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鄞州天井寺

寧波鄞州天井寺

寧波鄞州天井寺位於四明山脈橫跨浙東五市,於解放戰爭時期被毀,現今僅存古井、牆基等遺蹟。古寺前有潺潺清溪,後有挺拔山巒,符合“前有照、後有靠”的風水寶地格局,四面群山懷抱,丘陵起伏交錯,形似天然的巨大蓮花台,令人稱奇。

簡介

寧波鄞州天井寺

天井寺天井寺
天井寺位於濟南市港溝鎮蘆芽嶺村南天井峪,一名雲台寺。寺內有摩崖造像一組,傳為道山和尚開鑿,後傍崖築有大雄寶殿今存。元貞元年(1295年)開山建寺,後經多次重修。明代詩人李攀龍曾與歷城許邦才同游宿於此,寺中存有石碑似記載此事。李攀龍有《同許右史游南山宿天井寺》詩:“古寺馬蹄前,荒山斷復綿。階危孤石倒,崖響亂泉懸。”許邦才有詩詩名不詳:“千峰寒色照驦裘,歲暮還堪載酒游。初宿南岩天井寺,便聽一夜石泉流。”兩人的詩都提到了天井寺,都提到了寺中岩壁下著名的玉漏泉。

大事因緣

於解放戰爭時期被毀,現今僅存古井、牆基等遺蹟。千年晨鐘暮鼓,從此聲歇山林。

溟濛飄渺蓮花台,如夢如幻終歸來。現應廣大信眾的需求,在當地政府與宗教局、佛協的大力支持下,開願法師發大願與護法善信居士一起,恢復擴大重建天井寺,為現代和未來一切有緣眾生成就一處阿彌陀佛千年聖地道場!

這裡將供奉現代佛教的大成就——彌陀大願菩薩示現念佛成佛之“紫磨真金全身舍利”,向世界眾生及念佛人展示修習中華聖哲文化與佛教文化之不可思議成果,為迷茫痛苦的人類開啟心光,是末法眾生增信培福最上福田;令無量無邊轉繞、禮拜和瞻仰此寶塔的眾生與諸佛結緣,走向解脫之道,對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崇德興仁、利濟群生都將大有裨益。

極樂勝境

四明山脈橫跨浙東五市,在鄞州西南形成一處風水寶地,千年古寺天井寺就位於這裡。寺院地處國家4A級風景區五龍潭景區,山奇水秀,谷幽澗碧,峰巒疊翠,空氣清新,動植物資源豐富。浙東山鄉風情濃郁,民俗文化積澱深厚。

古寺前有潺潺清溪,後有挺拔山巒,符合“前有照、後有靠”的風水寶地格局,四面群山懷抱,丘陵起伏交錯,形似天然的巨大蓮花台,令人稱奇。

道場規劃

一期工程48畝在天井寺原址重建。以天井寺為中心,結合周邊山體環境建設一個具有鮮明佛教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觀淨域——中國佛教文化修行中心,為佛教文化的弘揚提供研究、交流和學習的平台,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天井寺區域內有480畝建設預留土地作為阿彌陀佛大道場的後續發展。

寺院按佛教寺廟“伽藍七堂制”布局,以山門、鐘樓、鼓樓、接引殿、彌陀寶殿、法堂、藏經樓、念佛堂、彌陀學院、彌陀大願真身寶殿為主體,依山而建,層層遞進,體現純淨的宗教氛圍。

為體現阿彌陀佛大道場中心思想,一期正殿為彌陀寶殿,現已建成,將供奉世界第一大紅木阿彌陀佛聖像(主體為一根紅木,高10.8米,寬3.8米,厚3.3米,重48噸)。

建寺功德

法華經》云:“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經云:“若人能布施伽藍一磚一瓦,其功德直至磚瓦化為塵土方才消亡。”

淨土宗祖師印光大師開示:“三世諸佛,無不令人建立塔廟,造佛形像,以其一經觸目,八識田中,已種成佛種子,從茲漸漸增長,畢竟得成覺道。”

彌陀大願菩薩開示:“護持佛法、護持佛菩薩住世,就是護持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彌陀大願菩薩一生持名念佛即身成佛,留下金剛不壞之“紫磨真金全身舍利”,印證了《無量壽經》上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真實不虛,極樂世界人人能去!慈悲真實的證轉,為末法眾生增信增福做了無上的增上緣!

“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於此阿彌陀佛慈悲垂護接引眾生的大道場,哪怕培植一沙一滌的功德,功德福報無有盡時,何況盡心盡力護持建設!

今天,我們有幸能夠聽聞、見證彌陀大願菩薩在當代示現,是佛菩薩慈悲賜福於世間眾生,更是一切有緣眾生消災免難、解除病苦、修福養慧、積攢往生西方淨土資糧的極佳機會。得人身聞佛法實屬不易,聽聞淨土法門更是不易,更何況參與建設阿彌陀佛大道場,實為眾生無量劫善根、福德、因緣具足,感應和諧盛世的殊勝福報和無量佛緣!能夠參與彌陀大道場建設,出資出力隨喜供養,為一切眾生及自己培植福田,是千載難逢、功德無量、可遇不可求的稀有因緣。望十方大德、廣大信眾珍惜此殊勝因緣,發心與開願法師共同來完成這一人類文明里程碑式的偉大工程!功德無量,福澤後世,流芳千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