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與圖譜

基本信息

作者:陳東科 (編者), 孫長貴 (編者)
出版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精裝: 86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17134002, 7117134003
條形碼: 9787117134002
產品尺寸及重量: 29.2 x 22 x 3.6 cm ; 2.5 Kg

內容簡介

《實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與圖譜》一書由陳東科和孫長貴教授主編,由國內從事臨床微生物學檢驗一線工作的20位專業人員,參考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獻資料,結合自己工作積累,共同編寫完成。全書共分九篇、四十章,主要內容有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與方法,微生物手工和自動化檢驗系統介紹,臨床微生物流行病學分析方法,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常用試劑與培養基,臨床常見標本的採集、運送、處理及檢驗流程,臨床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的檢驗,抗茵藥物敏感性試驗與細菌耐藥性檢測,醫院感染與監測,以及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管理與質量保證等。在細菌和真菌鑑定方面,主要描述細菌和真菌的分類與命名、生物學特性、鑑定與鑑別、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和臨床意義等。內容實用、條理清晰,體現了臨床細菌和真菌的最新分類地位和鑑定思路。使專業讀者能在短時間內更為方面快捷地掌握微生物分類和鑑定知識。附錄中介紹了衛生部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分類名錄和臨床常用抗菌藥物中英文對照、縮寫、給藥途徑和藥物種類等。為了讀者查閱方便,《實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與圖譜》還編制了詳細的索引。
《實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與圖譜》系統精選了作者數十年潛心積累的臨床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等培養、直接鏡檢和塗片染色鏡檢等圖片2126幅,示意圖6幅,操作流程圖17幅。圖片精美、視覺效果好,對在常規工作中識別和鑑定微生物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實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與圖譜》內容新穎實用、圖文並茂,利於臨床實踐,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可供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實驗室檢驗醫師和技師、感染控制技術人員,以及醫學院校微生物檢驗專業教師、學生和專業研究人員等工作、學習中借鑑參考。

媒體推薦

本書的特點是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學圖譜,絕大多數圖譜為作者們實物拍制,符合我國臨床實際;內容全面,在九篇四十章中,有近一半的章節為全面的、詳細的方法學,這是我國同類微生物檢驗書籍中突出的;有許多章節,內容非常先進、描寫細膩,包含作者自己的操作心得;書中還加入了寄生蟲學檢驗資料,豐富了本書內容。
——陳民鈞
本書的出版將對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規範化操作,對醫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對臨床醫生和醫院感染控制人員的臨床實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初學者更是一本難得的案頭工具書!
——張秀珍

作者簡介

陳東科,1961年出生,副主任檢驗師,就職於衛生部北京醫院檢驗科微生物實驗室,從事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工作20年。在病原菌的分離與鑑定、病原菌耐藥監測、菌種保存、抗生素藥效學研究方面,尤其在病原微生物形態學及影像學方面有較深入研究。主持科研課題4項,直接參與課題工作10多項,獲局級成果及新技術獎25項。參加完成國家“八五”攻關課題《肺心病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病原學、發病規律及防治的研究》相關研究工作。《基層細菌室耐藥監測方法研究》課題,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第三作者)。指導完成的課題《黏液羅氏菌的分離、鑑定方法及耐藥性研究》獲河北省科學技術成果獎。在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主(副)編專著各1部,參編專著4部。受聘為《中華流行病學雜誌》和《中華醫學雜誌》審稿專家。被聘為《衛生部全國基層醫療機構微生物檢測培訓項目》(“萌芽”計畫)實踐培訓指導老師。在《微生物之家論壇》里擔任多個版塊的版主工作。
孫長貴,1962年出生,南京軍區第一一七醫院檢驗科主任,南京軍區醫學檢驗質量控制中心主任,主任技師,江蘇大學和溫州醫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微生物專業學組成員,解放軍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病原學分委會委員,南京軍區醫學檢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微生物學組組長,浙江省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常委,杭州市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和杭州市醫療事故鑑定專家庫成員。《臨床檢驗雜誌》編委、《浙江檢驗醫學》雜誌常務編委。從事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工作20餘年,具有較紮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及質量控制、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病原菌耐藥機制和檢測方法、酵母樣真菌檢驗及抗真菌藥物敏感性試驗等領域有較深入研究。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四等獎1項,醫療成果三等獎1項。在國內外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主(副)編專著各1部,參與第3版《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等5部專著的編寫。被評為南京軍區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獲南京軍區優秀科技人才崗位津貼1次,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

目錄

第一篇 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與方法
第一章 顯微鏡
第一節 普通光學顯微鏡
第二節 暗視野顯微鏡
第三節 螢光顯微鏡
第四節 相差顯微鏡
第五節 倒置顯微鏡
第六節 電子顯微鏡
第二章 臨床細菌檢驗技術與方法
第一節 形態學檢查
第二節 細菌分離培養
第三節 細菌鑑定
第三章 臨床真菌學檢驗基本技術
第一節 形態學檢查
第二節 真菌分離培養與鑑定
第四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學檢驗技術與方法
第一節 支原體和脲原體檢驗
第二節 衣原體檢驗
第三節 螺鏇體檢驗
第四節 立克次體檢驗
第五章 微生物商品手工和自動化檢驗系統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商品手工檢驗系統
第三節 自動化檢驗系統
第六章 臨床微生物流行病學分析方法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常用臨床微生物分型基本技術
第七章 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常用試劑與培養基
第一節 常用試劑與配製方法
第二節 常用培養基
第八章 消毒與滅菌
第一節 消毒與滅菌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物理消毒與滅菌方法
第三節 化學消毒與滅菌
第四節 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和相關物品的消毒與滅菌
第二篇 臨床常見標本的微生物學檢驗
第九章 臨床常見標本的採集、運送及處理
第一節 標本採集、運送與處理原則
第二節 血液及骨髓標本採集、運送及處理
第三節 泌尿生殖道標本採集、運送及處理
第四節 糞便標本採集、運送及處理
第五節 呼吸道標本採集、運送及處理
第六節 膿液及創傷感染分泌物標本採集、運送及處理
第七節 穿刺液標本採集、運送及處理
第八節 真菌感染標本採集、運送及處理
第十章 臨床標本常見的病原微生物及檢驗流程
第一節 血液及骨髓標本常見的病原菌及檢驗流程
第二節 泌尿生殖道標本常見的病原菌及檢驗流程
第三節 糞便標本常見的病原微生物及檢驗流程
第四節 痰及下呼吸道標本常見的病原微生物及檢驗流程
第五節 穿刺液標本常見的病原菌及檢驗流程
第六節 膿液及創傷感染分泌物中常見的病原菌及檢驗流程
第七節 眼、耳、鼻、喉標本中常見的病原菌及檢驗流程
第三篇 臨床細菌學檢驗
第十一章 細菌的分類與命名
第一節 細菌分類學概述
第二節 細菌的分類方法
第三節 細菌的分類系統
第十二章 需氧革蘭陽性球菌
第一節 需氧革蘭陽性球菌鑑定法則與初步分群
第二節 葡萄球菌屬
第三節 微球菌屬與相關菌
第四節 鏈球菌屬
第五節 腸球菌屬
第六節 氣球菌屬
第七節 乏養球菌屬和顆粒鏈菌屬
第八節 乳球菌屬
第九節 孿生球菌屬
第十節 無色藻菌屬
第十一節 片球菌屬
第十三章 需氧革蘭陰性球菌
第一節 奈瑟菌屬
第二節 卡他莫拉菌
第十四章 需氧革蘭陽性桿菌
第一節 需氧革蘭陽性桿菌鑑定概述
第二節 革蘭陽性棒桿菌
第三節 李斯特菌屬
第四節 丹毒絲菌屬
第五節 隱秘桿菌屬
第六節 加德納菌屬
第七節 分枝桿菌屬
第八節 諾卡菌屬
第九節 紅球菌屬
第十節 鏈黴菌屬與馬杜拉放線菌
第十一節 庫特菌屬
第十二節 戈登菌屬
第十三節 需氧芽胞桿菌屬
第十五章 腸桿菌科
第一節 腸桿菌科概述與初步分群
第二節 埃希菌屬
第三節 志賀菌屬
第四節 沙門菌屬
第五節 克雷伯茵屬
第六節 腸桿菌屬
第七節 枸櫞酸桿菌屬
第八節 沙雷菌屬
第九節 變形桿菌屬
第十節 普羅威登斯菌屬
第十一節 摩根菌屬
第十二節 克呂沃菌屬
第十三節 泛菌屬
第十四節 耶爾森菌屬
第十五節 愛德華菌屬
第十六節 肥桿菌屬
第十七節 布拉格菌屬
第十八節 萊克勒菌屬
第十九節 光桿菌屬
第二十節 約克納菌屬
第二十一節 布丘桿菌屬
第二十二節 愛文菌屬
第二十三節 拉恩菌屬
第二十四節 西地西菌屬
第二十五節 布特維西菌屬
第二十六節 塔特姆菌屬
第二十七節 特布爾西菌屬
第二十八節 致病桿菌屬
第二十九節 默勒菌屬
第三十節 勒米諾菌屬
第三十一節 鄰單胞菌屬
第三十二節 哈夫尼亞菌屬
第三十三節 拉烏爾菌屬
第十六章 弧菌屬與氣單胞菌屬
第二節 弧菌屬
第二節 氣單胞菌屬
第十七章 非發酵菌及少見革蘭陰性桿菌
第一節 非發酵菌的初步分群
第二節 假單胞菌屬
第三節 不動桿菌屬
第四節 窄食單胞菌屬
第五節 伯克霍爾德菌屬
第六節 莫拉菌屬
第七節 產鹼桿菌屬
第八節 無色桿菌屬
第九節 金黃桿菌屬
第十節 蒼白桿菌屬
第十一節 根瘤菌屬
第十二節 叢毛單胞菌屬
第十三節 食酸菌屬
第十四節 甲基桿菌屬
第十五節 玫瑰單胞菌屬
第十六節 黃單胞菌屬
第十七節 鞘氨醇單胞菌
第十八節 色桿菌屬
第十九節 軍團菌屬
第二十節 黃桿菌屬
第二十一節 金色單胞菌屬
第二十二節 鞘氨醇桿菌屬
第二十三節 黃色單胞菌屬
第二十四節 希瓦菌屬
第二十五節 巴爾通體屬
第二十六節 代夫特菌屬
第二十七節 威克斯菌屬
第二十八節 伯傑菌屬
第二十九節 羅爾斯頓菌屬
第三十節 短波單胞菌屬
第三十一節 寡源菌屬
第三十二節 穩桿菌屬
第三十三節 伊莉莎白菌屬
第十八章 苛養性細菌概述
第一節 嗜血桿菌屬
第二節 博德特菌屬
第三節 艾肯菌屬
第四節 金氏桿菌屬
第五節 心桿菌屬
第六節 薩頓菌屬
第七節 放線桿菌屬
第八節 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屬
第九節 鏈桿菌屬
第十節 相關細菌
第十一節 未命名革蘭陰性苛養細菌
第十九章 人畜共患病病原菌
第一節 布魯菌屬
第二節 巴斯德菌屬
第三節 弗朗西斯菌屬
第四節 阿菲波菌屬
第二十章 專性厭氧菌
第一節 消化鏈球菌屬
第二節 消化球菌屬
第三節 韋榮球菌屬
第四節 胺基酸球菌屬
第五節 巨球形菌屬
第六節 丙酸桿菌屬
第七節 放線菌屬
第八節 雙歧桿菌屬
第九節 真桿菌屬
第十節 乳桿菌屬
第十一節 蛛網菌屬
第十二節 動彎桿菌屬
第十三節 擬桿菌屬
第十四節 普雷沃菌屬
第十五節 卟啉單胞菌屬
第十六節 梭桿菌屬
第十七節 纖毛菌
第十八節 沃廉菌屬
第十九節 梭菌屬
第二十一章 彎曲和螺鏇形革蘭陰性桿菌
第一節 彎曲菌屬
第二節 螺桿菌屬
第三節 弓形菌屬
第二十二章 螺鏇體
第一節 鉤端螺鏇體屬
第二節 疏螺鏇體屬
第三節 密螺鏇體屬
第二十三章 支原體和相關細胞內寄生菌
第一節 支原體屬和脲原體屬
第二節 衣原體屬
第三節 立克次體屬
第四節 埃立克體屬
第五節 無形體屬
第六節 新立克次體屬
第七節 沃爾巴克體屬
第八節 埃及小體屬
第九節 柯克斯體屬
第十節 養障體屬
第十一節 東方體屬
第四篇 臨床真菌學檢驗
第二十四章 臨床真菌學概述
第一節 真菌的分類與命名
第二節 真菌的形態學特性
第二十五章 深部感染真菌
第一節 念珠菌屬
第二節 隱球菌屬
第三節 酵母屬
第四節 紅酵母屬
第五節 組織胞漿菌屬
第六節 芽生菌屬
第七節 球孢子菌屬
第八節 副球孢子菌屬
第九節 馬爾尼菲青黴菌
第十節 申克孢子絲菌
第二十六章 淺部感染真菌
第一節 毛癬菌屬
第二節 表皮癬菌屬
第三節 小孢子菌屬
第二十七章條件致病真菌
第一節 麴黴屬
第二節 青黴菌屬
第三節 毛黴菌屬
第四節 根黴菌
第五節 犁頭霉屬
第六節 根毛霉屬
第七節 小克銀漢霉屬
第八節 共頭霉屬
第九節 帚霉屬
第十節 黏帚霉屬
第十一節 單端孢屬
第十二節 金孢霉屬
第十三節 白僵菌屬
第十四節 賽多孢屬
第十五節 枝頂孢
第十六節 鐮刀菌屬
第十七節 著色霉屬
第十八節 瓶霉屬
第十九節 外瓶霉屬
第二十節 枝孢霉屬與枝孢瓶霉屬
第二十一節 彎孢霉屬
第二十二節 毛殼菌屬
第二十三節 赭霉屬
第二十四節 鏈格孢屬
第二十五節 莖點霉屬
第二十六節 毛孢子菌屬
第二十七節 馬拉色菌屬
第二十八節 地絲菌屬
第二十九節 肺孢子菌屬
第五篇 臨床病毒學檢驗
第二十八章 臨床病毒學概述
第一節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第二節 病毒的一般特徵
第二十九章 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診斷方法
第一節 標本的選擇、採集、運送、保存與處理
第二節 病毒的檢測及鑑定法則
第三節 病毒顆粒或病毒抗原直接檢測
第四節 病毒的分離培養
第五節 病毒感染血清學診斷
第六節 分子生物學檢測
第七節 病毒實驗室檢驗結果的解釋
第三十章 臨床常見病毒的基本特性及實驗室診斷
第一節 呼吸道病毒
第二節 消化道病毒
第三節 肝炎病毒
第四節 逆轉錄病毒
第五節 皰疹病毒
第六節 蟲媒病毒
第七節 其他病毒
第八節 亞病毒
第九節 新出現傳染病相關病毒
第六篇 人體寄生蟲感染的檢驗
第三十一章 人體寄生蟲感染概述
第一節 人體寄生蟲分類與命名
第二節 人體寄生蟲的種類及流行概況
第三十二章 人體寄生蟲感染實驗室檢驗方法
第一節 病原學檢驗
第二節 免疫學檢驗
第三節 分子生物學檢驗
第三十三章 常見人體寄生蟲感染的檢驗
第一節 醫學原蟲感染的檢驗
第二節 醫學蠕蟲感染的檢驗
第三節 醫學節 肢動物感染的檢驗
第七篇 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與細菌耐藥性檢測
第三十四章 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非苛養菌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方法
第三節 苛養菌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方法
第四節 分枝桿菌藥物敏感性試驗方法
第五節 厭氧菌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方法
第三十五章 細菌耐藥性檢測與監測
第一節 細菌特殊耐藥表型檢測
第二節 細菌耐藥基因檢測
第三節 細菌的耐藥性監測
第三十六章 抗真菌藥物敏感性試驗
第一節 抗真菌藥物及作用機制
第二節 抗真菌藥物敏感性試驗方法
第三節 抗真菌藥物敏感性試驗質量控制
第八篇 醫院感染與監測
第三十七章 醫院感染
第一節 醫院感染概述
第二節 醫院感染常見的病原菌及變遷
第三節 醫院感染的流行病學特徵
第三十八章 醫院感染的監測
第一節 微生物學實驗室在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
第二節 醫院感染監控中常用的檢測方法
第三節 環境監測的衛生標準
第九篇 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管理與質量保證
第三十九章 實驗室管理
第一節 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基本任務與職責
第二節 實驗室分區及基本要求
第三節 工作人員和設備的管理與要求
第四節 信息系統的管理
第五節 生物安全管理
第六節 質量管理體系檔案的編寫
第七節 實驗室的基本制度
第四十章 質量保證
第一節 分析前質量保證
第二節 分析中質量保證
第三節 分析後質量保證
附錄 臨床常用抗菌藥物中英文對照、縮寫
給藥途徑和藥物種類
素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