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關[甘肅省地名]

寒江關[甘肅省地名]

寒江關,也稱石包城,位於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石包城鄉境內,為唐宋時期的雍歸鎮。是草原上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堡,這裡有少女般柔美的草原,有漢子般挺拔的冰川——因此這裡是草原上的世外桃源。 寒江關就在祁連山的群峰包圍之中,寒江關遺址及其周邊的人文古蹟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

基本信息

簡介

寒江關位於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石包城鄉政府西北3公里處,北距榆林窟28公里,東北距鎖陽城遺址53公里,西北距敦煌市城120公里,北距瓜州縣城80公里,西南距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縣城146公里。

地形地貌

寒江關寒江關
石包城------古稱寒江關,修建在懸崖峭壁之上,據說是唐代樊梨花的城堡。當年,唐朝大將薛丁山路經寒江關時,被樊梨花率大軍3次圍困,逼迫成親。薛丁山表面應許,繼而又3次休婚。後薛丁山在白虎關(安西縣白墩子)被哈密國將軍楊凡阻截,無法前進。只得三步一下跪,五步一叩首,三請樊梨花相助解圍,於是二人結為夫妻。最後,樊梨花率軍出寒江關,與薛丁山的唐軍匯合,夫妻一同進軍西域。

石包城地處榆林河上源山間盆地,即石包城盆地內。該盆地東西長約16公里,南北寬10公里許,為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主要農牧業區域之一。城址巧妙地利用地形,坐落在盆地西部一座相對高度約50米的山崗上,海拔2247米,望上去真有“孤城上與白雲齊”之感,其地勢險峻,龍蟠虎踞,攻守兼備。從城上俯瞰,天闊地遠,一覽無垠,似乎地球變大了許多。城東不遠,榆林河蜿蜒穿過草原,像一張綠茸茸的毛毯上綴以銀線。城下,有一條寬約丈余的鄉間土道,道旁淺溪潺緩,人家三五。城南,海拔5483米的大雪山主峰遙遙在望,銀裝素裹,直插天際,在蔚藍色晴空的襯映下,顯得分外妖嬈。

該城向北不遠有祁連山西段北麓支脈鷹咀山與鄂博山之間的隘口水峽口通道,向南約25公里為祁連主脈大雪山與野馬山之間的龔岔口,由該口向南越龔岔達坂可通青海高原。石包城可謂古代瓜州地區南部重要的軍事堡壘和交通要地。

城址依小山崗地勢而建,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145米,南北寬77米,牆垣取就地片麻岩、石灰岩壘砌,牆基寬3米至5米,至今仍甚為堅固,殘高可達6米至9米。四角築有方形角墩,四牆各築馬面一座,角墩和馬面有後期補修的痕跡。補修時以三層土坯間夾一層草層砌築,與原有石築牆體區別明顯。城周遺留護城壕遺蹟,壕寬約20米,距城牆亦約20米,壕深1.5米至2米,壕沿用石塊加白剌砌成。

城內中部偏西有佛塔基址一處,長2.4米,寬1.5米,殘高約1.8米,其上見散落的磚塊、瓦塊。城中殘存屋宅遺蹟20餘處,屋牆亦用石塊壘砌,殘高0.5米至1米不等,屋內地面多遺留有木炭灰燼層,厚約0.4米至0.8米,表明曾經過人們較長時期的居住。

城門向南開設,門前約20米處向東又築有一道短牆,短牆可與東南角墩相連,短牆前又有半圓形瓮城殘跡。似如此複雜、幾重設防的城門結構甚為罕見。站在這高大森嚴的城門下,大有一番“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感慨。

城門東側不遠,有夯土築台一座,台高1米許。城後(北面)小山頂上被推平開出一塊場地,場地大略方形,每邊長約65米,場地邊緣也用片麻岩壘砌,很可能當年被用來作為校場。城內地面散落灰陶片、夾砂紅陶片、銅箭頭等物,當地文物部門還曾採集到鐵制寶劍。

管轄歸屬

據史料記載寒江關(石包城)又名壅歸鎮。在安西縣東南方,直線距離約150多公里。石包城,顧名思義,乃是一座用石頭包砌起來的古城,修建在懸崖峭壁之上,是唐代巾幗梟雄樊梨花的城堡。漢為敦煌郡廣至縣管轄。魏襲漢制,晉歸宜安縣管轄,唐歸瓜州常樂縣管轄。

相關考證

寒江關寒江關
石包城始築年代不詳,推斷有可能是東漢,為當時對羌人作戰的一處軍事堡壘。它對於研究當時甘青邊界民族交往的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到了唐宋時代,學術界則對其有一致的看法,公認該城為唐和歸義軍時期所置的雍歸鎮城,為當時所置諸軍鎮中的一所。

歸義軍政權將該城作為敦煌的南大門,派駐重兵防守,並委任貴戚將帥駐鎮。敦煌遺書《敦煌名族志》記載,以出身名門大族的陰琛“行瓜州雍歸鎮將”。當時歸義軍與甘州回鶻的一些戰事,即發生在該城。一件向瓜州報告敵情的文書中記,某年五月廿七日,東面有“賊”出來,共有18人,到了雍歸鎮下,殺死1人,又射殺馬匹三兩匹,然後往東而去;雍歸鎮下到處都是回鶻。可見該城當時的緊張局勢。

到了元代,城周原有的一些農田已經荒棄,但城池未廢。榆林窟第六窟門楣上留有一處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的題記,上面寫道:“雍歸城,城池石壁,開山四塞,無有人耕種入糧。”

明清時期,石包城仍具有重要的軍事和交通方面的意義。《肅州新志》記載:“石包城路青海,高峻險厄,比於鐵峽金墉;登臨極望,洵足雄視邊徼。”清雍正五年(1727年),工部侍郎馬爾泰奉命巡視邊關,督建安西、敦煌各城堡工務。第二年秋工程竣工,他“巡視新建十三墩台,周圍兩千餘里,見布魯湖、昌馬河、石包城‘伯顏墩四處,地處極邊,尤為安西、沙洲要隘……石包城,地據險隘,前代壘石為城,高踞絕壁,制奇扼要,殆非人力所致”。於是他即景作詩,“以志皇輿廣大,榮被西陲之盛”。詩云:
翠壁崚嶒接玉霄,岩城豎起自何朝?
五丁運力開神域,四郡連烽警夜刀。
衰草當年遺戰壘,秋風此日靜天驕。
周行已遂登臨志,不憚經年萬里遙。

現在環境

現在石包城遺址坐落於榆林河邊,在廣袤的戈壁大漠之中一點綠洲,人口約萬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