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土紙

富陽土紙

富陽土紙,原產於浙江省富陽市的土紙。富陽土紙薄如蟬衣,韌力似紡綢,品多質優。傳統紙品有竹料紙、草料紙、皮料紙三大類50多個品種,如元書紙、坑邊紙、斗方、粗高、名糟、三頂、桑皮紙、綿紙、桃花紙、蠶種紙、雨傘紙等。其中以嫩毛竹手工精製的元書紙最為高檔而聞名中外。

特產簡介

富陽土紙,原產於浙江省富陽市的土紙。富陽土紙薄如蟬衣,韌力似紡綢,品多質優。傳統紙品有竹料紙、草料紙、

富陽土紙富陽土紙

皮料紙三大類50多個品種,如元書紙坑邊紙、斗方、粗高名糟、三頂、桑皮紙、綿紙、桃花紙、蠶種紙、雨傘紙等。其中以嫩毛竹手工精製的元書紙最為高檔而聞名中外。元書紙張面光潔,色澤白淨,不受蟲蛀,不會變色,用於寫字作畫滋潤而悅目。昔日武壇練功,用此紙作墊,任武士彈跳而不破碎。

相傳宋朝的吏部大臣謝富春,一次用富陽的赤亭紙(元書紙的前稱),寫奏章,皇帝見奏章字跡清楚,紙質潔白,手叩有音,聞有清香,便召謝詢問。當他得知此乃是富陽用竹漿製造的,紙質優於當時朝廷通用的“棉藤紙”,落筆粗細自如,書寫暢如游龍,當即指定為貢紙,著人按規格要求生產。赤亭紙遂即改稱元書紙。後人為了紀念謝富春,又叫此紙為“謝公箋”。富陽元書紙從此揚名天下。在宋代,“富春謝廷紙”已成為朝廷的“錦夾奏章”和科舉試卷用紙,至清代更是旺銷京津滬杭,曾有“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之說。土紙是安化主要特產之一。清規戒律同治《安化縣誌》記載:明時,安化即有造紙業發展。清至民國期間,由於資源豐富,土紙日漸發展,產量逐漸增加,年輸出約百萬元以上。民國21年2月《改良紙業》一文稱:“紙為安邑了產大宗,以歸化鎮為最。“民國31年月日2月《湖南之紙》載:湖南產紙數量……,安化實居第一位。”計的產紙37.2萬擔。

歷史溯源

富陽土紙素享盛名,距今已有1900年歷史,是“謝公箋”創製人謝景初的故鄉,也是全國聞名的“土紙之鄉”。《浙江紙工業》記載:“說紙,必說富陽紙”,“富陽一張紙,行銷十八省”。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時,“富春謝廷紙”已成為朝廷的“錦夾奏章”和科舉試卷用紙,至清代已旺銷京津滬杭。當年曾有“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之說。富陽土紙薄如蟬衣,韌力似紡綢,品多質優,傳統紙品有竹料紙、草料紙、皮料紙三大類50多個品種,其中以嫩毛竹手工精製的“元書紙”最為高檔而聞名中外。

富陽土紙,丰姿異彩,品種繁多。

元書紙,張面光潔,色澤白淨,不受蟲蛀,不會變色。寫字作畫滋潤而悅目。並且,“紙簿若蟬衣,韌力似紡綢。”昔日武壇練功,用此紙作墊,任武士彈跳而不破碎。

相傳宋朝的吏部大臣謝富春,一次用富陽的赤亭紙(元書紙的前稱),寫奏章,皇帝見奏章字跡清楚,紙質潔白,手叩有音,聞有清香,便召謝詢問。當他得知此乃是富陽用竹漿製造的,紙質優於當時朝廷通用的“棉藤紙”,落筆粗細自如,書寫暢如游龍,當即指定為貢紙,著人按規格要求生產。遂即改稱元書紙。後人為了紀念謝富春,又叫此紙為“謝公箋”。富陽元書紙從此揚名天下。

該市生產的書寫用紙,除了元書紙,還有宣紙。宣紙,有單宣、夾宣、加重宣、熟宣、生宣,各具特色。熟宣不吸水,生宣有較強的吸水性。均適於書法作畫。

富陽的坑邊紙(亦叫土紙、毛紙)也很有名聲,以手工製作的為上品。紙面黃亮,厚薄均勻,富有彈性,手感柔軟,吸水性特強。富陽民間至今還流傳著“董誥獻毛紙”的故事。大學士董誥(富陽春江鄉人)一日與乾隆皇帝同進御宴。席間,一大臣油盪濺桌,久拂不淨,急得汗流滿面。這時坐在皇帝旁邊的董誥站起來,從袖內取出一張毛紙,只輕輕一抹,就把油跡揩淨。乾隆大喜,問董誥:“此為何物?”董誥答:稱這是家鄉用稻草做的坑邊紙。乾隆觀看以後讚嘆不已。從此,富陽坑邊紙聲名大振,至今暢銷不衰。

產業發展

素有“造紙之鄉”美譽的富陽,在我國造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樣,富陽毛紙更曾傳說被皇帝所稱讚,說是富陽籍大清宰相董誥用已除去龍袍油漬的用品。自唐代起,富陽開始用嫩竹為原料生產土紙,名曰“竹紙”。到了宋代,當地竹紙之一的元書紙更以“製作精良、品質精粹、光滑不蠹、潔白瑩潤”而被譽為“紙中上品”。

千古流傳富陽紙,富春江水浩浩清波,風光分外旖旎。一江十溪的優質水資源和覆蓋群山的青翠竹,孕育了源遠流長的紙文化,使富陽成為名聞全國的“造紙之鄉”。改革開放後,“富陽造紙”一躍成為“中國白板紙基地”,造紙占到富陽工業產值20%以上,成為富陽經濟命脈。

但是富陽造紙業並沒有就此滿足,而是在精益求精中不斷創新。上世紀70年代初,富陽老抄紙工徐渭根、徐雪華等試製成功浙江第一張書畫紙,把富陽的造紙工藝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此後,富陽書畫紙很快便與安徽宣城的書畫紙齊名,為全國的書畫藝術作出了重要貢獻。上世紀80年代以來,富陽基本淘汰傳統的自製漿造紙,在全國率先改用廢紙作原料。90年代以後,為了在大力發展造紙業的同時,確保山青水綠,率先在全國實施公眾參與的環境保護有獎舉報制度。治污問題的解決,使富陽的造紙業獲得空前發展。如今,富陽的造紙企業已發展到280多家,總資產30多億元,年產各類紙張150多萬噸,成為我國主要的紙及紙製品生產基地之一。

產品價值

富陽紙品種豐富,技術精良。各種各樣的紙共有30多類、100多個品種,大到冰櫃、彩電的包裝盒,小到娛樂用的撲克牌,都有它們的身影。食品廠用清潔的郵封紙雞皮紙來包裝麵包。桌子、茶几的表面貼上仿瓷貼花紙,就變得高雅脫俗。姑娘們用富陽產的工藝編織紙,編出漂亮的草帽、鬆軟的涼鞋。書畫大師們在富陽產的宣紙上筆走龍蛇,揮就一幅幅翰墨珍品。

發展現狀

坑邊紙、斗方、桑皮紙、綿紙、桃花紙蠶種紙、雨傘紙,說起這些紙的名稱,大多數人都會感到陌生。然而,在富陽市老一輩造紙藝人的眼裡,它們代表了富陽土紙曾經“一紙風行天下”的繁榮。如今,富陽的紙業依舊繁華,但神奇的手工造紙工藝卻逐漸在人們的記憶里消失。現在被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元書紙,已經後繼乏人。富陽市僅有湖源鄉的一兩個村尚有少數農戶生產元書紙,但由於各方麵條件制約,產品質量大不如前。更令人憂心的是,掌握手工造紙技藝的人大多年事已高,造紙技藝正瀕臨消亡。

產品榮譽

2006年5月,富陽竹紙製作技藝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富陽手工造紙業有著輝煌的過去。上世紀30年代,富陽的元書紙等土紙在西湖博覽會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上頻頻獲獎。據《浙江之紙業》記載:“民國十九年(1930),富陽縣有槽產10069產,擁有紙槽10864,土紙產量11816323擔,產值8667912元,占全省土紙產量的41%。”當時的富陽土紙不但風行全國,還行銷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