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原文: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概況

【名稱】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
【朝代】
【作者】李清照
【體裁】

原文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注釋

【注釋】
①些子:一些。宋·蔡士裕《金縷曲》:"著些子,更奇妙。"宋·柳永《洞仙歌》:似覺些子輕孤,早恁背人沾酒"。
②碾玉:即碾茶。黃庭堅《催公靜碾茶詩》:"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遣溪童碾玉塵",其中的"碾玉塵"與此詞"碾玉成塵"意同。宋時崇尚團茶,即將茶葉調和香料壓製成團狀,用時再碾碎,故稱"碾玉"
③一甌春:甌:飲料容器。李煜《漁父》詞:"花滿渚,酒滿甌"春:指茶。黃庭堅《踏莎行》:"碾破春風,香凝午帳",其中的"春",即指茶。"春",《歷代詩餘》作"雲"。
④東君:本為《楚辭·九歌》篇名,以東君為日神。此處指美好的春光。
⑤著意:即著意,用心的意思,猶《楚辭·九辨》:"惟著意而得之"之調。

作者

作者李清照作者李清照
李清照
(1084-約1151)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賞析一

這首詞閒適淡雅,表惜春之情,為作者早期作品。小詞將熱烈真摯的情感抒發得直率深切,表現出易安詞追求自然、不假雕飾的一貫風格。 
“春到長門春草青”一句,寫作者晨起所見。“長門”,漢代長安離宮名,漢武帝陳皇后失寵,曾居此。“江梅”,遺核所生,非經人工栽培,又句直腳梅,也稱野梅,初春開紅白色花。梅可以說是早春的標誌。“些子”猶言一些,即少量之意。“未開勻”謂還未普遍開放。惟其“未開勻”,所以特別新鮮可愛,使人感覺到春天已經來臨。這三句初春美景,寄寓著作嘆春之情。下面接寫飲茶。宋人將茶製成茶餅,飲用時須用茶碾碾成細末,然後煮飲。“碧雲籠碾”即講碾茶。“碧雲”指茶葉之色。“籠”指茶籠,貯茶之具。“玉成塵”既指將茶碾細,且謂茶葉名貴。“一甌春” 意即一甌春茶。曉夢初醒,夢境猶縈繞腦際,喝下一杯春茶,才把它驅除。春草江梅,是可喜之景,小甌品茗,是可樂之事,春天給作者帶來無限歡樂。上片主要作者茗茶賞景的歡愉之情,輕鬆優雅。
下片一下過到黃昏,重點寫月。“重門”即多層之門。天剛黃昏,月兒即來與人作伴,淡淡的月光,照稀疏的門帘上,花影掩映,飄散出縷縷幽香,春日的黃昏,是這樣恬靜,這樣香甜,難怪作者止不轉熱烈讚嘆:“好黃昏!”這是“有我之境”,這個“我”就是詞人。正是她,此刻正花前月下徘徊留連,沐浴著月之清輝,呼吸著花之清香。末尾三句點題。“東君”原為日神,後來演變為春神。農曆遇閏年,一年中首尾常有兩個立春日的情況。“二年三度”加重表現痛惜之情。“負東君”,這裡特就汴京之春而言。京師的春光是這樣迷人,即使一年一度辜負了它,也非常可惜,何況兩年中竟有三度把它辜負,這該令人何等痛惜呢!正因為如此,所以此次歸來,一定要用心地好好度過汴京這一年這個無比美好的春天。下片著重寫作者嘆春又惜春的心情。
這首詞寫景如畫,意境淡遠。最為人稱道的是“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一句,《疏簾淡月》後成為詞牌名。

賞析二

一、清況周頤《<漱玉詞>箋》:《問蘧廬隨筆》雲,荊公《桂枝香》作名世,張東澤用易安"疏簾淡月"語填一闕,即改<桂枝香》為《疏簾淡月》。
二、林家英慶振軒《<小重山>賞析》:一首小詞,明白如話,以口頭語寫眼前景、心中情,只於淡筆素描中,略加點染,將女詞人朝暮之間如夢如痴的心緒,濃縮在不到六十字的短小篇幅之中。在寫景、敘事、抒情的水乳交融之中,寫得曲盡情致,耐人尋味,有自然雋永之趣,無忸怩賣弄之態,足見李清照在抒情詞創作上詞心的靈銳及其駕馭語言的功力。如首句"春到長門春草青",直接用前人成句。被當時人贊為"才力富贍"的李清照(見王灼《碧雞漫志》)本可自鑄新句,為什麼偏要引用他人成句呢?依筆者淺見,可能出於對這個情景相生的妙句珍愛和靈犀相通的共鳴。句中"春"字重用,又以極富色彩感的"青"字點染初生的春草……詞的下片,描寫黃昏景色"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用"壓"字狀映照在重門之上的花影分量,用"鋪"字狀天邊淡月透過疏簾映照內室的清輝,意蘊豐富而美妙,是詞史上公認的名句。天上的月,月下的花,本來和人沒有直接的聯繫。只是當它們介入女詞人的生活氛圍,花影映照重門,疏簾鋪灑月色的時候,便和詞心靈銳的女詞人產生了感情上的交流……(《李清照詞鑑賞》,齊魯書社1986年4月出版)
三、王思宇:……"江梅",遺核所生,非經人工栽培,又名直腳梅,也稱野梅,初春開紅白色花。陳謝燮《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梅可以說是早春的標誌:"些子"猶言一些,即少量之意。"未開勻"謂還未普遍開放,此與唐代詩人楊巨源《城東早春》"綠楊才黃半未勻"意趣相同。惟其"未開勻",所以特別新鮮可愛,使人感覺到春天已經來臨。這三句既是寫景,也是在寫作者的驚喜、讚美之情。下面接寫飲茶。宋人將茶製成茶餅,飲用時須用茶碾碾成細末,然後煮飲。"碧雲籠碾"即講碾茶。"碧雲"指茶葉之色。"籠"指茶籠,貯茶之具。宋龐元英《文昌雜錄》雲:"(韓魏公)不甚喜茶,無精粗,共置一籠,每盡,即取碾。"……下片並沒按照時間順序接寫日間,而是一下過到黃昏。上片重點寫花,下片重點寫月。"重門"即多層之門。天剛黃昏,月兒即來與人作伴。淡淡的月光,照在稀疏的門帘上,花影掩映,飄散出縷縷幽香,春日的黃昏,是這樣恬靜,這樣香甜,難怪作者止不住要熱烈讚嘆:"好黃昏!"這是寫景,但景中卻有一個人-作者:正是她,此刻正在花前月下徘徊流連,沐浴著月之清輝,呼吸著花之清香……(《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
四、羅忼烈:……他若《小重山》以薛昭蘊"春到長門春草青"之句起調,雖稍優於前作(指李清照《臨江仙》),亦未足以連鐮原制也。且原制為宮詞,故用長門事,安能因利乘便耶?(《百家唐宋詞新話》,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五、《濟南名士叢書·李清照全集評註》:此詞當為易安南渡前的作品。寫女主人早春思念丈夫,盼望早日歸來共度今春的迫切心情:上片含蓄,下片直率,相映成趣。情景相間,以景托情。意境開朗,感情真朴。與易安寫離情別緒的詞相比,迥異其趣。琢煉字句精工絕妙。"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用一對偶句寫黃昏的良辰美景,增加詞的建築美。雖然庭院裡的梅花尚未開勻,花的影子斑斑駁駁,映在重重的門上,似乎沉沉地壓下來。清淡的月光灑在稀疏的帘子上,顯得那么凝重,就像鋪在上面一樣。"壓"、"鋪"兩個動詞用得生動形象,頗有神韻……(濟南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六、孫崇恩《李清照詩詞選》:這首詞可能是李清照於汴京所作。上闋描寫早春室外春色和室內煮茶憶夢的生活,含蓄蘊藉,情意深微;下闋描寫夜晚迷人景色和與丈夫重歸汴京共度美好春光的情懷,妙筆點染,神思飛揚。從首句直用薛昭蘊《小重山》詞的首句和末句直抒"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之情意來看,表現了詞人惜春惜花之情和久別初聚之樂。(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七、劉瑜《李清照全詞》:上片,含蓄。雖然也是寫景寫情。但讀者難以一眼破的,其妙諦是在不言之中的:"長門"是代表冷宮的,意味著趙明誠離去後,她心際曾是寂寞愁苦的。"留曉夢",隱含她對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下片,直率。寫景抒情,徑攄胸臆,一瀉無餘。如春日江河,歡騰而下,一氣貫注。含蓄直率相映成趣……上隱下露,上含蓄下直率這種構思方法妙在何處?好比一個卓越的魔術師,先用一塊魔毯鋪在地上,而這毯子的中間隨著他那魔術棒的上指而拱起,但裡面是什麼東西,卻令人神思飛越,想人非非。觀眾屏住呼吸,急不可待,不弄個究竟決不善罷甘休,這就是含而不露的魅力。當觀眾的神魂狂騰,抓耳撓腮,心裡憋悶得慌的時候,魔術師見機將魔毯一揭,裡面儘是一些瑰寶,五光十色,璀璨奪目,觀眾一飽眼福,審美的心理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無不拍手稱絕,流連忘返,這便是露的歡躍。我覺得李清照上隱下露的構思方法,之所以取得特殊的藝術效果,與上面魔術師的魔術那樣扣人心弦是有相似之處的。此詞,格調歡快,意境開朗,色彩鮮明,感情真朴,生活色彩濃厚,字裡行間流露出苦心孤詣、孜孜追求的願望即將要實現的那種喜悅樂觀的情緒。與李清照那些寫離愁別苦的詞相比,格調迥異

小重山其二

【名稱】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
 【朝代】唐
【作者】薛昭蘊 【體裁】

原文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玉階華露滴,月朧明。東風吹斷紫簫聲。宮漏促,簾外曉啼鶯。
愁極夢難成。紅妝流宿淚,不勝情。手挼裙帶繞階行。思君切,羅幌暗塵生

作者

薛昭蘊,唐末或五代詞人。《花間集》稱為“薛侍郎”,列於韋莊之後,即當為前蜀時人。王國維認為即薛昭緯(《庚辛之間讀書記》),是唐直臣薛存誠後裔薛保遜之子。昭宗乾寧中官至禮部侍郎。性輕率,恃才傲物,“每入朝省,弄芴而行,旁若無人,好唱〔浣溪沙〕詞”(《北夢瑣言》)。後因事獲罪,貶為刺史。
薛昭蘊現存詞19首,8首為(浣溪沙),內容多寫閨情宮怨,友情離思以及女道士清冷生涯,文人及第得意情景。其詞較少艷情縟文,風格比較清麗委婉,接近韋莊。其佳作如(浣溪沙)“江館清秋攬客船”,寫秋夜江館餞別:“正是斷魂迷楚雨,不堪離恨咽湘,月高霜白水連天。”融情於景,以景見情。又同調“傾國傾城恨有餘”,寫游姑蘇台憑弔西施:“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弔古傷今,蒼涼感傷。在《花間集》中也是為數不多,比較難得的。余則多流於膚淺,缺少新意。
其詞收於《花間集》。事跡見新、舊《唐書》,《北夢瑣言》及王國維《庚辛之間讀書記·跋覆宋本〈花間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