讓人無法辨認方向,然而尼汝人憑著天生的細心和敏銳進出自如。傳統的人背馬馱運輸在尼汝一直延續著,對他們來說,通往外界的人馬驛道有數十條,其中通往香格里拉縣城的兩條,通往洛吉鄉的一條,還有通往四川稻城、木里的,每一條道上都沒有路標,路線都在他們心裡裝著呢。傳統的交通工具除了馬,還有犏牛、黃牛、騾子等等,對他們來說這些大牲口就是通向外界的橋樑,看得跟家人一樣珍貴。

前行的路消失於河對面一座巨大石壁之後。嚮導說這叫“關門山”,因為此山形狀像一座緊閉的大門擋住了去路,而尼汝村就隱身於這扇大門之後。崩主活佛為此山取名“丹松農布林稱”,意為“寧靜、吉祥的地方”。村民在此燒香,祈求出行平安。繞過守衛尼汝的大門,田園散布在小河的兩岸,偶爾看到小小的空置的木頭房子,後來才聽村長說那是當地人在耕作或收穫季節時暫住的“莊房”。

尼汝村又分成了4個小小的自然村,尼擁、吾擁、塘古和普拉。尼擁村旁邊就是海拔2800米的扎拉勝嘎神山。尼汝人自古以來崇奉以扎拉勝嘎為首的9大神山,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因宗教的力量得以保護,人與自然顯得更加和諧相處。站在尼汝村看周圍的大山,覺得自己可以像山中的沙礫一樣忽略不計了。

有山就有水,尼汝境內湖泊星羅棋布,溪水縱橫奔流,瀑布飛流七彩,一條發源於松匡嘎雪山西坡的尼汝河縱穿尼汝全境,農田和村舍都分布於河兩岸的偏坡台地上。尼汝人既傳承著本教的原始自然崇拜,認為河裡沒有生靈,河就不成為河流,所以保護河裡的一切生物;同時受到藏族傳統習俗的影響,把河裡的魚都當作龍的化身,禁止捕撈打殺,也禁食魚肉。所以,每到三月桃花開時,就能看到河裡的裂腹魚群歡蹦跳躍,自由地在石縫裡和礫石間產卵繁殖,形成了著名的“三月桃花魚”景觀。藏民唯一在河中取用是“水菜”——一種浮生的藻類植物,不僅可以涼拌或者煮雜鍋菜,還可以入藥,尤其能治燒傷燙傷。我們借住在嚮導扎西的木屋裡,就親眼看見他的妻子為燙傷的小兒子敷上水菜,孩子很快就痊愈了。

登巴熱果的前一天,外出放牧的藏族漢子都回到了家裡。中中的朋友也見到了從最遙遠的下掉牧場趕回來的兄長。這位四十歲左右的牧人對尼汝的每一片草場了如指掌,他告訴我們:在尼汝的各類草場中分布著700多個草種,其中適合牛羊食用的有200多種。豐富的天然草場資源自然為放養牲畜創造了優裕的條件,尼汝河流域有南寶、德吉、碩貢、新沾、說俄、丁郎等數十個天然牧場。因為居住的藏民並不多,牛羊數量也有限,可以隨意地轉場放牧,所以每個牧場的草都有充分的時間恢復,始終保持豐沛優良。

登巴熱果

扎神格的日子

雖然居住在這樣一個可以靠天養人的世外桃源里,但是尼汝人卻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基本上是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這就是源於本教的信仰。登巴熱果就是一種古老的農業祭祀儀式,與西藏的望果節如出一轍。不過,在這幽深的山谷中對著巍峨的神山舉行儀式又更增添了神秘的意味。

尼汝因為地處滇川往來的古道之上,經過自然宗教、本教、藏傳佛教在各個時期的影響整合,形成了多元的宗教形態。在這裡,不管是遇見本教大師,還是遇見藏佛傳教各教派的活佛、高僧大德都不分教派地膜拜頂禮。在尼汝從事宗教活動的除了活佛、高僧大德、一般僧人外,還有倉巴、昂曲和面姆等宗教職業者。由於尼汝村過於偏遠,本村本寨又無僧人,倉巴、昂曲和面姆等已變成主要的宗教職業者,不管是大型的宗教活動,還是小的紅白喜事都由他們來主持,尤其是倉巴的感召力和威信更為突出。

吹奏海螺祈福

終於到了登巴熱果這一天,尼汝村的倉巴在眾人莊嚴的注目中點燃了桑煙,然後帶領著大家慢慢向扎拉勝嘎走去。人們將在那裡煨桑祈福,然後就是接連幾天的祈神舞狂歡。平日無比寧靜的山谷只在這時候才沸騰起來,然而對於外人來說,他們的節日就如同童話里森林仙人的聚會,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離開之後再要去尋來時的路,恐怕又會迷途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