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莊鄉

寺莊鄉

寺莊鄉位於南樂縣西北部,豫、冀交界處,東臨106國道,南距安濟公路4公里,谷吳路、侯齊路交錯於該鄉中部,交通便利。東有谷金樓鄉、西邵鄉接壤,西有衛河與梁村鄉隔河相望,南有元村鎮、近德固鄉和城關鎮相鄰,北與河北省大名縣接壤;第三濮清南呈西南——東北走勢貫穿全境,引黃入梁工程渠從西部引入梁村鄉。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寺莊鄉位於南樂縣境西北部。共和國成立後,寺莊鄉為五區轄區,1956年設寺莊鄉,1958年改稱寺莊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至今。全鄉轄24個行政村,25個自然村,面積59平方公里,耕地4.8萬畝,轄區常住人口11103戶5435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40人;共有2個民族(漢、回),其中回族4人。
方言
南樂方言(河南話豫東方言)。南樂方言屬漢語華北官話中的中原官話,接近國語。主要特點:尖團音分明,有節奏感,語尾拖長腔,且多降升調,口語有一些合音字,接近國語。

歷史沿革

寺莊鄉寺莊鄉
寺莊鄉歷史悠久,早在隋唐已有記載,寺莊村舊有安慶寺,村以此得名。寺莊鄉轄域自古為樂昌、昌樂地,隋屬繁水縣,唐仍為昌樂地,五代後改南樂縣後,仍歸其管轄。明朝初年,北部一帶屬樂安鄉地,南部屬長泰鄉。明中期該鄉為里,里名與鄉名相同。清朝改里為社,分屬西五社、西六社、西十五社、西十六社、北十社、北十一社、北三社、北四社。中華民國18年(1929年)廢社建鄉,同年全縣設5個區,寺莊鄉屬第五區,民國23年,寺莊屬第一區。抗日戰爭時期,寺莊鄉屬衛河縣。1948年仍屬第五區,區政府駐張浮丘。共和國成立後,仍屬第五區,區政府駐張浮丘。1956年撤區建鄉,鄉直機關駐東寺莊村。1958年改為人民公社,1984年復改鄉至今。
全鄉地處黃河故道和衛河灘區,總面積59平方公里,現轄西寺莊、東寺莊、前郭村、後郭村、邱辛店、王洪店、岳村集、郭徐岳村、蘇岳村、李岳村、趙岳村、豆村、古念村、利固、張浮丘、南渠頭莊、北渠頭莊、晁村、減場店、吳家拐、小翟、大北張、小北張、南丈24個行政村。

文化概況

寺莊鄉人傑地靈,文化繁榮。明朝一代名臣魏允貞原籍利固,其父官青州通判。東寺莊流傳大宋楊家槍譜,實為珍貴。南丈村與西邵鄉五花營村如至愛親朋,建有東亭西坊,以示永久。前郭村“目連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有北渠頭莊、減場店、張浮丘等村秧歌隊和吹唱班7個。

行政區劃

1956年建寺莊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2009年,面積59平方千米,人口5.4萬,鄉政府駐東寺莊村東;轄東寺莊、李岳村、趙岳村、蘇岳村、古念村、利固、南丈、王洪店、邱辛店、小翟、張浮丘、岳村集、北渠頭、南渠頭、西寺莊、前郭村、小北張、後郭村、大北張、晁村、減場店、郭徐岳村、吳家拐、豆村24個行政村。410923206:~201東寺莊村~202西寺莊村~203前郭村~204後郭村~205邱辛店村~206王洪店村~207岳村集村~208郭徐岳村~209蘇岳村~210李岳村~211趙岳村~212豆村~213古念村~214利固村~215張浮丘村~216南渠頭莊村~217晁村~218減場店村~219吳家拐村~220北渠頭莊村~221小翟村~222南丈村~223大北張村~224小北張村。

經濟發展

寺莊鄉養殖寺莊鄉養殖
農業

寺莊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鄉黨委、政府堅持“政府宣傳,普遍開花,引導發展,典型帶動,提檔升級,周邊輻射”24字方
針,引導民眾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並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東南部形成了以豆村、李岳村新老園區為主的2410畝優質無公害蘋果園區,目前以通過河南省農業廳“無公害果品”產地認證,國家農業部頒發了“無公害產品”證書,並註冊“豫鑫”商標;西南部利固村1000畝無公害蔬菜園區,2009年8月通過“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大樂麵粉有限公司農產品註冊為“大樂”商標;北部的吳家拐蔬菜園種植區、小翟複種新模式園區,東北部邱辛店掃帚園區、王洪店養牛小區、後郭村養雞小區等。共獲得無公害產品14個,農產品註冊商標2個。成為城鄉居民喜愛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知名品牌。
全鄉現有耕地47610畝,農作物為一年兩熟,夏糧以小麥為主,間種油菜;秋糧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為花生、棉花、掃帚等,經濟林以蘋果為主,用材林以速生豐產林107、108楊為主。近年來,寺莊鄉大力進行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①大樂、天樂等麵粉加工企業與農戶簽訂優質麥訂單種植契約;年均面積在4萬畝以上。②以天豐植物浸出油廠為龍頭的油料加工企業,帶動了全鄉花生等油料作物的種植,年均面積2.2萬畝。③大力發展養殖業,投資60萬建立蘇岳村孵化廠。全鄉養豬專業村達到13個,養豬專業戶3500戶,建立了趙岳村養雞小區1個,④建設了三個農業高效園區。一是以利固村為中心的蔬菜溫室大棚高效園區,面積1000畝;二是以小翟村為主的大棚杏示範區;三是以王洪店、邱辛店等村為中心面積3500畝的掃帚種植示範區。
工業
形成了以麵粉、油料、食品、建材、服務五大行業,主要產品有大樂牌麵粉、天樂牌麵粉、趙公酒、新美雪糕、吉慶速食麵等。全鄉超千萬元項目(企業)8個(家),其中億元以上項目(企業)3個(家)。目前,正在建設的項目(企業)2個(家),總投資達到1.4億元。鄉鎮企業數量達到50餘家,其中市控企業1家:濮陽市運發牧工商實業有限公司;縣控企業4家:大樂麵粉有限公司、天樂麵粉有限公司、豫北新美急凍食品有限公司、天豐植物浸出油廠。
商貿服務業
近年來,寺莊鄉積極培育各類市場,為“三農”提供全方位服務,並成立了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全鄉工商戶總量達到1956戶,主要服務行業有飲食、衛生、美容美髮、信息諮詢、農產品開發等。
勞務輸出
近年來,寺莊鄉外出務工人員每年都在6000人以上,主要務工地是深圳浙江天津北京蘇州山東等地,主要從事服裝加工、電子配件、建築、電焊等行業。

鄉鎮名片

寺莊鄉先後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委辦公室國家人口計畫生委等十部委聯合命名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被省林業廳命名為“科普工程示範基地",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小城鎮建設管理先進單位”、“平原達標先進單位”、“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集體”;被市殯改領導小組評為“殯葬改革先進鄉(鎮)”;被市委辦公室評為“全市黨委系統公文處理先進單位”;鄉黨委2008、2009連續兩年被市委評為“五好”鄉鎮黨委。

社會事業

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重視推廣新產品,重點推廣了豫麥34、豫麥47、周麥16、周麥18等優質小麥,全鄉優質麥面積在4萬畝以上。投資30萬元改善了教師的辦公條件,完善了教育配套設施,升學率多年處於全縣先進水平。建立了鄉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前郭村目連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大投入,著力改善醫療衛生條件。高標準建設了鄉衛生院,全鄉24個村共有醫療衛生所60個,鄉村醫生120人。潘二縱醫院(南樂縣紅十字醫院)主要以牙科為主,醫療技術遠近聞名,98年潘二縱醫院精心研製的伸筋壯骨藥物及製藥方法獲國家專利。

特色介紹

“三個特色基地”日漸規模。以大樂、天樂等企業為龍頭,拉長糧食深加工鏈條,建成並擴大了中、南區等18個村優質麥種植基地面積,全鄉優質麥訂單種植面積4萬餘畝;以天豐浸出油廠為龍頭,拉長油料作物深加工鏈條,擴大了花生、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基地面積,全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2萬畝;以運發牧工商實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建設倉頡綠色肉食品有限公司,拉長畜產品深加工鏈條,擴大了王洪店、邱辛店、後郭村等村的養牛場,岳村集、蘇岳村、西寺莊等村的養豬養雞場和南丈、趙岳村等村的養雞場的飼養規模,成為全縣重要的畜禽養殖基地。林業蓬勃發展。以林業“雙十五萬”工程為契機,狠抓綠色通道工程和黃河故道綜合開發,目前初步形成了中部黃河故道防風固沙速生豐產林,南部以蘋果為主的高效經濟林的林業發展新格局,林果總面積達到8300畝。專業村特色各異。邱辛店、王洪店的掃帚,前郭村、後郭村的蔥,岳村集的韭菜,小北張的衛生香,利固的竹器加工和蔬菜種植,大北張的小磨香油,南丈的蘑菇等遠近聞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