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三點金

小葉三點金

小葉三點金,豆科,山螞蝗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荒地草叢中或灌木林中。可藥用。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中文名】小葉三點金小葉三點金

【別名】斑鳩窩、辮子草、碎米柴、爬地香、哮靈草、小葉山綠豆

【英文名】Desmodium microphyllum (Thunb.) DC.

來源

為豆科三螞蝗屬植物小葉三點金草Desmodium microphyllum (Thunb.) DC.,以根及全草入藥。夏秋採集,洗淨切片,曬乾。

源形態

多年生草本,具長大木質根。莖平臥,分枝多,纖細,無毛。三出複葉互生,葉柄細弱,小葉片橢圓形或矩圓形。花期甚長,自春至秋均可見花,蝶形花冠淺紅紫色。莢果具2~4莢節,稍彎,節間明顯,每節有矩形種子1粒。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纖細,多分枝,直立或平臥,通常紅褐色,近無毛;根粗,木質。葉為羽狀三出複葉,或有時僅為單小葉;托葉披針形,長3-4毫米,具條紋,疏生柔毛,有緣毛;葉柄長2-3毫米,疏生柔毛;如為單小葉,則葉柄較長,長3-10毫米;小葉薄紙質,較大的為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0-12毫米,寬4-6毫米;較小的為倒卵形或橢圓形,長只有2-6毫米,寬1.5-4毫米,先端圓形,少有微凹入,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全緣,側脈每邊4-5條,不明顯,不達葉緣,上面無毛,下面被極稀疏柔毛或無毛;小托葉小,長0.2-0.4毫米;頂生小葉柄長3-10毫米,疏被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被黃褐色開展柔毛;有花6-10朵,花小,長約5毫米;苞片卵形,被黃褐色柔毛;花梗長5-8毫米,纖細,略被短柔毛;花萼長4毫米,5深裂,密被黃褐色長柔毛,裂片線狀披針形,較萼筒長3-4倍;花冠粉紅色,與花萼近等長,旗瓣倒卵形或倒卵狀圓形,中部以下漸狹。具短瓣柄,翼瓣倒卵形,具耳和瓣柄,龍骨瓣長橢圓形,較翼瓣長,彎曲;雄蕊二體,長約5毫米;子房線形,被毛。莢果長12毫米,寬約3毫米,腹背兩縫線淺齒狀,通常有莢節3-4,有時2或5,莢節近圓形,扁平,被小鉤狀毛和緣毛或近於無毛。有網脈。花期5-9月,果期9-11月。

分布情況

產長江以南各省區,西至雲南、西藏,東至台灣。生於荒地草叢中或灌木林中,海拔150-2500米。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日本和澳大利亞也有分布。

物種分類

與“小葉三點金”相關的種有:

異葉山螞蝗Desmodiumheterophyllum (Willd.) DC.

三點金Desmodium triflorum(L.) DC.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甘,平。

【功能主治】健脾利濕,止咳平喘,解毒消腫。用於小兒疳積,黃疸,痢疾,咳嗽,哮喘,支氣管炎;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瘡潰爛,漆瘡,痔瘡。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主要價值

根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之效。

【傣藥】丹灑:全草治療尿中帶膿血,睪丸腫痛《傣藥志》。當酒:治尿中帶血,睪丸腫痛《傣醫藥》。裝攀娘(德傣):全草配伍治血尿《德傣藥》。《滇省志》丹酒(西傣):全株治尿中帶血,睪丸腫疼《滇省志》。【僳僳藥】窩切莫,碎米柴:全草治泌尿繫結石,慢性胃炎,慢性氣管炎,小兒疳積,癰疽發背,痔瘡,濕疹《怒江藥》。【壯藥】鐵線草:全草治黃疸性肝炎《桂藥編》。【彝藥】全株治胃寒疼痛,小兒疳積《哀牢》。敏的胸:根治小兒疳積,婦女紅崩白帶,痢疾,消化不良,胸悶腹痛,痛經,咳嗽,咯血,胸痛《彝藥志》。敏的胸:全草治痛經,胃脘疼,牙疼,燒燙傷《彝本草》。敏的胸:根治疼經,消化不良,胸悶,腹疼,咳嗽,咯血《滇省志》。敏的胸,格蚤茶:全草主治風火牙痛,泌尿道感染,痔瘡腫痛;根治痛經,消化不良,胸悶,腹痛,咳嗽,胸痛,咯血《民族藥志三》。【拉祜藥】波羅固那此:全株治口腔潰瘍,眼睛紅腫疼痛,戒鴉片癮《滇省志》。阿伯阿普嗎:全草用於口腔潰瘍,眼睛紅腫疼痛,戒鴉片癮,月經不調,腸炎痢疾《民族藥志三》。【佤藥】尼及克:全草治月經不調,紅崩,白帶,慢性腎炎《滇藥錄》、《民族藥志三》。你急克:全株治月經不調,紅崩,白帶,慢性腎炎《滇省志》。【苗藥】小紅藤,夜關門澀:全草治蛇傷,黃疸,咳嗽,跌打,疳積,疥瘡,癰腫,潰瘍,漆瘡,痔瘡,燒燙傷,月經不調,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痢疾《湘藍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