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四髯

寧鄉四髯

寧鄉四髯”之一的何叔衡,1876年生於湖南寧鄉西部沙田鄉.1914年,何叔衡與毛澤東相識於長沙,二人志同道合,成為摯友。

何叔衡

1918年4月,何叔衡與毛澤東、蔡和森等組織成立新民學會,曾任執行委員長。1920年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並參加長沙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黨的一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委員。1927年馬日事變後,在上海為黨創辦地下印刷廠,開展黨的地下工作。1928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與徐特立、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編在特別班學習。徐特立曾說,在莫斯科,我們幾個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1930年7月回國後,在上海負責全國互濟會工作,營救被捕同志,組織革命者去蘇區。 1931年11月,何叔衡到中央革命根據地,與毛澤東等參加了中央工農政府的領導工作。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任臨時中央政府工農檢察人民委員、內務人民委員和中央政府臨時法庭主席等職。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中央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1935年2月24日,從江西轉移福建途中,在長汀突圍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59歲. 1937年,在延安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6周年大會上,毛澤東在為犧牲同志默哀的名單中念到何叔衡的名字時,大家莫不為這位在黨內被尊為“五老”之一的革命長者的犧牲而深感震驚和悲痛。

謝覺哉

於1883年出生在沙田鄉堆子村,字煥南、別號覺齋。在長沙參加新民學會,主編《通俗日報》、《湖南日報》。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1934年參加長征,和徐特立、吳玉章、林伯渠、董必武有“延安五老”之稱。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蘭州,任中共中央駐甘肅代表,利用甘肅代主席賀耀祖(寧鄉人)的鄉情舊誼,做賀的思想轉化工作,輸送大批進步青年到延安參加革命。歷任中央工農民主政府秘書長、內務部部長、法務部部長,1938年9月回到延安,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編寫《中國共產黨》、《黨員》、《黨支部的工作》、《民主集中制》等教材和講稿。1940年任西北區中央局副書記,陝甘寧邊區政府秘書長等職,對建設和發展“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等職,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謝覺哉 文采出眾,留下許多詩歌文稿,在當地影響廣泛的是憶江南:"家鄉好,屋小入山深,塘里水清堪洗腳,門前樹大好遮陰,六月冷冰冰。家鄉好,吃得十分香。臘肉鹹魚煎豆腐,細茶甜酒子鹽姜,擦菜打清湯。家鄉好,何日整歸鞭?革命已成容我懶,田園無恙仗妻閒,過個太平年

姜夢周

於1883年11月出生於寧鄉縣五里堆一個鄉村塾師家庭。自幼隨父讀書。18歲起,就讀近鄰李藕蘇執教的小金陀館,與同館的謝覺哉、王凌波、何叔衡志趣相投,結為好友,後來,他們均投身革命,成為著名的共產黨人,並稱“寧鄉四須”。1904年,他拒絕參加科舉考試,回到家中種田。1907年秋,考入長沙寧鄉駐省中學。1910年長沙爆發搶米風潮,他是學校第一個剪掉辮子、手持鐵棒去搗毀米店的學生。此後,他積極參加了保路愛國運動。1910年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加入學生軍,奔赴武漢作戰。南北議和後,他退出兵營,回到家鄉。1912年春,受聘於寧鄉雲山高等國小堂,擔任國文、史地教員。與何叔衡、謝覺哉等進步教員一道,改革教學方法和內容。1914年出任該校校長,大力推行新學。袁世凱與日本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後,他率領學生分赴寧鄉各地進行愛國宣傳。1917年冬,因頑固勢力的造謠中傷,被縣政府撤銷校長職務。五四運動後,他受聘為寧鄉縣勸學所勸學員,致力於改造鄉村私塾,成績顯著。同時,在何叔衡影響下,他在寧鄉積極參加了反對張敬堯的鬥爭,並於1921年3月創辦寧鄉文化書社,推銷新書刊,向各校師生宣傳革命思想。1922年5月辭去勸學員一職,來到長沙,經何叔衡介紹,進入湖南自修大學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早期黨員之一。同年9月,自修大學附設補習學校開學,他兼任該校教員和管理員。1923年11月,湖南自修大學被趙恆惕政府封閉後,中共湘區委員會為繼續培養幹部,又籌辦了湘江中學,由他擔任管理員,實際負責學校的日常全面工作。為了辦好這所學校,他付出了巨大心血,不惜變賣家產支持辦學。該校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一些鄉村教師,僅寧鄉一縣就有28人,“此在湖南教育界為破天荒之第一舉”。1927年3月湘江中學停辦後,他任湖南省教育廳第三科科長。大革命失敗後,改名換姓來到益陽達人工廠,以做工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28年10月15日,因叛徒出賣而被捕,受盡酷刑,堅貞不屈,於1929年3月28日在長沙被殺害,終年46歲。

王凌波

於1888年出生於湖南寧鄉縣一個小知識分子家庭,1925年入黨,積極參加組織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不久任中共寧鄉縣支部書記。1926年7月北伐軍攻克長沙後,被推選為國民黨湖南省黨部書記長,並任中共國民黨省黨部黨團副書記,主持湖南國民黨黨務工作,積極支持開展工農運動,普遍建立和發展各種革命民眾組織,堅決反對國民黨右派的反動行為,努力推進國共和合作。大革命失敗後,輾轉於岳陽、天津、北平等地,終於在上海找到黨,恢復了組織關係,在法租界以開辦天生祥酒店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1930年在滬西主持黨中央秘密印刷廠,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秘密印發了很多黨報、書刊和傳單。同年9月遭國民黨特務破壞被捕,被判刑一年半。1932年4月出獄後到黨中央做機要工作。1935年2月再次被捕,受盡威脅利誘,堅貞不屈,被判刑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經黨營救出獄,任八路軍駐湘通訊處主任兼新四軍駐湘辦事處處長,積極宣傳中共的抗日政策,參與領導開展抗日民主運動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在輸送進步青年去延安、籌集軍需物資支援前線、與國民黨頑固派鬥爭等方面做出了貢獻。1940年9月,由於國民黨頑固派的積極反共,被武裝押送離湘赴廣西桂林。同年11月脫險後回到延安,任延安行政學院副院長。因院長由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兼任,所以實際主持著校務工作。他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大公無私,善於聽取不同意見,處理問題沉著冷靜,因而深受師生的敬重和稱道。林伯渠回憶說:“行政學院初開辦,困難很多,我掛名正院長,凌波同志從沒推過責任,也不肯告苦。”在他的努力下,學院為邊區和敵後根據地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幹部。1942年9月3日,他在與教育處長談完課程安排後,又去察看學員一伙食,突然患腦溢血逝世。許多同志為他的離去倍感痛惜,讚譽他“德高節亮,人倫楷模”。新中國成立後,徐特立為他重寫碑文,稱讚說:“入黨後長期與敵人進行艱苦的鬥爭。曾在白區擔任黨的地下工作十一年。其中三次下獄,在獄中近六年。凌波同志曾在中央技術部作機要工作,以無名戰士的精神,埋頭苦幹。共產黨員不怕一切犧牲,不擇任何工作,聽黨的話,革命利益高於一切,凌波同北伐軍攻克長沙後,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書記長,兼該黨部中共黨團副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駐湘通訊處主任,後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