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識別標籤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縮寫RFID)俗稱電子標籤,廣泛用於零售業。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簡介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縮寫RFID)俗稱電子標籤,廣泛用於零售業。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最基本的RFID系統由三部分組成:標籤(Tag):由耦合元件及晶片組成,每個標籤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閱讀器(Reader):讀取(有時還可以寫入)標籤信息的設備,可設計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線(Antenna):在標籤和讀取器間傳遞射頻信號。

基礎設施

射頻識別技術包括了一整套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包括:射頻識別標籤,又稱射頻標籤、電子標籤,主要由存有識別代碼的大規模集成線路晶片和收發天線構成,目前主要為無源式,使用時的電能取自天線接收到的無線電波能量; 射頻識別讀寫設備以及 與相應的信息服務系統,如進存銷系統的聯網等。
將射頻類別技術與條碼(Barcode)技術相互比較,射頻類別擁有許多優點,如:
可容納較多容量、 通訊距離長、 難以複製、 對環境變化有較高的忍受能力、 可同時讀取多個標籤。 相對地有缺點,就是建置成本較高。不過目前透過該技術的大量使用,生產成本就可大幅降低。

技術及性能參數

射頻識別標籤是目前射頻識別技術的關鍵。射頻識別標籤可存儲一定容量的信息並具一定的信息處理功能,讀寫設備可通過無線電訊號以一定的數據傳輸率與標籤交換信息,作用距離可根據採用的技術從若干厘米到1千米不等。
識別標籤的外形尺寸主要由天線決定,而天線又取決於工作頻率和對作用距離的要求。目前有四種頻率的標籤在使用中比較常見。他們是按照他們的無線電頻率劃分:低頻標籤(125或134.2千赫),高頻標籤(13.56兆赫),超高頻標籤(868到956兆赫)以及微波標籤(2.45GHz)。由於目前尚未制定出針對超高頻標籤使用的全球規範,所以此類標籤還不能夠在全球統一使用。而超高頻標籤的套用目前也最受人們的最受注意,此類標籤主要套用在物流領域。頻率越高,作用距離就越大,數據傳輸率也就越高,識別標籤的外形尺寸就可以做得更小,但成本也就越高。目前面向消費者的識別標籤外形尺寸需求,一般以信用卡或商品條形碼為準。
2005年初每標籤的價格仍在30歐分左右,大批量(十億個以上)生產的射頻識別標籤的價格可望在2008年降至10歐分以下。
鑒於標籤和讀寫設備之間無需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密碼技術在整個射頻識別技術領域中的地位必將日益提高。隨著射頻識別的普及,不同廠家的標籤和讀寫設備之間的兼容性也將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此外,使用壽命、使用環境和可靠性也是重要參數。

套用

短距離射頻識別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污染等惡劣的環境,可在這樣的環境中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
長距射頻識別產品多用於交通上,識別距離可達幾十米,如自動收費或識別車輛身份等。

普通套用

1.在零售業中,條形碼技術的運用使得數以萬計的商品種類、價格、產地、批次、貨架、庫存、銷售等各環節被管理得井然有序
2.採用車輛自動識別技術,使得路橋、停車場等收費場所避免了車輛排隊通關現象,減少了時間浪費,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交通運輸效率及交通運輸設施的通行能力
3.在自動化的生產流水線上,整個產品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均被置於嚴密的監控和管理之下
4.在粉塵、污染、寒冷、炎熱等惡劣環境中,遠距離射頻識別技術的運用改善了卡車司機必須下車辦理手續的不便
5.在公車的運行管理中,自動識別系統準確地記錄著車輛在沿線各站點的到發站時刻,為車輛調度及全程運行管理提供實時可靠的信息。
6.在設備管理中,RFID自動識別系統可以將設備的具體位置做與RFID讀取器做綁定,當設備移動出了指定讀取器的位置時,記錄其過程。

典型套用

動物晶片、門禁控制、航空包裹識別、文檔追蹤管理、包裹追蹤識別、畜牧業、後勤管理、移動商務、產品防偽、運動計時、票證管理、汽車晶片防盜器、停車場管制、生產線自動化、物料管理等等。

物流管理

在整個電子商務領域,許多人把射頻識別技術看作為繼網際網路和移動通信兩大技術大潮後的又一次大潮。但是目前RFID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的發展遠遠落後於美國及歐洲,需要非常的努力方能趕上這次“新的浪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