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鎮

小布鎮

小布鎮,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西北部,距縣城60公里,東臨洛口鎮、釣鋒鄉;南連黃陂鎮、大沽鄉;西北與東韶鄉、吉安地區的的永豐縣中村鄉、上溪鄉接壤,是寧都縣也是贛州市最早的邊陲建制鄉之一。1949年開設小浦鄉,1957年為鉤刀嘴墾殖場,1960年更名為小浦墾殖場,1961年開設小浦公社,1964年易名為小布公社,1984年改鄉,2000年6月撤鄉建鎮。全鎮總面積152.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015畝,山林面積15萬畝,轄9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64個村小組,總人口15112人,其中農業人口11600人,境內駐有縣屬企業國營小布墾殖場,鎮基礎設施齊全,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市場繁榮,素有寧都小香港之譽稱,而且還是遠近聞名的茶葉之鄉。2015年,小布鎮被評為江西省十大休閒旅遊小鎮。小布原名小浦,意指建在水邊的小鎮。其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南宋。郵政區碼為342813。

基本信息

歷史文化

小布鎮小布鎮
小布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小布鎮是寧都縣也是贛州市最早的邊陲建制鄉之一,早在1949年就開設了小浦鄉,半個世紀以來,經過了6次名稱的更換,直到2000年6月撤鄉建鎮,更名為小布鎮。小布鎮是遠近聞名的“茶葉之鄉”,鎮內有鉤刀嘴、廬穆峰、廟龍山、岩背腦瀑布等自然風景區,圩鎮有始建於清朝嘉慶18年的萬壽宮。
小布鎮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小布鎮是一塊紅色故土,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裡是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政治、軍事指揮中心,中共蘇區中央局、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無線電偵察台在小布鎮赤坎成立。紅軍總部在小布赤坎召開了慶祝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大會。在小布鎮,毛澤東、朱德、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下了許多光輝足跡。2007年由總參三部出資修復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無線電偵察台舊址。1931年1月28日,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毛澤東於小布總部簽發“調學生學無線電的命令”,隨後,第一期無線電訓練班在小布鎮陳家土樓正式開課。第一期無線電訓練班招收了12名學員,後一路遷往西安,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自然資源

小布鎮生態環境良好,自然資源豐富。小布鎮總面積152.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015畝,林地面積18.9萬畝。小布鎮內擁有豐富的林木資源、礦產資源、珍稀動物、名貴植物,是寧都縣的主要林區之一。小布鎮擁有豐富的木竹、礦產和風景旅遊資源。小布鎮擁有松、杉及雜木林10萬畝,活木儲積量50萬立方米,可年產木材1萬立方米;擁有毛竹林3萬畝,可年產毛竹10萬根,是寧都縣幾個主要林區之一。有家具廠、竹拉絲廠、竹筷廠、地板木廠、刨花板廠等木竹加工企業11個。
山上擁有近千種動植物資源,有金錢豹、穿山甲等珍稀動物,有銀杏、香果樹、紅豆杉、白樟等名貴樹種,並且儲藏有豐富的花崗岩和稀土礦,人稱“工業味素”的離子稀土礦儲量達到10萬噸,且品味高,易開採。

經濟

小布鎮小布鎮
小布鎮經濟上布以生產優質大米、茶葉、蠶桑、花茹、筍乾、木材、毛竹、木竹製品、氧化稀土、花崗岩等名優產品,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木竹、茶葉、旅遊業、養殖業、糧食是小布的五大支柱產業。
小布岩茶被評為江西五大名茶之一和贛州市創新名茶,並榮獲國際茶文化節優質名茶獎;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飲料博覽會”上獲得優質新產品獎;1994年在蒙古國烏蘭巴托“國際商工貿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小布鎮黨委,政府把茶葉和蠶桑生產作為富民強鎮的支柱產業來抓,2003年來新開發的優質菇--花菇也市場見好,並迅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小布鎮以小布岩茶、寧都黃雞兩大支柱產業為主,兼有黃花梨、金桔、板栗、溫柑等,有果茶麵積8000餘畝,其中茶葉面積5000餘畝,果樹面積3000餘畝,年產值600萬元;全鎮共有黃雞養殖戶500多戶,占小布鎮總戶數的17%,其中肉雞養殖戶400餘戶,種雞養殖戶100餘戶,年出籠黃雞200餘萬羽,產值達3500萬元;生豬規模養殖戶(30頭以上)20餘戶,生豬存欄2100餘頭,養鵝專業戶5戶,年出籠5萬餘羽。

(一)並迅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成長和社會效益
1、2012年全鎮生產總值達14400萬元,同比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498元,同比增長10.1%;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000萬元,同比增長8.2%;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預計1200萬元,同比增長15.6%。
2、重點項目強力推進。立足於蘇區振興發展為目標,依託項目建設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隨著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黃陂至小布公路改造、小布至永豐中村公路改造、35KV變電站建設、“萬人千噸”人飲工程管網延伸、規劃三路建設、敬老院建設、中國小建設、政府辦公大樓建設等項目的開工興建,全年鎮項目建設投入資金達預計達1800多萬元,爭資立項工作創歷史最好水平。
3、招商引資成效明顯。緊緊抓住全縣招商引資工作“上半年會戰50天、下半年決戰50天”部署,依託花崗岩資源優勢,大力開展項目招商,針對各花崗岩生產企業廢渣、廢料處理難的現狀,引進磊金公司投資1500萬元建設了專門處理各石材企業生產剩餘的廢石、石粉、石渣、石邊的回收企業,確保各石材加工廠不產生環境污染。
4、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鎮將穩定糧食安全生產的基礎上,堅持走規模農業、精品農業、效益農業的路子,以蘇區振興發展和扶貧開發為契機,大力發展茶葉、油茶、三黃雞和毛竹為主導的山地特色農業。一是優質稻種植面積達13000多畝,總產量達600萬公斤;二是支持和扶助小布岩茶葉公司、小布金葉茶葉專業合作社進步擴大生產規模,今年小布岩茶葉通過流轉小布墾殖場的山場,新開發茶園1000畝,金葉茶葉合作社流轉民眾山地開發茶園300畝;三是大力發展油茶產業,通過組建銘恩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規劃發展油茶3300畝。四是通過昌福公司毛竹林改造的示範帶動,引導好民眾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和毛竹產業,毛竹林低改面積近6000畝;五是積極發展金桔產業,今年在小布村試點種植100畝,已流轉好了土地,整好了帶;六是抓好黃雞生態養殖示範點建設,先在陂下村進行試點養殖,引導黃雞產業健康發展,全鎮有黃雞展業合作社2個,有種雞存籠4萬羽,孵化房2隻,肉雞存籠50萬羽,年出籠黃雞200萬羽以上。
(二)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實施民生工程,不斷提高民眾滿意度和幸福指數
1、大手筆開展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工作,積極建設和諧秀美鄉村。全鎮危舊土坯房共1516戶,2012年縣安排改造任務279戶,實際總開工458戶,大土樓點、老街、茶山咀3集中建設點更是以高標準規划起步、嚴要求建設推進,建設秀美和諧鄉村的小區正在逐漸成型。
2、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在鞏固教育強鎮的基礎上,深入開展“教育質量提升年”活動,全鎮學校教學質量進一步得到提升,國小和國中學生入學率均達到100%;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組織了小布鎮2012年“十大優秀教師”評選活動,進一步營造了教師隊伍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積極改善辦學環境,啟動了建設一所高標準的九年一貫制中國小校,規劃容納學生1200人,占地45畝,總投資1800多萬元。
3、水利建設穩步推進。“萬人千噸”人飲工程投入使用,圩鎮、陂下、橫照、木坑等沿線民眾1211戶率先用上了潔淨、安全的生活用水,編制完成了“萬人千噸”管網延伸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劃保障800戶民眾安全用水;用漿砌石修復了赤坎150米水毀河堤,新建了1座攔水壩;確定了老街段河堤的維修方案;進行了生態河堤段的規劃。
4、圩鎮道路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完成茶山咀、規劃三路、規劃八路的路基改造和擴寬;完成了糧管所至茶山咀路段的路面擴寬硬化3006平方米,形成了11米的路面;完成了糧管所路段的下水道設施500米,實施了該路段供電線桿的改造;用花崗岩鋪設人行道,總面積2238平方米。

基礎設施

小布鎮基礎設施完善。先後建成了新街、大街、惠民街、富民街,改擴建了老街,新建1個移民新村和1個綜合性農貿市場。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的沿河公園。集鎮規劃區由原來的1平方公里拓寬到3個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2個平方公里。圩鎮設計日供水量700噸的自來水廠,由2000年破土動工,2003年建成投產,湖家邊村、中學、陂下先後建成了自來水廠。已建設新農村示範點7個。交通便利,縣城至小布鎮的公路按照國家三級水泥路標準得以硬化和拓寬,9個村有7個村通上了水泥公路,其餘2個村通水泥路。信息靈通,移動信息全覆蓋,聯通信息覆蓋區域50%左右,固定電話實現村村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