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南宋謝枋得詩作]

小孤山[南宋謝枋得詩作]

《小孤山》是謝枋得寫的一首詩,作於南宋末年。全詩主體上採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詩人挺身而出、報效國家之志。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小孤山

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 無涯駭眾觀。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

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注釋

①小孤山:位於安徽宿松縣城南65公里的長江之中,四無依傍,地勢險要,是南宋軍事要地
②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渦。

詩譯

人們都說這裡是海上的大門關卡,急流漩渦無邊無際足以讓人膽戰心驚。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來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擋住任何狂風巨瀾。

小孤山堅固得猶如猛士在戰場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單的臣子在末世時的艱難。明天我要登上峰頂,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會寬一些。

賞析

首聯中“人言”一詞,以敘述的表達方式引起了整個句子。上句運用比喻修辭,把小孤山所處的環境比作“海門關”,即海上的的大門關卡,突出了江水形勢的險惡。下句以江流湍急漩渦無邊無際足以讓人心驚膽戰的敘述,呼應上句,進一步襯託了小孤山所處環境的兇險。

頷聯照應詩題,點出了壯偉的小孤山。“天地偶然”四字,表明小孤山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傑作,不可多得。“砥柱”一詞運用典故,又賦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義。下句“江山”“狂瀾”兩詞,語義雙關,即是對小孤山的寫實,更是對小孤山時代象徵意義的揭示。

頸聯“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兩句,運用比喻和擬人修辭,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戰場上的一員猛士,堅強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艱難中孤獨無助的忠臣,危困無奈。此聯以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借小孤山表達了詩人明知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卻願堅定抗元、力挽狂瀾的複雜情感。

尾聯中的“造”是“至、到”之意,全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意欲攀登上小孤山峰頂,放眼眺望宇宙,開闊心胸之情。此聯是對全詩的總結,在此,山與人合二為一,傳達出詩人以身許國的高遠志向。

全詩主體上採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詩人挺身而出、報效國家之志。

作者簡介

謝枋得(1226~1289年):南宋進士,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

安徽山峰

很多人對我說過:你們安徽出人物。我對此話多半不信,人物無非兩種,將相帝王和大才名流,五千年文明之風吹遍每一寸山河,哪片地域找不出一兩個人物?可是,在安徽南部那些高聳入雲的群山之間,確實出過一些讓我抬頭仰望的星座。

安慶市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