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話西遊

小話西遊

《小話西遊》顛覆或解構了原著《西遊記》。《小話西遊》從原著的字裡行間,找尋可能與可信的人或事。尤其是書本所描繪的孫悟空形象遠不同於原著《西遊記》中我們所看到的美猴王。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讀《西遊記》中的人和事的嗎?那就親眼目睹一番吧。影視中的孫悟空形象,與原著中的有哪些不同?當我們意識到這些不同時,是覺得上了影視作品的當,還是回到原著中,發現書里的猴子,另有一種吸引力在?就這個話題,作者提出了猴子的吸引力問題,同時還捎帶了幾個妖怪——多半是拖家帶口的。

圖書簡介

本書作者選取《西遊記》中幾個精彩場景,精讀細品,把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變得趣味盎然。

目錄

菩提祖師
稱王與革命
鬧龍宮
桃子該請誰吃
十萬天兵天將
輕狂的石頭
兩會背後
第一次親密接觸
唐僧
觀音禪院的人情冷暖
三個緊箍
高老莊
豬猴關係
唐僧肉
大聖行兇
好人沙僧
生存智慧幾種
黃袍無力百花殘
遊方僧人與僧官
貞節危機
牛魔王
紅孩兒
山神土地
大話西遊
三調芭蕉扇
紅玫瑰與白玫瑰
龍王降雨
蟠與鼉
龍生九種
和尚道士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煉丹與添壽
老子化胡及其他
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河水
十世元陽
獅駝國的大鵬
小妖
西天取經之事件簿
在路上
西遊鏡相

序言

國小時候,看六小齡童演的《西遊記》。看猴子耍棍子,打妖怪,就跟著笑;看猴子被壓在五行山下,或是在唐僧那裡受了委屈,就難過得哇哇地哭。
電視畫面里的猴子,性格頑皮,略有搗蛋,可在道德上,那可是純潔如小白兔啊!
後來看書,才發現猴哥很殘忍。
他捉弄別人,常常並沒什麼道理。龍宮借寶,分明就是搶奪;大鬧天宮,也只像是擾亂社會治安;殺人可能一殺幾千;在土地老兒那裡,還有個“好吃沒錢酒,偏打老年人”的壞名聲。
無煩惡搞,不必發揮,白紙黑字,原文俱在:
“行此險峻山場,空身也難走,卻教老孫馱人。這廝莫說他是妖怪,就是好人,他沒了父母,不知將他馱與何人,倒不如摜殺他罷。”
那大聖上了山巔看處,只見那南半邊,鼕鼕鼓響,鐺擋鑼鳴,閃上有千餘人馬,都架著鷹犬,持著刀槍。……大聖見那些人布上他的山來,心中大怒,手裡捻訣,口內念念有詞,往那巽地上吸了一口氣,呼的吹將去,便是一陣狂風。……將那碎石,乘風亂飛亂舞,可憐把那些千餘人馬。一個個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參官桂嶺前忙,血染硃砂地上。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得還鄉?屍骸輕粉臥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
有詩為證:人亡馬死怎歸家?野鬼孤魂亂似麻。可憐抖擻英雄將,不辨賢愚血染沙。
這大聖把金箍棒幌一幌,碗來粗細,把那伙賊打得星落雲散,湯著的就死,挽著的就亡;磕著的骨折,擦著的皮傷,乖些的跑脫幾個,痴些的都見閻王!……行者問那不死帶傷的賊人道:“那個是那楊老兒的兒子?”那賊哼哼的告道:“爺爺,那穿黃的是!”行者上前,奪過刀來,把個穿黃的割下頭來,血淋淋提在手中,收了鐵棒,拽開雲步,趕到唐僧馬前,提著頭道:“師父,這是楊老兒的逆子,被老孫取將首級來也。”
還多,不具引。
於是,至少是在網上罷,批評猴子的文字,也就多了起來。——那,我們是該意識到上了影視作品的當,態度、評價從而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還是面對原著,發現其中的猴子,另有一種吸引力在?
隨便聊聊這個。捎帶提了幾個妖怪,——多半是拖家帶口的。

文摘

桃子該請誰吃

網上有些牛人分析大鬧天宮一節的幕後故事,發現了許多不同版本的陰謀,環環相扣著著緊逼,令人嘆為觀止。不過,如果還是採取比較有中國特色的解釋,那么,難擺平的是方方面面的人際關係,至於陰謀本身,倒不必這么高智商。
對待花果山的武裝割據勢力,天庭內部有主和、主戰兩條路線的鬥爭。最高領袖,即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在其間扮演著一個協調人的角色。光靠武裝剿滅不是辦法,必須有強大的武力作後盾才能實施招安。這個道理淺顯得很,所以玉帝基本上一碗水端平,實際上傾斜主和派多一些。招安的成本比較容易核算,也不破壞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開戰的話,不可測因素就多了。
太白金星第一次去花果山請猴子上天,猴子見玉帝的這個場景很有名:
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禮,但側耳以聽金星啟奏。金星奏道:“臣領聖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簾問日:“那個是妖仙?”悟空卻才躬身答應道:“老孫便是。”仙卿們都大驚失色道:“這個野猴!怎么不拜伏參見,輒敢這等答應道‘老孫便是’卻該死了,該死了!”玉帝傳旨道:“那孫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禮,且姑恕罪。”眾仙卿叫聲:“謝恩!”猴王卻才朝上唱個大喏。
眾仙卿大驚失色不奇怪,玉帝沒怪罪猴子也不奇怪,甚至覺得猴子很可愛也說不定。玉帝看身邊的人都循規蹈矩,久了也要氣悶的。偶爾來個把猴子調劑一下,不失為一件樂事,就像康熙需要韋小寶。但這樣一來,猴子的弄臣地位,基本也就定了。
於是玉帝封猴子做了弼馬溫。不入流歸不入流,但給首長開車的牛不牛?弼馬溫總管天河御馬。就等於是總統府司機的頭兒。看來玉帝還是打算把猴子放在身邊的。可惜猴子是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人,還沒等到首長要用車的時候,就嫌官小反下去了。

從李天王父子興師下界,到花果山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基本上就是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猴子對巨靈神的話:
潑毛神,休誇大口,少弄長舌!我本待一棒打死你,恐無人去報信,且留你性命,快早回天,對玉皇說:他甚不用賢!老孫有無窮的本事,為何教我替他養馬?你看我這旌旗上字號,若依此字號升官,我就不動刀兵,自然的天地清泰;如若不依,時間就打上靈霄寶殿,教他龍床定坐不成!”
後來再跟哪吒講,意思也差不多:
“你只看我旌旗上是什麼字號,拜上玉帝,是這般官銜,再也不須動眾,我自皈依;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靈霄寶殿。”
看來猴子也覺得自稱齊天大聖是名不正言不順的,要的還是玉帝老兒的承認。這就顯然不是最堅決最徹底的革命派,還是認同現有領導核心的領導權的嘛。打兩個勝仗,是為受招安後要官做添些籌碼。因此停戰之後聽說太白金星又來,他當即大喜:
“來得好,來得好!想是前番來的那太白金星。那次請我上界,雖是官爵不堪,卻也天上走了一次,認得那天門內外之路。今番又來,定有好意。”

孫悟空二次上天,人際關係大概還不錯。
他調皮愛玩鬧,沒有文人的酸腐氣,跟軍隊系統里的人比較好相處。他實際上讀書不少,跟天宮裡占主導地位的文化官僚也可以有共同語言。他貪圖名聲,好出風頭,而對更實際的政治利益基本稀里糊塗,所以誰也不必拿他當競爭對手。
也就是說,猴子這種名士派,和天庭的官場沒有本質的衝突。於是,對眾家仙人而言,這樣一隻猴子,真可以把評孔乙己的話拿來評他,猴子“是這樣的使人快活,然而沒有他,大家也便這么過”。
當然不滿猴子的也有,比如真人許旌陽,就跑到玉帝那裡打小報告:
“今有齊天大聖日日無事閒遊,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恐後閒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庶免別生事端。”
於是玉帝就派猴子去守蟠桃園了。這事從來被當作玉帝頇糊塗的一項證據,讓猴子守桃子,正如葉晝的批語:“分明使貓管魚,和尚守婦人也”。但也不是不可以有其他的解釋。
“齊天大聖日日無事閒遊”。這本來就是讓猴子上天的初衷。但這種實際操作中用到的手法,在一切道德化的政府公文中,卻又不好直說。碰到許旌陽這種不能領會精神的,玉帝真還不好駁回他。人家是站在倫理綱常的基礎上發言的嘛,都是政治正確的話,要是不同意,什麼“必也,正名乎”,“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之類的儒家大道理就要來了。所以,只好給猴子找個事做。
但這事還真不好找。猴子現在是什麼身份?“名是齊天大聖,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沒有職務,連工資都沒有。名字是好聽了,可某種意義上,還不如弼馬溫好歹有個編制。也正是因為連弼馬溫都不如,大家才不介意他使用這么個牛×烘烘的名字。小商小販在自己的店鋪門口怎么詐唬都不妨,同樣的宣傳語上了央視就是虛假廣告。民辦大學宣稱要做“中國的哈佛”什麼的,也沒誰會跟他計較,反倒是北大、清華要也打出這么個旗號,那就要罵聲一片了。
所以,要是真給猴子一重要的行政崗位,那些本來在內心保持著充分優越感的前提下,可以和猴子談笑風生的神仙們,可能就要提出抗議,“羞與同列”了。擺平了許旌陽,卻擺不平了一大片。
但事給小了也不行,有“官封弼馬心何足”的教訓在先,把猴子刺激了再鬧一回,就前功盡棄了。所以,去看守蟠桃園吧。
從御馬監到蟠桃園,管理對象從動物變成植物,基本算是平調。但這事兒猴子喜歡啊,也許他就接受了。至於猴子幾乎一定會監守自盜,這個玉帝不見得是想不到,只不過相比各種人事上的擺不平,這個損失他情願接受。古往今來這樣的事例多了,——領導眼裡,屬員貪污當然不好,但和其他很多事情相比,這哪能真算什麼大問題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