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詞牌名]

小重山[詞牌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重山,是詞牌名,又名“小重山令”“小沖山”“柳色新”等。以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為正體,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四平韻。主要代表詞作有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姜夔《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等。

基本信息

詞牌沿革

《小重山》,調見《金奩集》,又名《小重山令》、《小沖山》、《柳色新》、《群玉軒》、《璧月堂》、《玉京山》。相傳這個詞牌是韋莊所創。據說韋莊有一個心愛的侍妾,貌美如花且稟賦詞翰,卻蜀主王建奪去。身為人臣,韋莊只好壓抑了自己的思念,作了一闋《小重山》。曲調一經唱出,淒婉異常,侍妾聽後,竟抑鬱而終。侍妾去了,因她而來的小重山調卻漸漸被人們永久地記住。從此,《小重山》成了悽苦思念的代名詞。

《宋史·樂志》錄宋太宗趙匡義新制樂曲亦有《小重山》,注入雙調(夾鍾商),蓋借舊曲名另制新聲。《詞律》卷八、《詞譜》卷一三均列有此調。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四平韻。以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為代表。按和凝詞前段第二句“群仙初折得、郤詵枝”,“群”字平聲。第三句“曉花擎露妒啼妝”,“曉”字仄聲。結句“精神出、御陌袖鞭垂”,“御”字仄聲。後段第二句“管弦分響亮、探花期”,“管”字仄聲。第三句“光陰占斷曲江池”,“光”字平聲。又毛滂詞前段結句“玉堂客、於此勸春耕”,“玉”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餘參所采平韻二詞。

變體一:雙調六十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以趙長卿《小重山·一夜中庭拂翠條》為代表。此與薛詞同,惟前後段兩結句各添一字異。 按張先集有《感皇恩》詞“延壽芸香七世孫,華軒承大對、見經綸。溟魚一息化天津。袍如草,三百騎、從清塵。玉樹瑩風神,同時棠棣萼、一家春。十年身是鳳池人。蓬萊閣,黃閤坐、遲談賓。”正與此同。《詞律》誤刻《感皇恩》後,不知宋詞《感皇恩》體從無用平韻者,張詞蓋《添字小重山》也,故錄趙詞以證之。

變體二:雙調五十七字,前後段各四句、四平韻。以《梅苑》無名氏《小重山·不是蛾兒不是酥》為代表。此與薛詞同,惟前段第二句減一字異。 按《梅苑》詞三首,一首“一枝照水弄精神”,一首“依稀丹萼動紅雲”,又元劉景翔詞“紅香浮玉醉客頹”,並與此同。 前段結句“浮”字本十一尤韻,按《中原雅音》,“浮”字付無切,又吳越間方言“浮”讀作“無”,故可借押。

變體三: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以黃子行《小重山·一點斜陽紅欲滴》為代表。此調例押平聲韻,此詞押入聲韻,即《樂府指迷》所謂平聲字可以入聲替也。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中仄平平中仄 中平平仄仄、仄平 中平中仄仄平 中中仄、中仄仄平

春到長門春草青。玉階華露滴、月朧明。東風吹斷玉簫聲。宮漏促 簾外曉啼鶯。

中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仄平 中平中仄仄平 中中仄、中仄仄平

愁起夢難成。紅妝流宿淚、不勝情。手挼裙帶繞花行。思君切、羅幌暗塵生。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小重山·一夜中庭拂翠條》

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一夜中庭拂翠條。碧紗窗外雨、長涼飆。潮來漲水恰平橋。添清景,疏韻響、入芭蕉。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坐久篆香消。多情人去後、信音遙。即今消瘦沈郎腰。悲秋切,虛過了、可憐宵。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小重山·不是蛾兒不是酥》

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平

不是蛾兒不是酥。化工應道也難摹。花兒清瘦影兒孤。多情處、時有暗香浮。

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仄、仄仄仄平

試問玉肌膚。夜來霜雪重、怕寒無。一枝欲寄洞庭姝。可惜許、祇有雁銜蘆。

變體三

格律對照例詞:《小重山·一點斜陽紅欲滴》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

一點斜陽紅欲滴。白鷗飛不盡、楚天碧。漁歌聲斷晚風急。攬蘆花、飛雪滿林濕。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

孤館百憂集。家山千里遠、夢難覓。江湖風月好收拾。故溪雲、深處著蓑笠。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作品

•【宋】賀鑄《小重山·花院深疑無路通》

•【宋】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宋】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宋】姜夔《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

•【宋】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宋】陳亮《小重山·碧幕霞綃一縷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