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

尉遲

尉遲(拼音:yù chí)是以部落名命姓。尉遲姓源流有兩種,一種源於塞種人,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尉遲氏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一種是源於賜姓。前秦時期苻堅攻滅鮮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國。後來拓跋邽復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與此同時,鮮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遲部落,號尉遲部,如同中華之諸侯國。後來尉遲部隨孝文帝進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遲為姓,稱尉遲氏。尉遲氏是典型的源出北方少數民族的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十九位門閥。

基本信息

姓氏源流

尉遲(Yù chí 尉遲)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南北朝時北方鮮卑族姓氏,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時期苻堅攻滅鮮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國。後來拓跋邽復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與此同時,鮮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遲部落,號尉遲部,如同中華之諸侯國。後來尉遲部隨孝文帝進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遲為姓,稱尉遲氏。
源出之二:
來鮮卑君主的賜姓,宇文泰建立西魏,主張恢復鮮卑化,要求所屬漢人大臣將領及其家族部眾改用鮮卑姓,如劉敏,後普六茹堅(楊堅)擔任北周大丞相恢復了部分歸入府兵的漢人漢姓,並在建立隋朝後允許全部漢人恢復漢姓,但仍有部分漢人保留有尉遲這個鮮卑姓氏,西夏王朝也曾賜予漢人大將李信尉遲姓。

遷徙分布

尉遲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尉遲,本來是南北朝時來華的鮮卑族部落的名稱。距今1600年前,這個部落隨同同族的拓跋氏跑到中原來打天下,經過長時期的東征西戰,拓跋氏終於當上了皇帝,於是尉遲部也就身價百倍,成了北魏皇室的一個諸侯。後來,北魏皇帝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所折服,極力推行中華文化,學習漢俗,連皇帝的姓氏都由原來的拓跋氏改為元氏,同時還下令其族人也一律改為漢姓,尉遲氏便是在這種情形下,以部落的名稱作了家族的姓氏,而稱尉遲氏。尉遲複姓望族居太原,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太原市

歷史名人

尉遲迥:字薄居。北周孝閔帝時,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駐益州。他素有大志,好施愛士,政績卓著,為時人銘碑所頌。
尉遲綱:字婆羅,蜀國公尉遲迥之從兄。是宇文泰一手培植出來的將領,驍勇而有膂力,善騎射。卒於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享年五十三歲,謚周太保吳武公。
尉遲恭:唐初大將,字敬德(586-658),今山西省朔縣人。隋朝末年,從軍高陽,以武勇著稱。曾隨劉武周起事,後降唐,從太宗擊敗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武德初秦王李世民引為右府參軍,屢立大功,是李世民親信之一。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太宗欲妻以女,敬德說:“臣妻雖陋,相與共貧賤久矣。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原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國公。
尉遲恭尉遲恭

尉遲勝:唐朝于闐王珪長子。少嗣位,天寶年間來朝,玄宗以宗室女妻之,授右威衛將軍。與高仙芝擊破薩馬播仙,加銀青光祿大夫。至德初命其弟曜領國事,自率五千兵赴安祿山之亂,蕭宗待之甚厚。廣德年間拜驃騎大將軍、于闐王,令回國,尉遲勝固請留宿衛。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武都王。
尉遲乙僧:于闐(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人,唐代畫家。與其父尉遲跋質那(畫家)皆以善畫聞名,有大小尉遲之稱。
尉遲跋質那:唐氏畫家。于闐人,與子乙僧並稱為“大小尉遲”。善畫外國風俗及人物、佛像、寶樹,尤擅畫黃犬及鷹,當時印度佛教藝術傳入中原,如印度僧人曇摩拙義、跋摩便是對大小尉遲有重要影響的人。畫跡有《降魔》、《變相》等壁畫,作於東都寺院,著錄於《京洛寺塔記》;《六番圖》、《婆羅門圖》、《外國寶樹圖》,著錄於《歷代名畫記》。

當代名人

尉遲鳳崗(1903~1937),字敏鳴,雲南玉溪新平人。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第二十一旅副旅長,抗日英烈。尉遲鳳崗自幼為人正直,頗有燕趙義士風采,好打抱不平,疾惡如仇。青年時代,他痛恨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統治腐敗無能,投身軍旅,考入步兵專科學校學習。他學習認真,軍事訓練中吃苦耐勞,多次考試成績均為優良,深受校方的好評和同學們的讚賞。尉遲鳳崗從步兵專門學校畢業後,到部隊擔任排長,他善於帶兵,賞罰分明,與士兵同甘共苦,深為士兵所擁戴。作戰中,他身先士卒,勇猛無比,旦足智多謀,處理情況果斷,依戰功逐步擢升為連長、營長、副團長等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尉遲鳳崗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師第二十一旅少將副旅長,兼第四十一團團長。當他得知日寇發動大規模的全面的侵華戰爭的訊息後,立即請纓上陣,要求率部與日寇決一死戰,殺敵立功,以報效國家。不久,陸軍第七師奉軍事指揮機關命令北上作戰,到達河北省涿州一線援助華北戰場上正在浴血奮戰中的中國抗日軍隊,並阻擊侵占中國北部重要城市北平、天津後又沿平漢路南下的日本侵略軍,以保障後援大軍集結保定,作好與南下日寇決戰的準備。
1937年9月22日,尉遲鳳崗接到上峰命令,要他火速率部到滿城縣布防,做好迎擊日寇進攻的準備。此時,日寇已在華北穩住陣腳,並在獲得大量援兵後,分別沿平漢、津浦、平綏路大舉進攻,各地戰況異常激烈,瞬息萬變。當尉遲鳳崗率部行經保定附近董村時,與大批日寇突然遭遇,雙方互相射擊,混戰成一團。尉遲·鳳崗臨危不懼,鎮定如常,火速指揮部隊迅速占據有利地形,掩護全旅主力從容應戰。這時,敵情尚不明了,旅長不在部隊,尉遲·鳳崗勇敢地擔起了指揮作戰的重任,指揮部隊打退了日寇多次的進攻。不久探明,當面敵人系南口戰役後向南推進的日寇主力師團,尉遲·鳳崗奉令率部堅守陣地,阻擊敵人,掩護這一地區其他友軍迅速轉移。尉遲鳳崗臨危受命,他自知敵情嚴重,形勢萬分危急,但卻毫不畏懼地接受了阻擊任務。他親臨前線,鼓勵抗日將士勇敢作戰,殺敵立功,誓與陣地共存亡。這時,日寇主力部隊在密集的炮火和裝甲車火力的掩護下發起瘋狂進攻,將士們憑藉高昂的士氣,簡陋的工事抵抗,拚死廝殺,戰況慘烈,尉遲鳳崗在激戰中,親臨前線,身先士卒,率領抗日將士奮勇殺敵,不幸在戰鬥中,身中數彈。他咬緊牙關,裹好傷口,繼續指揮戰鬥,不肯退下戰場,後因流血過多,壯烈犧牲。
尉遲鳳崗尉遲鳳崗

尉遲瑞蘭(1898~1981),女;江蘇江寧人。著名現代護理學專家、教育家。
1927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護士學校。1928年回國,曾任江西南昌婦幼醫院護士主任、蕪湖弋磯山醫院護士學校教員、雲南聖光醫院護理主任、南京鼓樓醫院金陵護士學校校長。
1952年起任南京護士學校校長。她從事護理教育工作四十餘年,為促進中國醫學護理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尉遲靜(1922~1996),江蘇南京人。著名現代針灸醫學家。著有《簡明耳針學》、《耳背穴位療法圖解》等。
尉遲玉珩(1975~),女;祖籍浙江紹興,上海出生。著名安徽電視台節目主持人。
1996年畢業於安徽服裝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現為安徽電視台知名主持人。在校期間各方面表現優秀,並擔任校學生會文藝委員,活潑、上進。走入社會後憑藉個人的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母校爭了光。每年都為母校的服裝設計大賽擔任主持,不辭辛苦,表現出對母校的深厚情感。
尉遲佩玉(1977~),女;尉遲恭後裔;台灣台北人。著名台灣省“飛碟”電台主播。任職飛碟電台近十年,主持兒童新聞世界報導,還擅長在節目播報過程中“突爆內幕”。
尉遲琳嘉(1982年7月7日~):河北大學工商學院畢業,曾在中央電視台“挑戰主持人”節目中成功連任擂主9期,成為該節目裡程碑式的人物。現為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主持“娛樂大風暴”和“娛樂新聞報導”兩檔節目。榮獲鳳凰衛視2007年度最佳娛樂節目主持人獎。曾在中央電視台“健康星”節目和中央教育台的“青春嘉年華”節目中擔任主持。
尉遲治平(1944年4月25日~):文學碩士,中文系教授。《語言研究》主編。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語言學會、全國方言學會、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兼任2001-2005年教育部高等學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兼職研究員,上海師範大學兼職研究員,湖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大語言文化學報》評審委員,韓國慶尚大學校客座教授及語言信息處理協調中心召集人。

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郡:秦漢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2、堂號
鏑余堂、忠武堂:唐朝時有鄂國公尉遲敬德,戰功累累。有奸臣說他要造反,太宗問他,他回答說:“臣從陛下身經百戰,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我隨陛下身經百戰,現在留下的,是槍刀弓箭裡面撿回來的一條剩下的命。現在天下已定,你就疑惑我要造反嗎?)說罷,就脫光衣服往地下一扔,要太宗數數他身上的傷疤,太宗留著淚撫摩著,安慰他。他卒後謚忠武。

家譜文獻

安徽橫陽尉遲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博望鎮橫山村。

宗祠聯

四言
望出太原;源自鮮卑。——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尉遲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如皋城築;益州碑留。——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舊日如皋城磚上有“尉遲敬德造”字樣。今靈威觀即當年尉遲敬德行轅。下聯典指北魏·尉遲迥都督益州,政績卓著,州人立碑頌德。
五言
兄弟雙公爵,父子兩畫家。——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蜀公尉遲迥及其從兄吳國公尉遲綱。下聯典指唐代畫家尉遲乙僧與其父跋質那(畫家)皆以善畫聞名,有大小尉遲之稱。
六言
鄂國表凌煙閣;益州留頌德碑。——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大將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隋末跟從劉武周,後降唐,曾擊敗王世充軍,並參與鎮壓竇建德。武德年間玄武門之變中,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官涇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等,封鄂國公,圖形繪於凌煙閣。下聯典指南北朝時北周代地人尉遲迥,字薄居羅,孝閔帝時,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駐益州。
七言
益土頌恩威並濟;凌煙表山嶽不移。——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尉遲迥,有大志,好施愛士。以平蜀功封蜀公。下聯典指唐·尉遲恭,佐太宗中興有功,其圖形繪於凌煙閣。
八言
富不易妻,願辭帝女;情甘讓國,留待唐廷。——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太宗欲以女妻尉遲恭,尉遲恭以“富不易妻”辭之。下聯典指于闐國王長子尉遲勝天寶中來朝,官至驃騎大將軍,請以該國王位讓弟,自己留唐宿衛。
九言
智勇兼全,累功見忠武;恩威並濟,刻石頌姓名。——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大將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省朔縣)人。因戰功卓著,是李世民親信之一。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任涇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等。太宗欲妻以女,敬德曰:“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之所願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國公。卒謚忠武。下聯典指北周蜀公尉遲迥,字薄居,有大志。好施愛士。為是夫銘碑頌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