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周作人創作現代詩]

《小河》是現代文學家周作人於1919年創作的一首新詩。此詩以小河被土堰攔住、不能暢流,因而水稻和桑樹為之擔憂的故事,隱喻出因違逆自然規律必將引起悲劇的發生,告誡人們要順應自然的法則,才能和諧完美的道理。亦藉此描畫了一個追求人格獨立、個性完整的知識分子個性被壓抑時的苦惱與煩憂。全詩語言平實,清新自然,在平常的敘述中表現出雋永的詩情。

作品原文

小河

一條小河,穩穩地向前流動。

經過的地方,兩面全是烏黑的土;

生滿了紅的花,碧綠的葉,黃的果實。

一個農夫背了鋤來,在小河中間築起一道堰。

下流幹了;上流的水被堰攔著,下來不得;

不得前進,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亂轉。

水要保他的生命,總須流動,便只在堰前亂轉。

堰下的土,逐漸淘去,成了深潭。

水也不怨這堰,--便只是想流動,

想同從前一般,穩穩地向前流動。

一日農夫又來,土堰外築起一道石堰。土堰坍了;

水衝著堅固的石堰,還只是亂轉。

堰外田裡的稻,聽著水聲,皺眉說道,——

"我是一株稻,是一株可憐的小草,

我喜歡水來潤澤我,

怯怕他在我身上流過。

小河的水是我的好朋友;

他曾經穩穩的流過我面前,

我對他點頭,他向我微笑。

我願他能夠放出了石堰,

仍然穩穩地流著,

向我們微笑;

曲曲折折的儘量向前流著,

經過兩面地方,都變成一片錦繡。

他本是我的好朋友,

只怕他如今不認識我了;

他在地底呻吟,

聽去雖然微細,卻又如何可怕!

這不你我的朋友平日的聲音,

--被輕風攙著走上沙灘來時,

快活的聲音。

我只怕他這回出來的時候,

不認識從前的朋友了,——

便在我身上大踏步過去;

我所以正在這裡憂慮。"

田邊的桑樹,也搖頭說,——

"我生的高,能望見那條小河,——

他是我的好朋友,

他送清水給我喝,

使我能生肥綠的葉,紫紅的桑葚。

他從前清澈的顏色,

現在變了青黑;

又是終年掙扎,臉上添許多痙攣的皺紋。

他只向下鑽早沒有工夫對了我點頭微笑;

堰下的潭,深過了我的根了。

我生在小河旁邊,

夏天曬不枯我的枝條。

冬天凍不壞我的根。

如今只怕我的好朋友,

將我帶到沙灘上,

拌著他捲來的水草。

我可憐我的好朋友,

但實在也為我自己著急。"

田裡的草和蝦蟆。聽了兩下的話,

也都嘆氣,各有他們自己的心事。

水只在堰前亂轉;

堅固的石堰,還是一毫不搖動。

築堰的人,不知到哪裡去了。

創作背景

《小河》一詩寫作於1919年1月,在1919年2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六卷二號上以頭條位置發表。

當時正值“五四”運動的前夕,新文化運動已經興起,文學革命正在逐步深入。作者和其它一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一起正在不斷嘗試用白話文來創作詩和散文,使其成為“中國文學的正宗”,來顯示文學革命的實繢。亦是白話詩創作方興未艾,受到全社會普遍關注之時。周作人的詩歌發表以後,給新文學帶來了不小的震動,一時間好評如潮。

文學賞析

此詩在早期新詩創作一反舊詩無病呻吟和平庸板滯,表現出清新自然的思想特色和藝術特色,使讀者為之耳目一新。

此詩借小河被農夫築起土堰和石堰攔住,不能與從前一樣暢流,只好在堰前亂轉、深淘,因而水稻和桑樹為之擔憂的故事,隱喻出因違逆自然規律必將引起悲劇的發生,告誡人們要順應自然的法則,才能物阜民泰,和諧完美。

詩的前半部分先描繪這條小河在“生滿了紅的花,碧綠的葉,黃的實”的兩岸中間“穩穩的向前動”,突出了小河流動時的盎然生機,這種在自然安排下的繁榮景象是作者讚美、嚮往和追求的。然後,敘寫了農夫違背這種自然安排,硬要在小河中間築起一道堰,強行打破自然平衡,破壞了和諧美。小河對河堰展開沖淘,小河的目的只有一個:“穩穩的向前流動”。

詩的後半部分通過稻、桑樹的對話和草、蝦蟆的嘆息,通過敘述水稻等諸多事物的哀嘆悲鳴,說出了它們對可能出現的災難的憂,從側面寫出了河水被堰壩阻擋之後的不利後果,表現出它們對小河受阻後的同情,悲哀和恐懼。

這首詩雖為抒情詩,但行文多用敘述的筆致,在這首詩里,小河是作為自然界一切生命的代表,全詩通過小河的遭遇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力的複雜理解小河的生命力得不到正常流動,會積聚起巨大的破壞因子,一旦衝出堰堤,就會發生可怕的後果。詩人以此來形象地描畫了一個追求人格獨立、個性完整的知識分子個性被壓抑時的苦惱與煩憂。

詩人用平實的語言來書寫隱秘的內心世界,在平常的敘述中表現出雋永的詩情。

名家點評

近現代文學家、思想家胡適《談新詩》:“新詩中的第一首傑作”。

現代作家朱自清《我與新詩》:“周啟明氏的《小河》長詩,便融景入情,融情入理。”

現代作家鄭振鐸《〈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論爭集〉導言》:“在這短短的十年間,無論在詩,小說,戲曲以及散文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周作人的《小河》卻終於不易超越!”

安徽大學教授方銘《中國現代文學經典評析·現代詩歌》:“這首《小河》在形式上徹底拋棄了舊詩詞舊格律體,而追求自然的節奏,“簡直不大用韻”,而且是散文化的長詩,運用明白達意的口語,用描摹和象徵結合的手法,沒有說教,始終圍繞具體的意象,展開細膩、複雜的小河流動受阻的各種景象和感情,表現五四新詩與世界思潮同步的現代意識與開闊境界,這是舊體詩詞陳腐僵化的語言與形式無法做到的。”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壽(後改為奎綬),字星杓,又名啟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等。浙江紹興人。是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國現代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著有《木片集》《秉燭談》《風雨談》《藥味集》 《過去的生命》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