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梅勒

尼古拉·梅勒,是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裡面所說的“魔法石的主人”——尼克·梅勒。而也有人稱之為尼古拉·梅勒。

尼古拉的全名在法文中的寫法是Nicolas Flamel,從他1330年出生時開始一直如此。它在英文裡的拼寫與法文有差異,常常被寫作Nichlas Flammel,或者Nicholas Flamel。中譯名有尼古拉·弗拉曼爾或尼古拉·弗拉梅爾,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裡面所說的“魔法石的主人”——尼克·梅勒。而也有人稱之為尼古拉·梅勒。無論怎樣,當你看到這些名字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它們指的是同一個人。
1330年,尼古拉·梅勒出生於法國蓬陀;
1357年,尼古拉用兩個弗洛林金幣買到《猶太人亞伯拉罕之書》;
1368年,尼古拉與潘乃麗結婚;
1378年,尼古拉前往西班牙聖迪亞大教堂朝聖;
1382年,尼古拉成功製造出魔法石;
1389年,尼古拉在聖嬰公墓第四墓室拱牆上留下奇怪的浮雕;
1407年,尼古拉在聖雅克教堂為自己和妻子建墓穴;
1414年,潘乃麗去世,尼古拉立下一份神秘的遺囑;
1417年,尼古拉去世,安葬於聖雅克教堂;
至15世紀初,尼古拉夫婦在巴黎共捐建14所醫院和3所禮拜堂,修繕7所教堂;
15世紀初,查理六世派人調查尼古拉的財富來源;
1612年,《解說尼古拉的符號》在巴黎出版;
1655年,宮廷御醫皮埃爾博證實《猶太人亞伯拉罕之書》重現米蘭;
16世紀中期,尼古拉的石罐里被發現有紅色粉末;
17世紀初,盜墓賊發現尼古拉的棺木里空無一物,紅衣主教黎塞留找到了《猶太人亞伯拉罕之書》;
1719年,尼古拉出現在印度;
1742年,聖嬰公墓第四拱牆被毀;
1758年,裴尼逖修士從羊皮稿上破譯出《尼古拉的遺囑》;
1761年,尼古拉出現在巴黎歌劇院,神父維蘭提出《解說尼古拉的符號》市委做,並為此與裴尼逖爭論;
17世紀末,牛頓將《解說尼古拉的符號》譯為英文;
1860年,法國科學史學家路易·費格爾支持裴尼逖的觀點;
1883年,尼古拉的墓碑被人發現;
1929年,謠傳尼古拉化身為神秘的“福爾康利”。

尼古拉·弗拉梅爾的肖像
尼古拉·弗拉梅爾法語:Nicolas Flamel,約1330年-1418年),法國瓦盧瓦王朝鍊金術士,對鍊金術界的傳奇物質─賢者之石的研究使他聞名於世。
譯名
法文“Nicolas”(尼古拉)源於希臘文“Νικόλαος”,在歐洲語文有多種變體,如:“Nicholas”。人們常把法文的“Nicolas”誤寫成其語文的變體,例如英文使用者常把“Nicolas Flamel”誤寫成“Nicholas Flamel”。
英國小說作家J·K·羅琳著作《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里提及他是偉大的巫師。有趣的是,該書的繁體中文版出版社-皇冠出版社把“Nicolas Flamel”翻譯成“尼樂·勒梅”(故意不譯“co”、“F”部分),與法語讀音有頗大差異。相對於“尼古拉·弗拉梅爾”,《哈利波特》繁體中文版的讀者較熟悉“尼樂·勒梅”這譯名(即使在小說外的現實世界)。
傳記 尼古拉·弗拉梅爾生於法國瓦盧瓦王朝時期的蓬圖瓦茲(今法蘭西島大區瓦勒德瓦茲省省會,巴黎西北部城郊)。故居位於巴黎蒙莫朗西街(Rue de Montmorency,今法蘭西島大區巴黎第三區),在1407年建成至今仍得以保存,成為當地地標之一。
故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