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記》是元時期虞集所寫的文言文。

原文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記[1]

[元] 虞集

延祐五年[2],某以聖天子之命,召吳幼清先生於臨川[3]。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澤[4],明日登小孤山,觀其雄特險壯[5],浩然興懷,想夫豪傑曠逸名勝之士[6],與凡積幽憤而懷感慨者之登茲山也,未有不廓然樂其高明遠大而無所留滯者矣。

舊有亭[7],在山半,足以納百川於足下[8],覽萬里於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終日。石級盤旋以上,甃結堅縝[9],闌護完固[10],登者忘其險焉。蓋故宋江州守臣厲文翁之所築也[11],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12],日就圮毀[13]。聚足以涉[14],顛覆是懼。至牧羊亭上[15],芫穢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時彭澤邑令鹹在[16],亦為赧然愧[17],赩然怒,奮然將除而治之。問守者,則曰:“非彭澤所治境也[18]。”乃相與憮然而去[19]。

明日過安慶[20],府判李侯維肅[21],某故人也[22],因以告之。曰: “此吾土也。吾為子新其亭[23],而更題曰‘一柱’[24],可乎?夫所謂‘一柱’者,將以卓然獨立,無所偏倚[25],而震凌衝激[26],八面交至[27],終不為之動搖。使排天沃日之勢[28],雖極天下之驕悍[29],皆將靡然委順[30],聽令其下而去[31],非茲峰[32],其孰足以當之也耶[33]?新亭崢嶸[34],在吾目中矣。子當為我記之。至池陽[35],求通守周侯南翁為吾書之以來也[36]。”

李侯,真定人[37],仕朝廷數十年,歷為郎官[38],謂之“舊人”[39],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剛氣自持[40],頗為時輩所忌[41]。久之,起佐郡[42],人或憤其不足[43],侯不屑也[44]。觀其命亭之意[45],亦足以少見其為人矣[46]。且一亭之微,於郡政非有大損益也。到郡未旬日[47],一知其當為[48],即以為己任[49],推而知其當為之大於此者[50],必能有為無疑矣。

注釋

[1]小孤山:一名小姑山,在安徽宿松東南,屹立長江中。

[2]延祐: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年號,共七年(1314--1320)。

[3]吳幼清(1249--1333):吳澄,字幼清,宋元之際學者,撫州崇仁(今屬江西)人。入元後官至翰林學士。臨川:又稱撫州,今江西省中部。

[4]彭澤:在今江西東北部長江南岸,與小孤山隔水相望。次:旅途停留。

[5]雄特:雄偉突出。

[6]“想夫”三句:意謂想起那些曠放逍遙于山水名勝的傑出人物,以及所有心裡鬱積憤懣而懷有感慨的人,當他們登上小孤山時,都會覺得心胸開闊,樂於那樣眼界高明,目光遠大,而沒有什麼排遣不了的幽憤感慨了。“廓然”,闊大地。“其”,那樣地。

[7]舊:從前,指新修的一柱峰亭之前。

[8]“足以”二句:意謂在半山的亭上,完全可以在自己腳下容納天下的流水,從這一角放眼廣大的世界。

[9]甃(zhòu)結堅縝:以磚石砌成,堅實而細密。

[10]闌:同“欄”。闌護:欄桿扶手。

[11]故宋:稱已為元所亡的宋朝。江州:轄境當今江西九江一帶。厲文翁:初名髯翁,宋理宗改文翁,自字聖賜,號小山居士,官至資政殿大學士。

[12]守者:指看守此亭的人。弗虔(qián):存心不誠。

[13]日就圮(pǐ)毀:一天天倒塌毀壞。

[14]“聚足”二句:謂每登一級,都要等兩腳站穩,就怕倒塌傾覆。“聚足以涉”,用《禮記·曲禮》“拾級聚足”成語,“聚足”謂前腳登上一級,後腳跟上,兩腳都在這一級上站穩。 “涉”即謂“拾級”,一級一級登上去。

[15]“至牧羊”三句:意謂以至於在亭上牧羊,弄得荒蕪骯髒不堪,竟使人一點不能在亭上停留。“徙倚”,徘徊,流連不去。

[16]鹹在:都在場。

[17]“亦為”三句:謂彭澤縣令也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剷除荒穢,把亭管好。“赧(nǎn)然”,臉紅。“赩(xì)然”,臉色深紅。“奮然”,振足起來。

[18]“非彭澤”句:小孤山不屬彭澤縣管轄,意謂你彭澤縣令管不著。

[19]憮(wǔ)然:含怒而無奈的樣子。

[20]安慶:即今安徽安慶。

[21]判:知府的幫辦官吏。侯:等於今語“先生”之類的尊稱。

[22]某:作者自稱。故人:老朋友。

[23]新其亭:整修那個亭子。“新”,使煥然一新。

[24]更(gēng)題:改題個亭名。

[25]無所偏倚:不偏側哪邊,也不倚傍什麼。

[26]震凌衝激:震動,高壓,衝擊,灌注,謂各種打擊破壞勢力。

[27]八面交至:從各方面一起湧來。

[28]排天沃日:排斥上天,澆灌太陽,極言氣勢之盛。

[29]“雖極”句:意謂雖然把天下所有的驕橫強悍的力量都使出來。

[30]靡然:倒下的樣子。委順:馴服順從。

[31]“聽令”句:謂在一柱亭下聽從它的命令而離開。

[32]茲峰:這個山峰,指小孤山。

[33]當:抵擋。之:指上述強大勢力。

[34]“新亭”二句:意謂自己能想像出要修建的一柱峰亭高峻特立的模樣了。“崢嶸”,高峻的樣子。

[35]池陽:今安徽貴池。

[36]通守:隋代官名,太守的副職,這裡藉以稱周南翁的官職。書之:謂書寫“一柱峰亭”四字。以來:把它拿來。

[37]真定:今河北正定。

[38]郎官:中央政府各部的下屬官員。

[39]舊人:等於說“老派人物”,指行動與操守不合時宜。

[40]直道剛氣:正直有骨氣。

[41]時輩:等於說“時髦派”,指迎合世俗風氣的人們。忌:顧忌,嫌惡礙事。

[42]起佐郡:被任命佐助郡守,即指任安慶府判。

[43]“人或”句:意謂有的人對於起用李維肅擔任府判感到憤憤不平,認為他不夠資格。

[44]不屑:謂不值得與他們計較。

[45]命亭:為亭命名。

[46]少:同“稍”。

[47]未旬日:不到十天。

[48]當為:應當做。

[49]以為己任:把它作為自己的責任。

[50]“推而”二句:意謂由此可以推想而知道,對於興辦那些比築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夠有所作為。

譯文

延祐五年,我奉朝廷之命到江西臨川徵召吳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那天,(我)把船停靠在彭澤。第二天登小孤山,看到小孤山的雄偉突出、驚險壯觀,頓時有一股浩然之氣充斥心中,想起那些曠放逍遙于山水名勝的傑出人物,以及所有心裡鬱積憤懣而懷有感慨的人,當他們登上小孤山時,沒有一個不覺得覺得心胸開闊,樂於那樣眼界高明,目光遠大,從而沒有什麼排遣不了的幽憤感慨了。

從前在半山腰有一亭,(駐足亭上)完全可以在自己腳下容納天下的流水,從這一角放眼廣大的世界,泰然安坐享受美景,可以持續一整天。石階盤旋而上,以磚石砌成,堅實而細密,路旁欄桿扶手完好堅固,登山者並不覺得它有危險。這亭子大概是故宋江州守臣厲文翁修建的吧,距今已有六十二年了,只是守亭者存心不誠,任憑這亭子一天天倒塌、毀壞石階。每登一級,都要等兩腳站穩,就怕倒塌傾覆。

到了牧羊亭,發現亭子荒蕪骯髒不堪,竟使人一點不能在亭上停留。此時,彭澤的官員們都在場,他們也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剷除荒穢,把亭管好。詢問守亭者,則說:“小孤山不屬彭澤縣管轄。(意謂你彭澤縣令管不著)”於是大家只好含怒又無奈地離開。第二天經過安慶,府判李維肅是我的老朋友,我就把有關亭子的情況告訴他。他說:“那是我管轄的地方,我為你新修那座這亭子,並重新命名為“一柱”,可以嗎?所謂‘一柱’,就是要卓然獨立,不偏倚哪邊,也不倚傍什麼,各種打擊破壞勢力,從各方面一起湧來,始終不為之動搖;具有排斥上天,澆灌太陽之氣勢,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驕橫強悍的力量都使出來,都會倒下馴服,在一柱亭下聽從它的命令而離開。沒有這座山峰,如何能抵擋上述強大勢力?我想像中新建的高峻亭子形象已經在我心中了,您應該為我寫一篇記。”

李維肅是真定人,在朝廷當官幾十年,歷次擔任郞官,被人稱為有資歷的老臣,儒雅且很有才華,為人正直有骨氣,頗為時人所排擠。不久,被任命佐助郡守,有人對於起用李維肅擔任府判感到憤憤不平,認為他不夠資格,李侯不屑與他們計較。(我)體察李維肅給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據(此)約略看出他的為人。只是區區一亭,對郡的治理並沒有大的利害影響。來到這裡不到十天,我就看出李維肅只要認為自己應該做的,必已此為己任,由此可以推想,對於興辦那些比築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夠有所作為。

作者簡介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記

虞集(1272--1348),字伯生,人稱邵庵先生。祖籍四川仁壽,後遷江西崇仁。曾任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曾參與修《經世大典》。他推尊儒術,倡導理學。詩文在當時稱為大家。有《道園學古錄》等。

本篇選自《道園學古錄》。它記述了新修小孤山一柱峰亭的原委。小孤山是長江一處勝景,山上舊亭是宋代修築的登覽勝境。但到元代,長年無修,瀕於毀壞,並且不容顧問。幸而碰上新任府判李維肅果敢負責,才使它修建一新,更題新的亭名,實施了這件小小的德政。作者是李維肅的老朋友,了解他長久沉淪下僚的失意遭遇,更敬佩他的胸懷和操守。因而借這篇題記,熱情讚揚他當為必為的責任心、無私無畏的精神和敢作敢為的氣魄,發揮他題名“一柱”的含意,用即景寄懷的構思,熔情於景的手法,夾敘夾議的方式,賦以小孤山屹立長江的堅定形象,給以時世中流砥柱的崇高評價。顯然,作者是忠於元王朝的,希望朝廷起用這樣的“舊人”,期望國家多出這樣的幹吏。但他指向明確,因而同時也委婉而深刻地反映出元代政治的腐敗、官場的污濁和廣大中下層仕人的失意不通,情緒消沉,具有較高的現實性。不難看到,它的寫作藝術是繼承了唐、宋題記的優良傳統的,語言流暢,氣勢充沛,寫景寄慨,運用自如,敘事傳神,聲容躍然。可見作者的造詣,堪稱元代一大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