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界山林公園

寶界山林公園

寶界山林公園坐落於寶界雙虹橋南堍,占地18公頃,位於寶界橋南堍,西接黿頭渚風景區山體,東至蠡湖西岸,建設規模40公頃,與湖畔片區組成山水相依相融的又一湖濱勝景。

基本信息

簡介

寶界山林公園寶界山林公園
寶界山林公園位於蠡湖與長廣溪交界處的寶界山麓,東臨蠡湖,西枕寶界山,是無錫觀覽太湖、蠡湖和錫城新貌的風水寶地。

寶界山林公園充分利用自然山林興建了人工溪澗、瀑布及臨溪景觀平台、竹林茶室等設施,並修建遊覽觀光車道連線湖畔區。同時,為方便觀覽山水風景,還興建了上山車道和步道直通寶界山頂的大型觀光平台。寶界山林公園的修建完成,使遊客可以乘車或者步行輕鬆觀賞湖光山色,在寶界山頂舉目遠眺,錫城建築鱗次櫛比,山水風光一覽無遺。寶界山林公園,為無錫市民又增添了一個觀賞山水、回歸自然的絕佳景點。

歷史人文

寶界山林公園寶界山林公園
寶界山是一處風光秀麗、人文遺蹟相對集中的風水寶地。它因為西漢丞相司直虞俊而出名,山上有虞俊的墓葬,山下有紀念唐文治的茹經堂和紀念人民音樂家聶耳的聶耳亭,另外在寶界山東北麓,還有座園林別墅“湖山草堂”,又稱“寶界山居”。南宋無錫詩人錢紳,明朝無錫名士陳賓,明朝著名書畫家王問及其子王鑑,先後在此隱居。他們四人都曾中過進士,入仕作官,後來又都辭官回鄉,選擇山青水秀的寶界山麓築室隱居,讀書作文,賦詩繪畫,植樹造林,依山傍水建造諸多景點,傳下許多佳話。

1、湖山草堂

寶界山又稱朱山,在其東北麓,有座園林別墅“湖山草堂”,又稱“寶界山居”。明朝嘉靖年間,無錫籍著名詩人、書畫家王問(號仲山),曾歷任戶部主事、兵部車駕郎中等職,後中歲辭官,在蠡湖南岸寶界山東北麓構築“湖山草堂”,辟35景,著名的有“萬松徑”、“白蓮池”、“蘆灣”等。1978年在這裡發現了一塊王問手書的《湖山歌》石碑,現已移到黿頭渚公園的“憩亭”內。現存建築六架七間,牆壁和屋面已經過多次翻修,但其木結構以及地磚都是原來保存下來的。

2、朱衣寶界

聽泉廊聽泉廊
寶界山又稱朱山,這裡與西漢不肯附逆的忠臣虞俊密切相關。虞俊,字仲卿,無錫人,漢哀帝時為御史,不久升遷丞相司直。公元八年,王莽篡位稱帝,虞俊不願與王莽同流合污,被降為新坡令。後來王莽又拉攏虞俊,召為司徒,虞俊不願為王莽效勞,謀求遁歸無錫故里,王莽無奈,迫他自殺。虞俊仰天長嘆:“吾漢人也,願為漢鬼,不能事漢賊”,飲毒酒而亡。虞俊死後葬於無錫寶界山,至光武中興,西漢皇帝劉秀稱帝,為表彰虞俊的忠烈節操,即下詔重新安葬虞俊,並親賜朱寶紅幡蓋其墳墓及山巔,一時滿山紅遍,朱衣寶界由此得名。

3、錢紳卜居鑿泉造亭

最早在此隱居的錢紳,字紳仲,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進士,出任知州,志尚高潔,南宋紹興年間,辭官回鄉,卜居寶界山。

他在寶界山東麓壁地建造別墅。藏書4萬卷,著有《遂初詩話》10卷和《同安志》。閒暇時,種植松竹,建造台亭,置俸鶴田,放養帶回來的兩隻白鶴,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

紹興三年(1133年)春二月,錢紳發現有一股寒泉從山澗岩石下流出,飲之清冽甘甜,水質同惠山“天下第二泉”無異,於是在冒水處挖井,砌成方池,建亭於其上,題名“通惠”。居住在山中的父老讚頌錢紳挖掘甘泉,德澤山村。錢紳還在寶界山修築山路,種植了近千株桃樹,又造了3座亭子:居室旁的亭子題名“遂初”,寓意實現先人卜居山村的願望;山路高頭的亭子題名“望雲”,這裡視野開闊,風雲舒捲;桃園中的亭子題名“芳美”,猶如片片紅霞,賞心悅目。亭子建成後,錢紳特邀名流題詩。詩人蔡載欣然寫了《錢氏四亭詩》,讚美這裡幽雅的景致,表達主人志尚高潔的胸襟和操守。後來,這4座亭子隨歲月的流逝而傾廢。

4、陳賓植梅庚續佳話

陳賓,字朝用,明天順六年(1462年)中舉人,天順八年中進士,初授吏部考功司主事,擢升稽勛郎中。他考察官員不徇私情,也不阿諛逢迎巴結上司,被外放山西任職,不久擢升福建布政使,有良好的聲譽。後辭官回鄉,隱居寶界山,自號 “晉庵居士”,著有《晉庵集》一書。

陳賓仰慕梅花傲立風雪,沖寒怒放的高貴品質,在寶界山植梅百株,名曰“梅坡”。每逢早春梅花盛放,“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賞梅別有一番情趣。

5、王問父子增闢三十五景

觀嵐橋觀嵐橋
王問,字子裕,號仲山, 生於明弘治十年 (1497年),無錫人,為邵寶門生,工詩善畫,學問淵博,為明代著名的書畫家,正統三年(1438)中進士, 歷任戶部主事、東駕郎中、廣東僉事。 後遭彈劾,毅然辭官回鄉, 見錢紳的別野十分雅致, 宜於隱居, 於是便買下來,在“湖山草堂”以詩畫自娛。

王問之子王鑑,字汝明,號繼山, 明嘉慶四十四年 (1565年)中進士。初任山東武定州知州,擢升戶部員外郎,又調吏部擢升稽勛郎中。因思念父親年老,託病辭官回鄉。王問父子在此生活了五十多年,大興土木,重建湖山草堂,環植花草翠木,疏流泉,壘奇石,殫竭心力,辟佳景35處,著名的有“萬松徑”、“白蓮池”等。

6、明朝文人歸有光之《寶界山居記》

蟬音廊蟬音廊
明朝大文人歸有光作有《寶界山居記》:太湖,東南巨浸也,廣五百里,群峰浸于波濤之間以百數。重崖別塢,幽谷曲隈,無非仙靈所棲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悅,水或束隘迫狹,不足以盡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子托稚,不足以極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貯之。意惟海外絕島勝是,中州不數見也。故凡犇涌屏立於湖之濱者,皆挾湖以為勝。自錫山南過五里湖,得寶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間,仲山先生居之。 先生早歲棄官,而其子汝明始登第,亦告歸。父子並隱山中,日以詩畫自娛。有客來,為之求山居之記者。余未嘗至寶界也,嘗讀書於萬峰上, 盡得湖濱諸山之景,雖面勢不賂,無不挾湖以為勝。而馬跡、長興往往在殘露落照間,則所謂寶界者, 座九望見之。昔王右丞輞川別墅,因其詩畫之妙,至今可以想見其處,仲山之居豈減華子風歟湖之勝,而千里湖山,豈蘭田之所有域。摩詰清思逸韻,出塵埃之外,而不能自引決於開天元寶之際,以濡羯胡之腥。以是知士大夫出處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詰令人有遺恨也。 今仲山父嘉遁於明時,則其於一切世紛若太空浮雲,曾不足入其胸次矣,何可及哉。異時考論其事,當為作王員兩龔傳,摩詰不足以方之矣。

主要景點

聽泉廊

寶界山林公園是將原寶界村整體搬遷後修建而成,與近在咫尺的東西蠡湖山水相依相融,園內利用自然山林和山體興建了人工溪澗、瀑布及臨溪景觀平台、休閒草坪區、竹林茶室和滴水茶壺等設施。

朱衣村(內)

朱衣村(外)朱衣村(外)
園內新建有‘朱衣村’、‘聽泉廊’、‘蟬音廊’、‘觀嵐橋’、‘湖山草堂’等。朱衣村大概是模仿或臆造的先民民居,聊以遐想;聽泉廊蟬音廊則是現代風格建築,觀嵐橋更是古人匪夷所思。只有‘湖山草堂’及‘望湖閣’是仿古建築,建在靠近寶界橋(現雙虹橋)旁邊的‘寶界山林公園’大門側約3-4米的一個高台上,這裡是否是原址不得而知。其實是否原址也無所謂,能讓我們憑弔先人,聊勝於無,也足以使人寬慰了。

望湖閣

寶界山處於在兩湖夾一山的絕佳位置上,與鹿頂迎暉形成雙峰對峙。覽勝最佳處在山頂的觀景樓,在寶界山頂的停車場,順著整齊鋪就的石台階而上,山峰最高處聳立著一座貌似外星飛碟的三層玻璃觀景樓。觀景樓里有升降電梯通往樓頂,二樓是一個茶室,三樓是一個寬敞的露天觀景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