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寧話西遊

果寧話西遊

在商場上,很多人奮力拚殺,能擁有一番不錯的事業。但是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習氣,又擋不住太多的誘惑,最後斷送掉自己的事業,甚至斷送掉自己的家庭。..為什麼《西遊記》要去感悟人生,吳承恩先生讓我們每一個人意識到的,不是真的要西天取經,要成佛成祖。而是通過西天取經的過程,引領我們認識自己的弱點在哪裡,優點在哪裡,怎么樣去發揮優點,怎么樣去克服缺點。只有充分的認識了自我,才能真正的成就你的人生。

劇情介紹

《果寧話西遊--禪悟人生》各集主要內容:

公元627年,玄奘師徒啟程西行,踏上漫漫取經之路。途中歷經磨難,終得真經...

今天,讓我們隨著釋果寧大師,穿越時空 ,漫話西遊禪悟人生!

第一集:唐僧師徒各自代表了儒、道、釋思想的哪些含義

一、《西遊記》裡面所表現的心性學思想,即儒、道、釋三家的思想

1、釋(佛):西遊代表走向西方,離苦得樂

2、儒家:治世的思想,即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

3、道家: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二、《西遊記》中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和尚、小龍馬各代表著怎樣的含義

1、孫悟空--人的心

2、豬八戒--人的情

3、唐僧--人的身體

4、沙和尚--人的本性

5、小龍馬--人的意志力

第二集:心猿歸正--心正齊天,心斜壓山 六賊無蹤--六根清淨乃取經之本

一、唐僧收服悟空(心猿),歸正自己的七十二班變化的“心”

二、孫悟空將六賊打殺

1、六賊: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

2、悟空殺六賊,代表要做大事,首先要用心來克服自己的六欲

第三集:意馬收韁--成大事之人,意志堅韌也 悟空收八戒--成大事之人,要做到八戒

一、唐僧收服小龍馬,達到心意合一

1、小龍馬代表唐僧的意志力,此謂意馬。

2、我們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此謂收韁

3、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

二、悟空收八戒

1、豬八戒代表唐僧的習氣和情慾,最終被悟空收服並另取名為“八戒”,意在人生的歷程中要時刻用心來遵守人生的戒律,做到心與性的合詣,最終成就自己...

第四集:本性現前--沙悟淨,我們每個人心裡的那份淨土 團隊完成--心、性、情、意、身一個完美的團隊的組成

1、悟淨代表我心乃淨,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份真性,倘若我們在人生的路上能夠保持那份真性,心地明亮的為人處事,那么真經將近在咫尺

2、一個完美團隊的組合:心、性、情、意、身合一。對於企業而言,唐僧師徒等人的組合,也不失一個好的團隊:唐僧代表董事長;孫悟空代表總經理;豬八戒代表銷售、公關;沙僧代表人事、財務;小龍馬則代表企業的龍馬精神...

第五集:三打白骨精--斷掉情、愛、欲 葆赤子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一、三打白骨精

1、白骨精的三個形象分別代表了唐僧的情、愛、欲

2、代表唐僧心的悟空將它們全部打死,說明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愛、欲,不要讓其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

二、葆赤子之心

1、赤子在《西遊記》中指的是紅孩兒,在現實生活中則代表的是每個人的那份童心。一旦人生的路上遇到了適,那么我們一定要認清現實,要順應事態,千成不要動被自己的“三昧真火”燒毀了

2、親子之道--要成就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將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融合到一起來教育孩子,幫其保住那份童心

第六集:真假猴王--自己的真心與假心

一、真假猴王

1、真假猴王指的就是自己的真心和假心,真心一失,假心就起,所謂惡從心起。這也就引出了唐僧取經路上的又一劫難

2、這個故事所揭示出來的道理是一定要為了自我而活,要對自己真實,不要被所謂的虛榮心害了。只有屬於自己的那份真實才能助我們戰勝一切障礙...

第七集:除蜘蛛精--斷滅七情喜、怒、憂、懼、愛、惡、欲 除卻眾心--人生成功的關鍵就是一心一意

一、斷滅七情

1、《西遊記》中的七個蜘蛛精指的就是七情,即:喜、怒、憂、懼、愛、惡、欲

2、這個故事紿告訴我們在人生的路上做任何事都要身心合一,不要像蜘蛛一樣左牽右掛...

二、除確眾心

1、《西遊記》中眾心指的是唐僧取經到時遇難比丘國,國王受妖精蠱惑要唐僧的心來做藥引子,結果被悟空打殺。。

2、這個故事警示我們人生成功的關鍵在於一心一意

第八集:九思成聖(上)--視、耳、色、貌、言、事、疑各自所思

九思指的是唐僧師徒將到佛國時遇到的九頭師

1、視思明:當我們看事物時,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被事物的假像所蒙蔽

2、耳思聰:如果我們能管住我們的耳朵,辨別出真假是非,那我們將不再被外物所傷

3、色思溫:色代表情緒,溫代表喜怒哀樂皆不發。成大事,情緒控制要達到喜怒哀樂皆不發

4、貌思恭:貌代表形為,恭代表恭敬心。做任何事都應有一份恭敬心去對待

5、言思忠:言代表言語。此句意為不說謊話

6、事思敬:敬代表全力以赴。做任何事都應全心全意的去做

7、疑思問:“君子不恥下問”就為此理

第九集:九思成聖(下)--忿、見各自所思

1、忿思難:忿代表忿忿不平;當我們遇到別人對自己發火時,換位思考一下他的難處,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見得思義:君子看到的都是義,小人看到的都是利。無論別人給予了我們多少,我們都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3、道(仙):人+山,所以道家倡導的是就不食人間煙火,脫離現實

儒:人+需,人所需要的,是現實。是治世的思想

佛:人+弗,有和無的概念

第十集:即心即佛--歷經艱險,終得真經

當唐僧師徒歷經磨難,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終於成佛了

1、孫悟空被封為鬥戰聖佛,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只要懂得約束自己,終可成聖...

2、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用以警示大家,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終得真經

3、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因為至終未戒掉吃欲,所以最終吸被封為使者

4、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因沙和尚代表人的本性,像金一樣真貴,所以被封為金身羅漢

5、小龍馬被封為天龍八部護法,小龍馬代表人的意念,我們要時刻捍衛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為天龍八部護法

講師簡介

-----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釋果寧

釋果寧法師,西藏工作八年,趙朴初學生,由原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聖輝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廣化寺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大師弘法于海內外,廣受歡迎。目前大師以弘揚佛法禪學為己任,旨在幫助大家認清自己和人性,解脫痛苦和糾纏,尋求人生的智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