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異物

小腸內異物多為誤吞或故意吞服的各種物品,前者多見於兒童、精神異常或戴義齒者,後者多見於企圖自殺者。可出現腹脹、便秘,甚至嘔吐;異物刺入或嵌入腸壁,可引起腹痛、感染和發熱;異物損傷腸黏膜,可引起潰瘍和出血。

基本信息

病因

1.外源性異物腸內異物多為誤咽的各種物品,如誤吞魚骨、果核、紐扣、硬幣、牙齒、義齒、牙籤、髮夾、針和釘等;有意吞服者。企圖自殺或精神病患者,有意吞下戒指、刀片、小刀、玻璃片、針和釘等。此外,為了逃避海關的檢查,毒品走私犯也有意吞下袋裝毒品。 2.內源性異物有蛔蟲團、進入小腸的腸石、破入十二指腸的膽石和原發性小腸結石等。

臨床表現

小腸異物所引起的臨床症狀與異物的長短、大小、形狀、質地和重量等密切相關。腸內異物多無任何自覺症狀,有時可引起腸梗阻。異物梗阻,可出現腹脹、便秘,甚至嘔吐;異物刺入或嵌入腸壁,可引起腹痛、感染和發熱;異物損傷腸黏膜,可引起潰瘍和出血;異物撕裂腸壁,可引起穿孔和急性腹膜炎;袋裝毒品的包裝袋破損,毒品泄漏,可引起中毒症狀。

檢查

X線(透視和攝片)對於不透光異物具有確診和定位價值。如為含金屬的異物,可在X線下追蹤觀察,細小的金屬異物,有時需拍片才能看清,非金屬異物需做鋇劑造影檢查,或行小腸纖維鏡檢始能確診。至於可透X線異物,有些也可獲得診斷意向,如蛔蟲團在X線平片中可見臍周存在“粗絨線團”形狀的陰影,吞服的袋裝毒品可顯示密度增深的光滑的袋形陰影。內鏡檢查可獲確診。如無症狀而確有誤咽異物的病史,可先仔細檢查糞便,一般在3~5天可自行排出,勿用瀉劑。如1周后仍未見排出,再作鋇劑造影或小腸鏡檢查。

診斷

詳細詢問吞服異物的種類和時間,是有意或無意吞服,以及有何種症狀。腹部檢查著重有無脹氣、壓痛和塊物。注意檢查神經精神狀態。經詢問病史和X線透視或攝片,診斷明確(含異物種類)。

併發症

腸內異物多無任何自覺症狀,有時可引起腸梗阻。異物損傷腸黏膜,可引起潰瘍和出血;異物撕裂腸壁,可引起穿孔和急性腹膜炎。

治療

1.藥物治療對於無症狀和體徵的小腸異物的患者,可經流質飲食和瀉藥,如液狀石蠟和硫酸鎂,促使異物排出,同時逐日X線檢查監視和觀察其動向,直到異物排出。 2.內鏡摘取對於尖和銳利、長度6~10cm的異物或直徑小於2cm的異物,經X線檢查確定在十二指腸者,可使用內鏡和合適的異物鉗將異物取出。 3.外科手術小腸異物如無腸梗阻等合併症,不應輕易手術,可嚴密觀察,仔細檢查糞便。如異物停留在某一位置數天固定不變,表示有嵌塞的可能,或異物細長而尖銳,有穿破腸壁的危險時,則應施行緊急外科手術,作腸切開將異物取出。如有發熱、腹痛、壓痛、白細胞計數升高,應早行手術。但術前應再作X線檢查,確定異物位置,以防異物移位或已排出。術中應檢查全部小腸,以免異物被遺漏,一般不需行腸切除。若不合併憩室或腸壁缺血改變,或異物團塊不太大、不硬,也可將異物推擠入盲腸,隨同糞便排出,但注意手法要輕柔。

預防

腸內異物是可以預防的。對嬰幼兒須注意勿將可能被咽下的物品放在其身旁,對兒童應教育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把食物以外的物品放入口內玩。成年人在工作時,也不應將鐵釘、縫針等含在口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