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之子

富人之子,來源我我國古代時期,屬於文言文作品。

原文

齊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務,他日曷能①蜞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②而且恃③多能④,豈有不通世務者耶?” 艾子曰:“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妄言⑤之罪。” 父呼其子而問之。其子嘻然笑曰:“吾豈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來。” 其父愀然改容⑥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來?”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釋

①克:勝任。
②敏:靈敏,聰明。
③恃(shì):依靠,此指具有。
④多能:多種本領。
⑤妄言:亂說,造謠。
⑥愀然改容:神色變得嚴肅。改容,改變面色。
⑦累∶積累
⑧當:擔當
⑨甚:十分

譯文

齊國有個富人,家裡有很多錢,但是他的兒子很笨,兒子的老爸又不教他。一天,兒子的老師對富人說:您的兒子雖然很美,但您的兒子不通事務,以後又怎能接管您的家產呢?富人大怒道:我的兒子很聰明,而且很乖巧。怎么會不通事務呢?老師說:我們來試一下他,問他米是從哪裡來的,如果知道,我甘願受罰。富人把兒子找來問了,兒子笑嘻嘻地說:怎么不知道,米是從布袋裡來的。富人改變面容說:你這笨兒子,難道不知道米是從田中來的嗎?老師說:唉,有這樣的父親,兒子又能怎么樣呢?

寓意

如果父母沒有善加教導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也未必能受到正確的教導。如果自己的孩子已經變得沒有知識,父母應該做的是不去責備他,而是應該循循善誘地輔導他接受正確的教育。

作者

蘇軾(1037~1101,出生於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漢族。史書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有餘(186cm)蘇軾為人豁達心胸寬廣,宋高宗乾通六年,贈太師。蘇軾是蘇洵的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年),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年),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二品),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六歲。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