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墅鎮

導墅鎮

導墅鎮是中國的一處地理名,位於丹陽市東南部。

基本信息

導墅鎮白石蠟 丹陽市導墅鎮嘉禾節能設備
導墅鎮位於丹陽市東南部,總面積46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轄23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該鎮地理環境優越,交通、通訊便利,是全國星火技術密集區,位居丹陽市“十強鄉鎮”行列。97年實現社會總產值10億元,其中工業產值8億元。全鎮工業經濟形成了以“宏運”農用車、電梯裝潢、床上用品和“異丙醚”、“對二乙基苯”等精細化工產品為主體,出口服裝、針織、輕紡、皮革製品等為輔的發展格局。導墅鎮工業集中區東至東新河,西至東泊村車莊橋段,南至新鶴溪河,北至九江村。集中區總規劃面積3500畝(已開發1500畝),其中啟動區面積250畝,一期規劃建設占地50畝的2.2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全面竣工,並已有部分中小企業入駐生產。

基礎設施建設起步早,工業、物流、生活設施等功能配套齊全,已委託丹陽市

規劃設計院完成規劃編制。

主要產品特色:
化工醫藥:精細化工領域在國內有一定的競爭力,目前,主要產品銷售形勢比較好,市場占有率比較高,其中:間二甲苯占70%以上,1998年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人民幣。
電話區號:0511
郵政編碼:212361

丹陽市

導墅鎮丹陽
丹陽市位於江蘇省南部。全市總面積105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0.5萬,轄13個鎮,1個省級開發區,1個管理區,225個行政村,69個居委會。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被列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是江蘇省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縣(市)之一。全市“三個文明”建設成績卓越,連續被評為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是全國首批80個小康縣(市)之一,經濟基本競爭力列全國百強縣(市)第24位,列江蘇省第8位;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江蘇省文明城市”、“江蘇省社會治安安全市”;在全國首創民主評議黨員、黨務公開、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等活動;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計畫生育、綠化等多項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市。2006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了較快增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工業增加值166億元,增長22.1%;實現工業銷售518.8億元,增長22.6%;利稅總額38.26億元,增長30%;實現財政收入32.24億元,比上年增長27.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29億元,增長25.3%;全市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5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7050元,分別增長15.8%、12.7%。
丹陽是現今江蘇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設定的15個縣份之一。丹陽在歷史上曾是南朝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兩代開國皇帝的故里,現境內文物遺蹟豐富,存有南朝帝陵石刻11處,是我國石刻藝術中罕見的珍品,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發地。
丹陽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68公里,京滬鐵路、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杭大運河和正在規劃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滬寧城際輕軌交通、常泰高速公路等橫貫市區;常州機場坐落市境,西距南京機場80公里,東距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2個多小時車程,班機直航世界各地;對外開放的長江第三大港——大港港口離市區18公里,全市已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丹陽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由西至東的新民路十里商業長街、中山路小商品一條街和丹鳳路、城河路商貿街構成“井”字型框架,城區一環路內已形成中心商業區,並建成了北二環、南二環,東二環路。2004年實施了農村道路大決戰,全市700餘公里農村道路均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了改造;城區成功改造了萬善路風光帶、月亮島、華陽路等;建成了4萬平方米的市民廣場;國內最大的眼鏡專業市場“中國眼鏡城”改造一新,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全市實現公共運輸城鄉一體化,社會公用設施更加完備。城市管理已納入規範化、科學化、法制化軌道,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丹陽是著名的“魚米之鄉”,1990年被列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10萬畝豐產方被江蘇省列為掛牌示範方,先後被評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市)、全國義務植樹先進單位和全國土地復墾先進縣(市),江蘇省生態農業市。全市通過積極組織實施農產品優質化工程,拓展農業產業化發展空間,培育優勢特色農業,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新的進展。2006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6.4億元,年產糧食42.17萬噸,水產3.1萬噸,農業吸引“三資”投入7.75億元,良種良法覆蓋率達90%以上,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7%。
丹陽工業經濟發達,全市已形成了紡織、服裝、木業、化工、機械、冶金、電子、新型建材、燈具、機車和汽車配件、皮鞋、眼鏡、五金工具等30多個行業為主體的,產品結構比較合理的工業體系。現全市擁有省級企業集團16家,國家級2家,銷售超億元的企業集團75家,形成了年銷售5000萬元、出口創匯超500萬美元、利稅超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55家,上市企業3家;兩年內將有3家企業年銷售超百億元,5家超50億元,100家超億元,上市企業超10家。2006年,國家眼鏡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丹陽建成掛牌投入使用。我市還成功舉辦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論壇”、“中國木業產業論壇”,獲得“中國眼鏡生產基地”稱號。全市擁有200多個在國際國內市場頗具競爭力的名特優新產品,7箇中國名牌產品,5箇中國馳名商標,8個國家免檢產品,在全國享有“眼鏡之都”、“燈具世界”、“皮鞋之鄉”、“鑽頭王國”、“木業航母”的美稱。
丹陽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方興未艾,1988年經江蘇省批准,全市鄉鎮全部列為對外開放鄉鎮,為我市外向型經濟發展開闢了廣闊空間;2006年新批利用外資項目83個,契約利用外資2.6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7億美元;全市擁有出口創匯企業200餘家,自營出口企業近百家,出口產品有木業、眼鏡、糧油、紡織、服裝、土產、五金工具、化工、醫藥保健、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等500多個品種,2006年進出口總額達8.81億美元。1992年設立的12.8平方公里省級開發區,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已實現“七通一平”,實際利用外資3.5億美元,被評為江蘇省先進開發區。目前,開發區經過區劃調整,總規劃面積已達50平方公里。區內園林、綠化、路燈、亮化與道路建設配套完善,為中外客商投資興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台。
丹陽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九十年代以來,我們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方針,解放思想,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2006年底,城鄉個體工商戶累計達20450戶,從業人員近6.3萬人,註冊資金超過7.45億元;私營企業4946家,從業人員11.6萬人,註冊資本77.2億元,經濟總量、上繳稅收、投資總量均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還帶動了第三產業、市場建設以及小城鎮建設,全市個私經濟從事三產的占75%,在繁榮市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43個各類正規化市場,去年市場成交易額達55億元。其中,華東燈具城、華東皮鞋市場、東方皮革商城、眼鏡市場、萬家歡市場、千家樂市場發展為超億元市場,成交額達36億元。目前,華東燈具城成為全國最大的汽車機車配件市場,眼鏡市場是中國最大的眼鏡專業市場。
丹陽的社會事業不斷發展。積極實施“科技興市”戰略,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縣(市),每年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畫項目400個以上,科技及科普投入加大,全市企業辦科技機構105個,皇塘、導墅兩鎮被列為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科普網路體系健全,組織到位,科學思想、科學知識普及,科學文明健康社會風尚正在形成。教育事業持續發展,九年制義務教育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兩基”水平榮獲全國先進縣(市)稱號;教育現代化工程成效顯著,榮獲江蘇省首批“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先進市”稱號,全市中國小均通過省級教育現代化達標驗收。文化、衛生、體育、新聞、計畫生育、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