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會議法

專家會議法是指據規定的原則選定一定數量的專家,按照一定的方式組織專家會議,發揮專家集體的智慧型結構根效應,對預測對象未來的發展趨勢及狀況,作出判斷的方法。“頭腦風暴法”就是專家會議預測法的具體運用。專家會議有助於專家們交換意見,通過互相啟發,可以彌補個人意見的不足;通過內外信息的交流與反饋,產生“思維共振”,進而將產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集中於預測對象,在較短時間內得到富有成效的創造性成果,為決策提供預測依據。

原則

1.挑選的專家應有一定的代表性、權威性;

2.在進行預測之前,首先應取得參加者的支持,確保他們能認真地進行每一次預測,以提高預測的有效性。同時也要向組織高層說明預測的意義和作用,取得決策層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支持;

3.問題表設計應該措辭準確,不能引起歧義,徵詢的問題一次不宜太多,不要問那些與預測目的無關的問題,列入徵詢的問題不應相互包含;所提的問題應是所有專家都能答覆的問題,而且應儘可能保證所有專家都能從同一角度去理解;

4.進行統計分析時,應該區別對待不同的問題,對於不同專家的權威性應給予不同權數而不是一概而論;

5.提供給專家的信息應該儘可能的充分,以便其作出判斷;

6.只要求專家作出粗略的數字估計,而不要求十分精確。

7.問題要集中,要有針對性,不要過分分散,以便使各個事件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問題要按等級排隊,先簡單後複雜;先綜合後局部。這樣易引起專家回答問題的興趣。

8.調查單位或領導小組意見不應強加於調查意見之中,要防止出現誘導現象,避免專家意見向領導小組靠攏,以至得出專家迎合領導小組觀點的預測結果。

9.避免組合事件。如果一個事件包括專家同意的和專家不同意的兩個方面,專家將難以做出回答。

專家會議法-概述

專家會議法是指根據規定的原則選定一定數量的專家,按照一定的方式組織專家會議,發揮專家集體的智慧型結構效應,對預測對象未來的發展趨勢及狀況,作出判斷的方法。“頭腦風暴法”就是專家會議預測法的具體運用。

專家會議有助於專家們交換意見,通過互相啟發,可以彌補個人意見的不足;通過內外信息的交流與反饋,產生“思維共振”,進而將產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集中於預測對象,在較短時間內得到富有成效的創造性成果,為決策提供預測依據。但是,專家會議也有不足之處,如有時心理因素影響較大;易屈服於權威或大多數人意見;易受勸說性意見的影響;不願意輕易改變自己已經發表過的意見,等等。

專家會議的人選應按下述三個原則選取:(1)如果參加者相互認識,要從同一職位(職稱或級別)的人員中選取,領導人員不應參加,否則可能對參加者造成某種壓力;(2)如果參加者互不認識,可從不同職位(職稱或級別)的人員中選取。

這時,不論成員的職稱或級別的高低,都應同等對待;(3)參加者的專業應力求與所論及的預測對象的問題一致。

運用專家會議法,必須確定專家會議的最佳人數和會議進行的時間。專家小組規模以10~15人為宜,會議時間一般以進行20—60分鐘效果最佳。會議提出的構想由分析組進行系統化處理,以便在後繼階段對提出的所有構想進行評估。

專家會議法也有一些弊端:(1)由於參加會議的人數有限,因此代表性不充分;(2)受權威的影響較大,容易壓制不同意見的發表;(3)易受表達能力的影響,而使一些有價值的意見未得到重視;(4)由於自尊心等因素的影響,使會議出現僵局;(5)易受潮流思想的影響等。

相關文獻

某三甲醫院臨床護理人員崗位分析研究-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2年 第12期 (3)

浙江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研究-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中旬刊-2012年 第7期 (3)

全科診療服務路徑的設計研究-中國全科醫學-2012年 第13期 (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