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芻獸疫

小反芻獸疫

小反芻獸疫(PPR)是小反芻獸的一種以發熱、眼、鼻分泌物、口炎、腹瀉和肺炎為特徵的急性病毒病。OIE將其列為A類疫病。PPR病毒感染綿羊和山羊可引起臨床症狀,而感染牛則不產生臨床症狀。該病在密切接觸的動物之間可通過空氣傳播。小反芻獸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俗稱羊瘟,又名小反芻獸假性牛瘟(pseudorinderpest)、肺腸炎(pneumoenteritis)、口炎肺腸炎複合症(stomatitis-pneumoenteritis complex),是由小反芻獸疫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主要感染小反芻動物,以發熱、口炎、腹瀉、肺炎為特徵。

基本信息

病原分析

小反芻獸疫病毒屬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與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學及免疫學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為粗糙的球形。病毒顆粒較

·
牛瘟病毒大,核衣殼為螺鏇中空桿狀並有特徵性的亞單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綿羊腎、胎羊及新生羊的翠丸細胞、Vero細胞上增殖,並產生細胞病變(CPE),形成合胞體。

流行特徵

主要感染山羊、綿羊、羚羊、美國白尾鹿等小反芻動物,山羊發病比較嚴重。牛、豬等可以感染,但通常為亞臨床經過。目前,主要流行於非洲西部、中部和亞洲的部分地區。本病主要通過直接和間接接觸傳染或呼吸道飛沫傳染。本病的傳染源主要為患病動物和隱性感染動物,處於亞臨床型的病羊尤為危險。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有病毒。

臨床症狀

小反芻獸疫潛伏期為4~5天,最長21天,《陸生動物衛生法典》規定為21天。自然發病僅見於山羊和綿羊。山羊發病嚴重,綿羊也偶有嚴重病例發生。一些康復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瘡樣病變。感染動物臨診症狀與牛瘟病牛相似。急性型體溫可上升至41℃,並持續3~5天。感染動物煩躁不安,背毛無光,口鼻乾燥,食慾減退。流黏液膿性鼻漏,呼出惡臭氣體。在發熱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頰黏膜進行性廣泛性損害、導致多涎,隨後出現壞死性病灶,開始口腔黏膜出現小的粗糙的紅色淺表壞死病灶,以後變成粉紅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齒齦等處。嚴重病例可見壞死病灶波及齒墊、齶、頰部及其乳頭、舌頭等處。後期出現帶血水樣腹瀉,嚴重脫水,消瘦,隨之體溫下降。出現咳嗽、呼吸異常。發病率高達 100%,在嚴重暴發時,死亡率為100%,在輕度發生時,死亡率不超過50%。幼年動物發病嚴重發病率和死亡都很高。

病理變化

屍體剖檢病變與牛瘟病牛相似。患畜可見結膜炎、壞死性口炎等肉眼病變,嚴重病例可蔓延到硬齶及咽喉部。皺胃常出現病變,而瘤胃、網胃、瓣胃很少出現病變,病變部常出現有規則、有輪廓的糜爛,創面紅色、出血。腸可見糜爛或出血,尤其在結腸直腸結合處呈特徵性線狀出血或斑馬樣條紋。淋巴結腫大,脾有壞死性病變。在鼻甲、喉、氣管等處有出血斑。

疾病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一步做實驗室診斷。在國際貿易中,指定診斷方法為病毒中和試驗,替代診斷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病原檢查

瓊脂凝膠免疫擴散試驗(該方法簡單,但對病毒抗原含量低的溫和型小反芻獸疫檢測靈敏度不高)、免疫捕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本法可快速鑑別診斷小反芻獸疫病毒和牛瘟病毒)、對流免疫電泳試驗、組織培養和病毒分離(可用原代羔羊腎或非洲綠猴腎細胞組織培養分離)。血清學檢查:病毒中和試驗、競爭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病料採集

用棉拭子無菌採集眼瞼下結膜分泌物和鼻腔、頰部及直腸黏膜,全血(加肝素抗凝),血清(製取血清的血液樣品不冷凍,但要保存在陰涼處)。用於組織病理學檢查的樣品,可採集淋巴結(尤其是腸系膜和支氣管淋巴結)、、大腸和肺臟,置於10%福馬林中保存待檢。

疾病防制

嚴禁從存在本病的國家或地區引進相關動物。在發生本病的地區,可根據小反芻獸疫病毒與牛瘟病毒抗原相關原理,用牛瘟組織培養苗進行免疫接種。

用藥指導

1、先用生理鹽水將刀豆素和頭孢稀釋後混合注射
2、觀察20分鐘後在注射羊疫清或羊肽樂
3、一般注射2次即可,如果病情嚴重最多打3針

應急處理

一旦發生本病,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採取緊急、強制性的控制和撲滅措施,撲殺患病和同群動物。疫區及受威脅區的動物進行緊急預防接種。

防治措施

目前對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發病初使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可對症治療和預防繼發感染。在本病的潔淨國家和地區發現病例,應嚴密封鎖,撲殺患羊,隔離消毒。對本病的防控主要靠疫苗免疫。
l’牛痘弱毒疫苗,因為本病毒與牛瘟病毒的抗原具有相關性,可用牛瘟病毒弱毒疫苗來免疫綿羊和山羊進行小反芻獸疫病的預防。牛瘟弱毒疫苗免疫後產生的抗牛瘟病毒抗體能夠抵抗小反芻獸疫病毒的攻擊,具有良好的免疫保護效果。
2.小反芻獸疫病毒弱毒疫苗目前小反芻獸疫病毒常見的弱毒疫苗為Nigeria7511弱毒疫苗和Sungri/96弱毒疫苗。該疫苗無任何副作用,能交叉保護其各個群毒株的攻擊感染,但其熱穩定性差。
3.小反芻獸疫病毒滅活疫苗本疫苗系採用感染山羊的病理組織製備,一般採用甲醛或氯仿滅活。實踐證明甲醛滅活的疫苗效果不理想,而用氯仿滅活製備的疫苗效果較好。
4.重組亞單位疫苗麻疹病毒屬的表面糖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無論是使用H蛋白或N蛋白都作為亞單位疫苗,均能刺激機體產生體液和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產生的抗體能中和小反芻獸疫病毒和牛瘟病毒。
5.嵌台體疫苗嵌合體疫苗是用小反芻獸疫病毒的糖蛋白基因替代牛瘟病毒表面相應的糖蛋白基因。這種疫苗對小反芻獸疫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在免疫動物血清中不產生牛瘟病毒糖蛋白抗體。
6.活載體疫苗將小反芻獸疫病毒的F基因插入羊痘病毒的TK基因編碼區,構建了重組羊痘病毒疫苗。重組疫苗既可抵抗小反芻獸疫病毒強毒的攻擊,又能預防羊痘病毒的感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