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禪第五十

作品簡介

《封禪第五十》是我國古籍《管子》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管子》第五十篇。
管子》是一部記錄中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跡的書籍。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劉向編定《管子》時共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餘10篇僅存目錄。
管仲(公元前723年-約公元前645年) 漢族,名夷吾,字仲,又稱敬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 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作品賞析

原文

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得封禪。”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漢。兵車之會三,而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於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因設之以事,曰:“古之封禪,�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凰麒麟不來,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數至,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於是桓公乃止。

譯文

桓公既成霸業,在葵丘大會諸侯,自己想要舉行祭祀天地的封禪大典管仲說:“古代封泰山祭天,禪梁父山祭地的有七十二家,而我所能記得的不過只有十二家。這就是古代的無懷氏封泰山祭天,禪云云山祭地;伏羲封泰山祭天,禪云云山祭地;神農封泰山祭天,禪云云山祭地;炎帝封泰山祭天,禪云云山祭地;黃帝封泰山祭天,禪亭亭祭地;頗項封泰山祭天,禪云云山祭地;帝倍封泰山祭天,禪云云山祭地;堯封泰山祭天,禪云云山祭地;舜封泰山祭天,禪云云山祭地;禹封泰山祭天,禪會稽山祭地;湯封泰山祭天,禪云云山祭地;周成王封泰山祭天,彈社首山祭地。他們都是承受天命然後才舉行封禪大典的。”桓公說:“我北伐山戎,遠過孤竹國;西伐大夏,涉渡流沙河,束戰馬懸兵車,攀登卑耳山,南伐到了召陵,登熊耳山以望長江漢水。與各諸侯國兵車之會有三次,乘車之會有六次,做到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各國諸侯沒有敢違抗我的。這同古時夏商周三代承受天命,有什麼不同呢?”管仲看到不能用道理說服桓公,因而只好舉出事實來,說:“古時舉行封禪大典的國家,盛在祭器里的是郁山上的黍和北里長的禾;鋪在地上作為墊席的是江淮之間特產的三脊茅草。東海送來比目的魚,西海送來比翼的鳥,然後,不召而自至的東西還有十五種之多。我們現在的情況是鳳凰麒麟不來,象徵祥瑞的嘉穀不生,然而蓬篙蔡莠等雜草卻很繁茂,鴟梟之類的凶禽惡鳥卻不斷來臨,還想要舉行封禪的大典,豈不是不應該么?”於是,桓公便把封禪的事情作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