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帶尖胸沫蟬

小白帶尖胸沫蟬

小白帶尖胸沫蟬,是尖胸沫蟬科節肢動物,分布於甘肅、陝西、河南、安徽、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廣西、四川、貴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拉丁名:AphrophoraobliquaUhler
分類地位: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同翅目>尖胸沫蟬科>尖胸沫蟬屬
保護級別:未列入
瀕危等級:數據缺乏
可信度:3級可信度
野生馴化:野生
水生陸生:陸生

識別特徵

尖胸沫蟬尖胸沫蟬
體長8.0~9.0mm,♀8.2~9.2mm。頭頂及前胸背板前半部黃褐色,前胸背板後半部暗褐色。小盾片褐色,其側緣黃褐色。複眼灰色或淺黑色,單眼水紅色。觸角1、2節黃褐色,第3節褐色。前翅暗褐色,中央之前1斜橫帶乳白色,翅端區灰白色。前、中胸側、腹板及前、中足褐色至暗褐色,後胸側、腹板及後足黃褐色,後足脛節外側刺與端刺的刺尖及後足第1、2跗節端刺的刺尖黑色。腹節紅褐色。

發生規律

年發生1代,以卵在枝條上或枝條內越冬。翌年4月間越冬卵開始孵化,5月上、中旬為孵化盛期,初孵若蟲喜群集在新梢基部取食,同時,腹部不斷地排出泡沫,將蟲體覆蓋,尾部還不時地翹起,露出泡沫外。2齡若蟲除為害新梢基部外,還可在其中、上部取食。3齡以上若蟲活動性增強,常不固定在一處取食,多為害1-2年生枝條,也可為害3-5年生枝條,食量明顯增大,排出的泡沫也顯著增多。若蟲在泡沫里經4次蛻皮後於6月中、下旬羽化為成蟲,成蟲羽化後需進行較長時間補充營養,吸食嫩梢基部汁液。成蟲受驚擾時,即行彈跳或作短距離的飛翔。7-8月成蟲開始交尾、產卵,卵產在枝條新梢內。雌成蟲壽命較長,可達30-90天,一生可產卵幾十粒至百餘粒。被害枝條上不時有水滴下滴,並沿著枝幹流淌,呈水漬狀。

危害特點

成蟲、若蟲在嫩梢、葉片上刺吸汁液,被害新梢生長不良。雌成蟲產卵於枝條組織內,致使枝條幹枯死亡。

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秋、冬季剪除著卵枯枝,並集中燒毀。
②藥劑防治。若蟲群集為害時,噴灑10%吡蟲啉可濕陛粉劑2000倍液,或用40%樂果乳油10倍液在樹幹基部刮皮塗環。

節肢動物門(同翅目)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