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頭鎮

寺頭鎮

寺頭鎮位於臨朐縣西南部。總面積159平方公里,轄79個行政村,93個自然村,總人口4.8萬人。濰九路縱貫東西,五寺、夏王、呂鮑路貫穿全鏡,移動、聯通網路覆蓋全鎮,交通通訊便利。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呈子村、兩嶺村、楊桃村、東峪村、東蓼子村、河口村、李家莊村、季家莊村、逯家莊村、楊莊村、蔣白村、鄧家圈村、大青峪村、黃崖村、寺頭村、南照村、雕窩村宮家莊村、丹崮村、塔子峪村、郭泉村、南崔木村、北崔木村、上河莊村、下河莊村、偏龍頭村、楊家峪村、王瑞村、石佛村、尹子峪村、水泉溜村、高家莊村、彭家莊村、西安村、嶺子村、山棗村、長達峪村、王門村、桃花村、道士莊村、宅科村、柳科泉村、呂匣店子村、孫家莊子村、南峪村、丁家北坡村、東呂匣村、西呂匣村、青崖村、西福泉村、中福泉村、東福泉村、趙家北坡村、上洋河村、下洋河村、河東村、雙龍村、鳳凰坪村、西蓼子村、洛莊村道溝村、雙泉村、南坡村、里峪村、金山村、西玉兔埠村、東玉兔埠村、石河頭村、王家峪村、武山村、西文山村箕子山村、柳宅村、酉寨村、土門村、新升村、西台村、王莊村、鐵寨村

基本介紹

寺頭鎮寺頭鎮
寺頭鎮位於臨朐縣西南部,面積159平方公里,轄79個行政村,1.2萬戶,4.8萬人,耕地面積5萬畝。2003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8億元,比上年增長8%,地方財政收入595.2萬元,比上年增長29.4%;工業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利稅2336萬元,分別增長16.1%和16.2%。第三產業增加值達7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970元。

寺頭鎮鎮域內有純天然綠色食品紅香椿1.5萬畝,素稱紅香椿之鄉。有山楂、花椒、桃、杏、柿子等乾雜果3.5萬畝,專用桑園、高桿桑面積1.3萬畝,中藥材面積8000畝,黃煙種植面積1萬餘畝。鑄造企業70家,年產鑄鐵透景圍牆150萬米,暢銷全國。鎮辦金礦為濰坊市獨一家黃金生產企業,年產黃金1800兩,銀1.5噸,銅120噸,鐵粉1.9萬噸。

產業發展

寺頭鎮寺頭鎮
民營經濟日益壯大。以鑄造、制絲、礦業為主,現有工商企業48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5家。全鎮鑄造企業80家,從業人員4500人,年產各類透景圍牆180萬米,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1500萬元。桑蠶龍頭企業銀河制絲公司,年加工能力200噸乾繭,生產白廠絲85噸。臨朐縣金礦是濰坊市唯一的黃金生產企業,年加工礦石能力6萬噸,年產黃金2000兩,白銀1.8噸,銅120噸,鐵粉2萬噸。

全鎮民營企業發展到117家,其中鑄造企業達到72家,年產鑄造圍牆150萬米,實現銷售收入2.2億元,增加值4600萬元,利稅2100萬元。實施擴張總量、載體拉動、技術創新策略,促進以鑄造、礦產為主的民營經濟,完成生產性固定資產投入2100萬元。全鎮共落實招商引資項目9個,契約利用外資額168萬美元,實際到位資金116萬美元。其中引資500萬元新建山東臨朐山河食品有限公司,帶動發展350戶養殖戶、500個鴨棚。新建、擴建鴨苗孵化廠、共和服裝廠、沂山中藥材公司、箕子山機械鑄造廠、宏成礦業有限公、鑫升鑄造廠等企業。

寺頭鎮寺頭鎮
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最佳化。種植業以紅香椿、黃煙、乾雜果、大棚果、桑蠶、中藥材為主。特色產品紅香椿1.5萬畝,大棚香椿600畝,年產綠色純天然紅香椿5000噸,並註冊“春早”牌商標,享譽全國,出口海外。黃煙種植面積8000畝,菸葉產量超過百萬公斤。乾雜果面積3.5萬畝,大棚果面積500畝,桑園面積6000畝,中藥材面積6000畝,被濰坊市“食為天有機農業開發公司”定為生產開發基地,獲省級質量認證。畜牧業形成千頭奶牛、千隻波爾山羊、百萬隻肉鴨的養殖規模。

寺頭鎮農業重點抓好基地建設。新發展紅香椿2500畝,香椿大棚300個,紅香椿基地面積達到1.5萬畝。新栽經濟林3200畝,大棚果260畝,育苗500畝,經濟林基地面積達到3.8萬畝。桑園基地新植高桿桑35萬株,新發展專用桑園500畝,年養蠶4500張,產鮮繭150噸。中藥材基地,新發展丹參5000畝,其他中藥材3000畝,中藥材面積達到1.2萬畝。栽植黃煙5000畝,新建奶牛養殖小區100畝,增加奶牛200頭、肉鴨養殖戶350戶,波爾山羊和仔母豬專業村26個。糧經比例達到2:8。

城鎮建設

寺頭鎮寺頭鎮
寺頭鎮把村村通公路工程作為新農村建設和和諧社會的突破口來抓,落實有效措施加快農村道路建設步伐,紮實推進這項順民心、和民意的工程。

這個鎮2007年確定新建9條農村公路,為確保建設資金足額到位,這個鎮採取宣傳發動、召開座談會、典型帶動等形式,實行“政府主導、鄉村配合、民眾參與”的工作機制,鎮屬企業和村民積極回響,支持農村公路建設。

眼下,要抓住當前施工的黃金季節,加快工程建設進度,9條“村村通”公路建設工程全面鋪開,掀起了建設高潮。為抓好工程建設質量檢查監督,這個鎮在相關各村成立了由村幹部、村民代表組成的工程質量監督小組,並聘請村裡的老幹部和部分企業負責人為義務質量監督員,定期進行監督檢查,保證了“村村通”公路建成民眾滿意工程。

全鎮已建成農村公路26條,通車裡程62公里,有48個行政村通上了柏油路或水泥路,通村率達到80%。

植樹造林

寺頭鎮寺頭鎮
臨朐縣寺頭鎮黨委政府強化措施狠抓雨季造林,取得顯著成效。全鎮已完成雨季造林面積6800畝,栽植側柏等苗木150萬株,累計投入資金210萬元。工作中,實行了“五個統一”。

統一規劃。2008年春天專門組織力量,對大東峪、黃龍山、寶畔台、金雞山、道溝嶺五大雨季造林基地進行了統一規劃,整修了環山路,打起框架,有的提前挖好樹穴。

統一供苗。對雨季造林所需苗木,全部由政府統一購買,統一提供,全部是大苗壯苗,質量最好的苗木達到每株2元錢。側柏樹苗全部是營養袋育苗。

統一標準。印發了雨季造林技術規範,要求魚鱗穴規格為0.7×0.6米,深0.3米,栽植密度2×1.5米,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雨後及時扶苗培土,確保成活率達到95%以上。

統一栽植。苗木栽植統一採取工程承包的辦法,用專業隊的形式,按栽植契約檢查驗收,苗木栽植費每株1元左右。

統一管護。鎮上裝制宣傳車一輛,搞好封山禁牧巡迴宣傳,並設定固定標語和禁牧標誌,每處造林基地設立管護員1名,報酬由鎮財政列支。

教育發展

寺頭鎮寺頭鎮
為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臨朐縣寺頭鎮結合鄉鎮實際,堅持辦“學習、節約、創新、和諧”型教育,有力地促進了全鎮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抓學習。寺頭教管辦對全鎮教師提出了“認真學習,提高效率”的工作要求,一方面組織教師學,另一方面教管辦組織集體學,使學到的先進理念、經驗及時輻射到基層。倡節約。教管辦帶頭“勤儉節約”辦教育,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儀器配備、教研教改、教師培訓等方面,從而有效提高了寺頭教育教學水平。搞創新。結合本鎮實際,積極開展教研教改,全鎮上下掀起教改創新熱潮。謀和諧。為增活力,教管辦引導教師在繁重的工作中學會放鬆、學會健體,堅持開展“快樂大課間,師生共歡樂”活動,使廣大教師增強了體質,使校園增加了無窮活力。

計生工作

寺頭鎮寺頭鎮
寺頭鎮為適應人口計生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硬體、軟體兩手抓,努力提高優質服務水平。隨著育齡民眾對生殖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原來的服務設施、技術水平,已難以承擔日益繁重的計畫生育優質服務重任。鎮黨委政府本著設定齊全、布局合理的原則,斥資36餘萬元,對原有的計畫生育綜合服務大樓進行了全面的改建維修和內部設施配套。按標準設立了女性門診、手術室、化驗室、B超室等12個技術科室,宣傳展室、人口學校、悄悄話室等3個宣教科室。建立了綜合服務大廳。配備了心電圖機、波姆光治療儀、B超機、微機等儀器和設備,開通了站內區域網路,達到了國家級計生服務站標準,為育齡民眾提供一個舒心的服務環境。

首先,健全服務網路,啟動村級工作活力。建立屬地管理和分級負責的運行體制,鎮與村簽訂年度管理責任書,村與每一個計生對象簽訂計生管理契約,孕情孕查、節育措施落實、流動人口管理等實行定期調度和主要責任人承諾、簽字制度,做到無縫隙覆蓋、無漏洞管理。其次,加強計生工作人員的技能培訓。鼓勵支持鎮計生工作人員參加各級各類教育培訓,全站專業技術人員達到80%以上。村村配備了專職計生主任,統一進行了業務培訓和學歷教育,落實工資待遇。第三,切實加強計生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深入開展“雙抓雙促”活動和“上評下”、“外評內”、“自評自”等多種形式的行風、作風評議活動,積極推行政務公開、文明用語、服務溫馨的新舉措,開通了“1234”服務熱線電話,開展面對面宣傳,心貼心服務,零距離交流,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明顯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