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香格里拉

尋找香格里拉

紙 張: 膠版紙I S B N : 9787040142594包 裝: 精裝定價:268.00。 本書作者龍志安是一個美國人,他徒步穿越了中國西部的幾個省市,一路上尋訪了美術家、舞蹈家、音樂家、時裝設計師、作家、流行歌手、搖滾樂隊、環境保護者、藏族活佛及牧民等等,記錄下了他們對於尋找香格里拉的理解。近年來,他開始將關注的目光轉向了中國的西藏,並出版了《尋找香格里拉》《現代經文》《與神山對話》和《香巴拉》等遊記作品,拍攝了另類電影《尋找香格里拉》和《香巴拉經文》等。

基本信息

尋找香格里拉

圖書信息

尋找香格里拉尋找香格里拉

作者: (美)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頁數: 163

開本: 32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040142594

包裝: 精裝

定價:268.00

內容提要

1933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希爾頓的美籍英國作家出版了一部名叫《消失的地平線》的小說。人們被書中描寫的“香格里拉”這個世外桃源般的理想世界所深深折服。無數探險家、詩人、文學家和追尋美好生活的人們,不斷的在尋找,但是都無法找到書中描繪的“世外桃源”究竟在那裡。詹姆斯·希爾頓做夢也不會想到他以文學方式構築的這樣一個“理想世界”會深深的烙進人們的心裡。從1933年《消失的地平線》出版到現在已經是70多年過去了,人們仍然還在尋找,還在問,這個“理想中的世界”究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它究竟又在哪兒呢? 有人說香格里拉在神秘聖潔的西藏,也有人說在野性激盪的青海,還有人說在藝蘊濃厚的雲南。 本書作者龍志安是一個美國人,他徒步穿越了中國西部的幾個省市,一路上尋訪了美術家、舞蹈家、音樂家、時裝設計師、作家、流行歌手、搖滾樂隊、環境保護者、藏族活佛及牧民等等,記錄下了他們對於尋找香格里拉的理解。

作者簡介

龍安志,一名已在中國生活工作了二十五年的美國人,曾先後出版了許多令人難忘的作品,其中《中國人的世紀》《朱鎔基傳》《中國第一》等一系列著作,為對外介紹中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近年來,他開始將關注的目光轉向了中國的西藏,並出版了《尋找香格里拉》《現代經文》《與神山對話》和《香巴拉》等遊記作品,拍攝了另類電影《尋找香格里拉》和《香巴拉經文》等。在此之前,他還曾是一名律師和政治經濟學者,為多家在華企業和國外銀行做商務顧問。他現定居拉薩,並開辦了香巴拉宮酒店和個人創作室,進行更多有關西藏題材作品的創作和影視拍攝工作。

目錄

沒有答案的問題

捉摸不定的方向

西藏

問路

一杯酥油茶

寒冷、稀薄的空氣

無聲之聲

氂牛

聖鷹

尋找方向

離開

青海

與石頭結緣

蕩然無存

尋找牧民

氂牛乳酪

沉思靜默

雲南

另類空間

無人聆聽

雨中哭泣的紫月

雨中的搖滾音樂會

茶杯中的香格里拉

薄霧籠罩的山谷

拯救香格里拉

雨中花

後記

尋找香格里拉

出版信息

作者:沈衛榮 著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28146

出版時間:2010-12-01

版次:1

頁數:225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本書所錄系作者對國學、“西藏問題”和學術方法等熱點問題的思考,發表以來深受學界和文化界好評。作者的“大國學”理念別具一格,對“語文學”的闡釋和倡導發人深思。長達十六年的海外遊學經歷,結合紮實的專業知識背景,使作者對國際視野中的“西藏問題”有非常透徹和獨到的見解。通過對一個西方後現代的烏托邦神話——“虛擬的西藏”(即香格里拉)的解構,作者為世人理解西藏、西藏文化和所謂“西藏問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作者簡介

沈衛榮,1962年生於江蘇無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1998年畢業於德國波恩大學,獲中亞語言文化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長、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漢藏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哈佛大學印度梵文系合作研究員、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代理教授、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合作研究員等。主要從事西域語文、歷史,特別是西藏歷史、藏傳佛教和漢藏佛學比較研究。

目錄

初識馮其庸

閒話國學與西域研究

我們能從語文學學些什麼?

我的心在哪裡?

說學術偶像崇拜和學術進步

東方主義話語與西方佛教研究

大喜樂崇拜和精神的物質享樂主義

《欲經》:從世間的男女喜樂到出世的精神解放

尋找香格里拉——妖魔化與神話化西藏的背後

說跨文化誤讀

誰是達賴喇嘛?

也談東方主義和“西藏問題”

我讀馬麗華

《漢藏佛學研究叢書》編輯緣起

說漢藏交融與民族認同

寫在《漢藏交融——金銅佛像集萃》出版之際

後記

編輯推薦

《尋找香格里拉(英文版)》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媒體推薦

You want to find out precisely what and where Shangri—La is,to define it and tell othersBut they are in a dream and for them.this dream is Shangri—La.

Yang Liping

We can only use our hearts to tell US what Shangri—La is.Shangri—La can be found,it lies

inside your heart.Everyone can look within himself and find his own Shangri—La。

LuoXu

Shangri—La is a lifestyle,a state of composure,or the ideal in one‘S imagination

SanBao

Shangri—La in my life is a pure heart

Zhu Zheqin(Dadawa)

Shangri—La is a place beyond a place,beyond the horizon.When you close your eyes,youcan think about it any way and t—hat is Shangri—La.It is the security of your energy,soul and balance,without any dependence on anyone—your boss,your husband,your lover,yourclothing and your material satisfaction.

Zhang Tian’ai(Flora Cheong-leen)

圖書後記

收集在這本小書中的這些文章是我2006年初回國工作至今所寫的專業學術論文之外的一些小文章。由於自己所學專業相對冷僻,本人又偏愛考據式的學問,所以此前不曾想過要寫這一類文章。大概是在國外住得久了,回國後反而有較強的參與感,覺得自己有話要說,所以不自量力地動手寫起隨筆來了。這些文章中談論最多的幾個話題,如“大國學”理念、語文學和學術方法、國際背景中的“西藏問題”等等,都明顯地表露出了自己強烈的參與意識。要是我至今依然遊方四海的話,不能想像我會動手寫出這樣的文章。

雖說半輩子以文字為生,但寫作這樣的文字還是新手,免不了戰戰兢兢。是我的老師和朋友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給了我熱情的鼓勵,讓我有繼續寫作這類文章的勇氣。將我領進藏學殿堂的王堯先生竟然告訴我的學生們說,他最近成了我的冬粉,凡見有我文章的雜誌他一定買下一讀,聽說後讓我面紅耳赤。最初授我以語文學傳統的陳得芝先生讀了我的《我們可以從語文學學些什麼》之後,竟從美國給我寫信,稱讀我此文“如飲瓊漿”,令我羞愧難當。本色是詩人的屈全繩將軍讀了我的《說漢藏交融與民族認同》一文後,竟迫不及待地要把我文章中的觀點用各種途徑推介出去,並從此弓!我為忘年之交。鄉賢、學長府憲展先生自知道《我的心在哪裡?》之後,發心要出版我的學術論文集。並將此作為他退休以前要做的頭等大事。

圖書序言

前不久有兩篇西藏話題的署名文章在網上熱傳,一篇《誰是達賴喇嘛?》,另一篇《也談東方主義和“西藏問題”》,作者沈衛榮。二文顯見是做足了功課,讓讀者不由不眼一亮、心一動,感覺得到視野被開闊,見識被刷新,於是有人驚奇,“誰是沈衛榮?”

其實在我們藏學界,其人早已是“聞人”,時下或可稱“達人”,好長一個時段內且還曾是一位“海外達人”。從問學到學問,是他的基本姿態:三十年前的少年沈衛榮,考取南京大學歷史系,十年國內寒窗苦讀,追隨蒙元史大家陳得芝先生治元朝歷史;期間復師從藏學大家王堯先生,步入西藏學,開始發表一系列有關元代西藏歷史研究的優秀論文;繼之是為時甚久的海外遊學,西歐美,東扶桑,由中亞學和比較宗教學起步,後來的工作包括在德國、美國、日本、尼泊爾諸國高校和研究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也包括為外國學生講授古藏文,就這樣五湖四海地步步為營。長達十六年的時間裡,遊方列國,歷練成長,甘苦自知,只是初衷不改,始終以西藏歷史、宗教研究為矢志不渝的事業,努力在國際藏學界為中國學者爭得更多話語權。沈教授此前的海外生涯猶似隱居閉修,回歸即出山,以致未見滑翔,就見高飛。難怪網友讀者驚奇,不知何方神聖下凡。事實上,這類普及文章只不過是他厚積薄發、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