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感冒推拿

“風”,指感冒總以風邪為主。 感冒總屬外感,治宜祛風解表。 1.感冒總為外邪,定當發汗。

病因病機

感受外邪,正邪相爭是小兒感冒的基本病機。感冒具有風、侵、表、爭四大特點。“風”,指感冒總以風邪為主。風為百病之長,風性傷上。風兼寒為風寒,風合熱為風熟。“侵”,指邪氣總是外來,為由表入里趨勢。“表”指病變部位尚在肌表、肺衛。“爭”指正氣奮起抗邪。小兒感冒因肺失清肅,津液凝聚為痰,壅結咽喉,阻於氣道,可引發或加劇咳嗽,即感冒夾痰。小兒脾常不足,感受外邪,脾運減弱,可致乳食停積,出現脘腹脹滿,不思乳食等,即感冒夾滯。小兒神氣怯弱,感邪後,化熱生風,出現驚厥,即感冒夾驚。

診斷

1.以發熱惡寒,鼻塞,流涕,噴嚏,苔薄,脈浮等為特徵。寶寶感冒
2.四時均有,多見於冬春,氣候驟變時發病增多。

治療

(一)治法
感冒總屬外感,治宜祛風解表。還應考慮風與它邪相合形成風寒、風熱、暑濕、風燥等情況,分別輔以散寒、清熱、除濕、潤燥等治法。還應考慮夾痰、夾滯、夾驚等小兒感冒特點,佐以化痰、消積和定驚手法。
(二)基本方法
頭面四大手法(開天門,推坎官,揉太陽各1分鐘,掐揉耳背高骨10遍)[1]改良黃蜂出洞法(依次掐心經、內勞宮各9次。搗小天心30—40秒。掐總筋3次後分推手陰陽,並就勢按陽池與陰池,為1遍,操作3~5遍)清肺經(2~3分鐘)推上三關(3分鐘)掐揉二扇門(1分鐘)拿風池與肩井(各1分鐘)方解:頭面四大手法既調和陰陽,又祛邪解表,掐揉耳背高骨可鎮靜安神,防止驚風與拙搐。清肺經清肅肺,加固藩籬。推上三關和二扇門專一發汗。拿風池祛風解表,風去正安。拿肩井為升散代表。黃蜂出洞法刺激心包經,利於發汗。全方宣散力強,發汗解肌,適合於各種感冒。
(三)操作指南
1.感冒總為外邪,定當發汗。考明清小兒推拿著作均取心經、勞宮、上三關和二扇門。如《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一掐心經二勞宮,推推三關汗即通,如若不來加二扇,黃蜂入洞助其功。”該套路可作為常規防治感冒所用。2.手法從重從快。古人多用掐法。二扇門更需重掐。3.感冒偏於肺系症狀,如咳嗽、鼻塞、流涕、流淚等,多用頭面四大手法,且操作時間長。偏於衛表症狀如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等,多拿風池與肩井。4.改良黃蜂出洞法有分推手陰陽。如惡寒發熱力量相當,分陰陽用力平均,如惡寒重發熱輕則分陽(橈側)重陰(尺側)輕,如惡寒輕發熱重則分陰重陽輕。5.推拿過程中小兒哭鬧有利於發汗,應合理運用,並適當補水。
(四)辨證加減
1.風寒感冒
以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痛,清涕,噴嚏,苔薄白,脈浮緊,指紋紅為特徵。治宜發表解肌,溫經散寒。基本方重點拿風池並頸夾脊,拿肩井。加揉外勞官、掐揉一窩風、拿列缺各1分鐘,黃蜂人洞法(以食、中指置於鼻孔赴揉)30秒。
2.風熱感冒
以發熱重,惡風,有汗,濁涕,咽紅腫,口乾喜飲,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指紋深紅為特徵。治宜解表清熱。基本方重點操作頭面四大手法,清肺經。加雙鳳展翅3~5遍,揉內勞宮、清天河水各1~2分鐘,下推天柱骨令局部潮紅。
3.燥邪感冒
以鼻、口、咽和皮膚乾燥,口渴,咽痛,目癢,乾咳少痰,舌紅,苔薄黃而乾,脈細,指紋浮為特徵。治宜解表潤燥。基本方重點操作頭面四大手法、清肺經。加清天河水、掐揉二人上馬各l~3分鐘,抹咽喉1分鐘。
4.暑濕感冒
多因夏季受涼所致,以惡寒發熱,肢體困重,頭重如裹,舌苔白膩,脈濡,指紋滯為特徵。治宜清解暑濕,疏通經絡。基本方重點操作拿肩井,拿風池。加拿五經10遍,掃散頭部1分鐘。
5.兼證治療
(1)夾痰:加揉掌小橫紋1—2分鐘,運板門1~2分鐘。(2)夾滯:加掐揉四橫紋10遍,捏擠板門10次,振中脘1分鐘,捏脊3—20遍。(3)夾驚:重點操作黃蜂出洞。加掐端正、老龍各10次,天門入虎口1分鐘。

注意事項

1.治感冒用汗法汗為心液,血汗同源,故汗可發而不宜多發。應掌握推拿刺激強度,還應適當飲水,以滋汗源。
2.出汗是現象,乃由內達外趨勢。該趨勢切中感冒風、侵、表、爭四大病機,故能防治感冒。其他取汗方法,如熱飲、加被、近溫、蒸浴等與之同功。
3.空調的廣泛運用使室內外溫差增大,空調綜合徵明顯增多,也表現為鼻塞,頭昏,噴嚏,乏力,以及關節酸痛等外感症狀。治療感冒時應充分考慮出入環境因素,避免環境因素影響。時行感冒流行期間應避免外出,並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