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主義文學

寫實主義文學是20世紀中國文學的重要現象。20世紀初,新青年社團提出寫實主義文學主張,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產生極大影響。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一批寫實小說構成了20世紀寫實主義文學的創作高潮。這批寫實小說既回歸新青年社倡導的寫實主義文學傳統,又從歷史演變中發現形式,寫出了“適合展示特定時期實際所發生的一切”的“一代文學”,並承傳和展現了寫實主義文學的特色和批判精神。

“早期寫實主義”

是指中國的左翼現實主義形成之前的寫實主義。之所以要拿中國的早期寫實主義文學與日本的近代寫實主義文學做比較闡發,是因為迄今為止大量的有關中國寫實(現實)主義文學研究的論文和著作,對中國早期寫實主義與日本近代寫實主義的關係均未引起應有的注意。眾所周知,中國文學的現代化進程最早、最直接地受到了日本文學的影響和啟發。而寫實主義在中日兩國都是由傳統向現代轉折時期出現的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文學思潮,僅僅從邏輯上講,日本新文學對中國新文學的影響也應首先和主要地表現為寫實主義文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而事實上也正是這樣。然而,日本的寫實主義文學對中國早期

寫實主義文學寫實主義文學
寫實主義文學的產生有何影響,中日兩國寫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演進有什麼相關性和相似性,在兩國早期寫實主義同軌跡演進的過程中,潛在著哪些實質的差異,兩國的寫實主義在發展嬗變的哪個環節上出現了分道揚鑣的趨勢,等等問題,在我所能看到的現有的論著中均語焉不詳.而這些又都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和中日現代比較文學研究不能迴避、需要講清的問題。
二十世紀寫實主義文學思潮論 寫實主義文學是20世紀中國文學的重要現象。20世紀初,新青年社團基於反對舊文學的僵化、虛偽及扼殺人性,提出寫實主義文學主張,提倡新文學貼近社會現實,貼近普通平民的生活,運用寫實的手法真實地反映生活,描述普通人真實的喜怒哀樂,反映民間疾苦,徹底揭示社會現實的真相,為認識社會,改造社會服務。寫實主義文學主張,直接影響了文學研究會的文學主張及文學創作,並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但由於此後的戰亂及文學與政治的逐漸緊密結合,寫實主義文學的創作實踐一直沒有形成高潮。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和社會的發展進步。文學逐漸完成回歸轉型,從政治權利話語之下
新寫實主義文學新寫實主義文學
解放出來。文學的視點下移,將生活本身納入寫作視野,生活從文學的從屬地位逐漸轉到中心位置,直接導致文學對社會貧民生活的逼近,使原來視而不見、隱微不察的社會細節突然醒目,原來有意忽略、不願正視的人性陰面也歷歷在目,反映這樣一種原生態生活的寫實主義文學迅速興起,並逐漸成為20世紀末中國極具活力的文學思潮,回歸新青年社團倡導的寫實主義文學傳統。

演變與近代日本的寫實主義

王中國早期寫實主義文學的起源,演變與近代日本的寫實主義
向遠
我在這裡所說的"早期寫實主義",是指中國的左翼現實主義形成之前的寫實主義.之
所以要拿中國的早期寫實主義文學與日本的近代寫實主義文學做比較闡發,是因為迄今為止
大量的有關中國寫實(現實)主義文學研究的論文和著作,對中國早期寫實主義與日

寫實主義文學風格寫實主義文學風格
本近代
寫實主義的關係均未引起應有的注意.眾所周知,中國文學的現代化進程最早,最直接地受
到了日本文學的影響和啟發.而寫實主義在中日兩國都是由傳統向現代轉折時期出現的第一
個具有現代意義的文學思潮,僅僅從邏輯上講,日本新文學對中國新文學的影響也應首先和
主要地表現為寫實主義文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而事實上也正是這樣.然而,日本的寫實主
義文學對中國早期寫實主義文學的產生有何影響,中日兩國寫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演進有什麼
相關性和相似性,在兩國早期寫實主義同軌跡演進的過程中,潛在著哪些實質的差異,兩國
的寫實主義在發展嬗變的哪個環節上出現了分道揚鑣的趨勢,等等問題,在我所能看到的現
有的論著中均語焉不詳.而這些又都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和中日現代比較文學研究不能回
避,需要講清的問題.
首先需要講一下"寫實","寫實主義"這一譯詞的由來,這本來應屬於基本的常識問題,
但由於以前對中日兩國早期寫實主義缺乏比較探討,許多論著對此不甚了了.直到最近出版
的一套有特色的中國文學思潮史,仍以為"寫實主義"這一譯詞出於中國作家之手.其實,
"寫實","寫實主義"是日本學者從西方的rEAL,REALISM譯出來的漢字辭彙.〔1〕從史料
上看,這兩個詞在明治二十年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前後的日本已被經常使用,從日本輸
入到中國大約是在二十世紀初.梁啓超在1902年撰寫的《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一文中,就
把小說分為"理想派小說"和"寫實派小說".人們都知道,梁啓超是近代中國最熱心從日
本輸入新名詞的人,梁的這篇文章恐怕是中國最早引進"寫實派"一詞的例證,此後該詞便
在中國文壇流行開來.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1906)中也有"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
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的說法.陳獨秀在1915年發表的《現代歐洲文藝史譚》一文中,較
早使用了"寫實主義"一詞.周作人1918年在北京大學做了《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達》
的講演,認為坪內逍遙的理論著作《小說神髓》是"提供寫實主義"的,並熱情地加以推贊.
我認為,"寫實主義"這個日譯漢詞的輸入,不僅給中國文學家提供了方便,還在一定時期
內規定和影響了中國文學家對REALISM的理解.
考察中日兩國現代文學史,不難發現,正如晚清的政治小說是在日本文學的啟發和影響
下發展起來的一樣,中國新文學中的早期寫實主義也首先是在日本近代寫實主義文學的影響
和啟發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誠然,寫實主義本是西方的一種文學思潮,日本的寫實主義也
是在西方寫實主義的影響下生成的.但是,中國最早接觸了解寫實主義不是直接取自西方,
而是間接地通過日本.也就是說,中國最早接受的是日本化了的寫實主義.歷來中國現代文
學的研究者們,都在論證和強調俄蘇現實主義文學對中國寫實主義的影響,但卻忽視了日本
寫實主義的中介和引發作用.中國寫實主義文學之所以要藉助於日本寫實主義的中介和引發
作用,是有原因的.首先,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在西歐,現實主義文學"是靜悄悄地走上
歷史舞台的."〔2〕從十八世紀的樸素的現實主義到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都是自然而
然出現,不事聲張地生成發展的.被尊為現實主義大師的司湯達,巴爾扎克,狄更斯,薩克
雷,果戈理等都不曾使用,也沒有標榜過"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是漸漸地,緩慢地脫胎於
十七世紀前後的新古典主義,而不像浪漫主義那樣大張旗鼓地反對古典主義,甚至對餘緒尚
存的浪漫主義文學也採取寬容的態度.同時,歐洲的現實主義(除後起的俄國外),都沒有
系統的理論標榜,作家一般只在作品的前言後記和私人通信中談到自己的創作主張.所以,
中國新文學的建設者們在當時尚不能很方便地馬上從歐洲輸入現實主義理論,至於俄國的現
實主義理論,則是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前後才直接介紹到中國,影響到中國的.再加上中
國新文學的骨幹人物,如陳獨秀,魯迅,周作人等,大都留學日本,日本對歐洲文學思潮
中國新文學初期寫實主義文學思潮的興起,固然有著深刻的內在原因,但就外部條件而言,
日本寫實主義文學的刺激和啟發也至關重要.不少論者已注意到,五四新文學的發難者們已
經清楚地了解到歐洲的文學經歷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自然主義諸階段,當時
已發展到新浪漫主義(現代主義)了.他們都是進化論的信奉者.進化論的基本
新寫實主義文學新寫實主義文學
信條是舊不
如新.他們明明知道寫實主義已經是過時的了,並且有些人還傾心於當時的現代主義,但卻
又在理論上提倡寫實主義.這個有趣的矛盾現象也主要應從日本文學的啟發中尋求解釋.自
晚清時期,中國文學的近代化一直是效法日本的.有的研究者已經正確地指出:"日本小說
的近代變革的流程與中國相似到如此程度:幾乎可以說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是在重複日本
小說近代變革的路程."〔3〕在中國五四新文學發軔之前,主導日本文壇的是寫實主義文學
思潮.儘管寫實主義在二十世紀初年以後已慢慢地向自然主義演化,但當時無論在日本還是
在中國,人們普遍認為寫實主義是包含著自然主義的.日本寫實主義文學的成功顯然對中國
文壇產生了直接刺激.周作人在1918年發表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達》的著名演講,
其宗旨就是以日本近代小說的發展流程來預測指導中國新小說的發展,他所論述的日本小說
的"發達",其實主要就是寫實主義文學的"發達".所以說中國新文學選擇寫實主義,不是
步西方的後塵,而是緊跟日本的腳步.
日本的寫實主義不僅對中國寫實主義的生成起了重要的啟發和促進作用,而且,日本的
寫實主義理論――主要是坪內逍遙的寫實主義理論――也對中國的寫實主義理論產生了直
接或間接的影響.《小說神髓》雖然藉助了西方的文學史實和材料,但主要是坪內逍遙自己
的理論創造.所以,可以說,《小說神髓》的寫實主義理論對中國的影響,也就是日本式的
寫實主義理論對中國的影響.關於這一點,謝六逸早在1924年就已經談到:"當逍遙做此書
時,可以依賴的參考書很少.據他自己說,做此書時所用的參考書,只有幾種英國文學史和
其它幾種雜誌及其它幾種修辭學.美學的書一冊也未用,文學概論的講義也沒聽過.……照
此看來,逍遙的書是確有創造性的.現在的歐美關於小說原理的著作已不少,但有好幾種都
是出版於《小說神髓》之後……."接下去,謝六逸還列舉了在《小說神髓》之後或同時出
版的幾種英文同類著作.〔4〕看來,即使在當時的歐洲,像《小說神髓》那樣的系統的寫實
主義理論著作也是少見的.這就難怪周作人把《小說神髓》視為寫實主義的圭臬,並且熱切
地呼喚中國的《小說神髓》的誕生了.由於《小說神髓》的寫實主義理論在明治時代的日本
文壇影響極大,其中的有些觀點已成為文壇的共識.當時留學日本的中國新文學家們身處那
樣一種文學氛圍中,就自覺不自覺,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了《小說神髓》寫實主義理論的薰陶
和影響.這種影響首先表現為進化論的,樸素科學的文學史觀.坪內逍遙在《小說神髓》上
卷"小說的變遷"一章中,從人類文明進化的角度論述了小說的形成和發展.他認為,從神
話,傳奇到寓言故事,寓言小說,都遵循著一個進化規律,即"荒誕不稽"的成分逐漸減少
如上所述,以坪內逍遙為代表的日本寫實主義文學思潮對中國早期寫實主義產生了較大的啟
發和一定的影響.但是,隨著中國新文學的進一步發展,《小說神髓》的日本式寫實主義理
論的局限性也就顯得越來越明顯了.我以前在評價《小說神髓》寫實主義理論的缺陷時曾說
過:"《小說神髓》對小說的探討僅僅局限在小說的寫法上,未能建立近代的新的世界觀,哲
學觀和美學觀,它沒有談及究竟如何描寫社會和人,怎樣描寫和反映人與社會的關係,一般
和個別,個性和共性的關係,現象和本質的關係,理想和寫實的關係等等.他的理論給人留
下的印象是:近代新小說只要忠實地摹寫世態人情就夠了.他對近代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的代
表司湯達,巴爾扎克等均未提及,卻十分推崇日本傳統小說《源氏物語》與江戶時代末期本
居宣長的文學理論,這就使他未能擺脫傳統小說觀念的束縛.可以說,他的小說理論是日本
文學傳統與西方近代的寫實手法相結合的日本式的寫實主義,它與西方全面深刻地把握社會
與人之實質的現實主義相去甚遠."〔6〕不過,所幸的是,中國的寫實主義提倡者們儘管推
崇《小說神髓》,但又在許多方面努力超越它,衝破它的理論局限,甚至在一開始就顯示出
與《小說神髓》的寫實主義理論相背離的傾向.正是在這種背離中,中國的寫實主義才顯出
它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來.首先,在文藝的"目的論"上,坪內逍遙只承認文藝的審美作
用,而其他的作用是文藝"偶然的作用,不應該是文藝的目的."並斷言:"在文藝的定義中,
應該除去'目的'二字."主張作者要持"旁觀"的"客觀的如實摹寫的態度",而不應加入
作者的主觀情感.這種客觀主義的非功利的文學觀是中國寫實主義所未取的
中日兩國的寫實主義對坪內逍遙的這種改良主義的,形式主義的寫實主義的超越,又都
是將目光轉向俄羅斯,到那片廣袤而又深沉的土地上尋求寫實主義的厚度和廣度.正是在這
一點上,中日兩國寫實主義的取向又一次呈現出驚人的一致來.早在坪內逍遙的《小說神髓》
發表的第二年(1887年),日本寫實主義小說創作的奠基人二葉亭四迷發表了著名的論文《小
說總論》.那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似乎在有意無意地彌補《小說神髓》的理論缺陷.二葉亭
四迷是日本最早的一批文學翻譯家,對俄國文學十分熟悉.他在文章中標舉俄國批評家別林
斯基的寫實主義理論,針對坪內逍遙只重形式,忽視內容的形式主義的寫實理論,他明確提
出文學作品有"形"與"意"兩個方面,而"意"是根本的,"意依形而現,形依意而存",
"'形'是偶然的,變換不定的,'意'是必然的,萬古不易的".寫出現實的"形"不容易,
寫出現實世界的"意"更難.顯然,二葉亭四迷的理論顯示了俄國現實主義理論重
寫實主義文學作品寫實主義文學作品
思想內容
("意")的價值取向.他還明確地把寫實小說(他稱之為"模寫小說")界定為"憑實相而
寫出虛相".這個定義充滿了俄國式的辯證法,表明了寫實主義小說的真實與虛構,現象與
本質,形與意的統一,比《小說神髓》的樸素的寫實觀前進了一大步.與此同時,日本還有
一些評論家積極宣揚俄國文學,如評論家內田魯庵以俄國文學"為人生"的社會價值觀為標
準,批評硯友社作家作品的遊戲性,無思想性和膚淺性,他極力推崇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主張文學必須嚴肅地直面人生.1883年以後,俄國文學翻譯在日本非常興盛,所譯作品,
大都是果戈理,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現實主義的名家名作
在中日兩國先後從俄羅斯吸取現實主義的理論營養之後,兩國也先後出現了兩種相對
應,相類似的創作傾向.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最初幾年間,日本有些寫實主義作家不滿
於坪內逍遙提倡的純客觀的寫實和硯友社作家膚淺的,無思想的寫實,強調文學干預社會,
揭露社會,表現人民的疾苦,表達作家對人生及社會問題的見解,從而產生了以理論家岡田
嶺雲,小說家廣津柳浪,川上眉山為代表的"深刻小說"(又稱"悲慘小說"),以理論家岡
田嶺雲,宮崎湖處子,小說家泉鏡花,小栗風葉為代表的"觀念小說"以及由內田魯庵,德
富蘆花等人為代表的社會小說.這三類小說與中國五四新文學時期出現的"問題小說","問
題劇"在許多本質方面是相通的.他們都接受了俄國文學和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影響,都注重
文學的社會傾向性和作家的主觀意念,都努力表達作家對社會問題的觀察和見解,都尖銳地
提出了當時兩國社會中存在的一些重大社會問題:如政治問題,家庭(婦女解放)問題,犯
罪和自殺問題,自由戀愛問題,教育問題等等.同時也都具有同樣的優點和缺陷:一方面,
文學的社會功用固然強化了,作家的傾向性突出了,另一方面,卻導致了作品的概念化,說
教性和以小說圖解"哲學"的"深刻"化傾向,因而,兩國文壇都在不久之後意識到了這些
問題.在日本,評論家金子築水認為這類小說只是"以一種觀念為骨架,再在上面附上一些
血肉"而已.在中國,沈雁冰認為這類小說的弊病在於"不忠實描寫",鄭振鐸也認為這類
小說"所欠缺的就是'真'字."為了克服這些弊病,強調文學的客觀真實性,中日文壇都
先後轉向或求助於自然主義文學,也正是從這裡開始,中日兩國寫實主義文學便結束了同
綜上所述,中日兩國的早期寫實主義文學的生成,發展和演變具有較為密切的關係,大體呈
現出相同,相似的嬗變軌跡,在基本的發展階段和環節上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和對應性,而在
許多基本的方面又具有某些深刻的差異.兩國早期寫實主義在發展演變過程中的這種相似
性,相關性和對應性,可以用如下的圖式簡單地標示出來:
再從橫向上看,中日早期寫實主義文學還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相通性.第一,兩國早期寫
實主義無論在理論還是在創作上,都具有較大程度的超意識形態性,都是把寫實主義作為文
學上的一種創作原則來看待的,階級鬥爭觀念,黨派政治觀念尚未滲透.早期寫實主義的基
本的理論支撐點是以民主,科學為核心的近代樸素的人道主義思想.在日本,寫實主義提倡
者一直有意無意地與政治意識形態保持足夠的距離,從而為整個日本現代文學奠定了超越現
實政治和黨派觀念的純文學基調;在中國,早期寫實主義提倡者們雖不像日本作家那樣超越,
但早期寫實主義的理論與創作基本上還是和日本一樣,將文學保持在思想啟蒙的文化層面
上.中國的早期寫實主義提倡者,如陳獨秀,李大釗,茅盾等也有文學與階級政治聯姻的言
論和意向,但總的來說,早期寫實主義不像後來興起的左翼現實主義,階級觀念政治觀念尚
未成為首要的或唯一重要的價值觀,鑒於五四新文學所關注的核心是舊文化的破壞和新文化
的建設,所以至少到1925年前後,中國新文學一直沒有直接用文學來干預社會政治,從而
保持了其文化學的品格.後來日本和中國的左翼現實主義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在
這個意義上把早期寫實主義稱為"舊寫實主義",把左翼現實主義稱為"新寫實主義".第二,
與上一點相聯繫,在文學的功用上,儘管中國的寫實主義在理論上不像日本的寫實主義那樣
主張無目的,純客觀,但中國早期寫實主義文學的"為人生"的功用觀,和日本寫實主義者
所鼓吹的"為人生","寫人情",其實質都是一種文化啟蒙主義的文學功用觀.無論是二葉
亭四迷對壓抑人性和個性的明治文明的批評,還是魯迅對落後國民性的揭示,無論是日
注釋:
〔1〕參見中村光夫和田中保隆分別為《新潮日本文學小辭典》(新潮社昭和43年版),《日
本近代文學大辭典》(講談社昭和52年版)撰寫的"寫實主義"詞條.
〔2〕朱光潛:《西方美學史》,第72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版.
〔3〕袁進:《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第201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4〕謝六逸:《日本文學史》,第62頁,上海北新書局1929年版.
〔5〕坪內逍遙:《小說神髓》,見《日本現代文學全集》第四卷,東京講談社1988年版.
〔6〕王向遠:《東方文學史通論》,第209頁,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7〕葉紹鈞:《創作的要素》,載《小說月報》第12卷第7號,1921年.
〔8〕《茅盾全集》第18卷第302―306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
〔9〕中村光夫:《二葉亭四迷傳》,東京講談社1976年版.
〔10〕〔11〕王智量等:《俄國文學與中國》,第352,354頁,華東師大出版社1991年版.
〔12〕瞿秋白:《高爾基論文選集 寫在前面》,見《海上述林》上卷,第244頁,四川文藝
出版社1983年版.
〔13〕周作人致沈雁冰信,參見沈雁冰《致周志伊》,載《小說月報》第13卷第6號,1922
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