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鰻

寄生鰻

寄生鰻寄生鰻又名日本七鰓鰻,(Lampetra japonica),俗稱:八目鰻,七星子。英文名:Arctic lamprey 。屬圓口綱,七鰓鰻為典型的洄游性魚類,部分時期在海中生活。七鰓鰻為典型的洄游性魚類,部分時期在海中生活。瀕危等級:易危。

基本信息

別稱

寄生鰻寄生鰻
寄生鰻又名日本七鰓鰻(Lampetra japonica)

介紹

屬圓口綱,七鰓鰻目,七鰓鰻科,七鰓鰻屬。俗稱:八目鰻,七星子。英文名:Arctic lamprey

寄生鰻寄生鰻

瀕危等級:易危。
體呈圓柱形,尾部側扁。頭的兩側各在眼睛之後有一行7個分離的鰓孔,鰓孔與眼睛排成一直行共8個象眼睛的點,故通稱八目鰓。鼻孔單個,位於頭背面兩眼的中間;鼻孔後方有一個白色的皮斑,為感光皮。頭前腹面有陷入呈漏斗狀的吸盤,張開時呈圓形,周緣的皺皮上有許多細軟的乳狀突起。口在漏斗的底部,口的兩側有許多黃色角質齒,口內有肉質呈舌形的活塞,其上亦有角質齒。皮膚柔軟光滑,無鱗,側線不發達。無胸鰭和腹鰭。背鰭2個,其長約相等,後面的背鰭與尾鰭相連,鰭條軟而細密。生活時背呈青色帶綠,腹部灰白色略帶淡黃,尾鰭及後背鰭的邊緣黑色。

寄生鰻寄生鰻

七鰓鰻為典型的洄游性魚類,部分時期在海中生活。秋季由海進入江河,在江河下游越冬,翌年5-6月,當水溫達15℃左右時溯至上游繁殖。七鰓鰻選擇水淺、流快、砂礫底的水域進行挖坑築巢產卵,雄魚以吸盤吸著雌魚頭部,同時排卵、授精。卵極小,每次產卵8-10萬粒,卵粘在巢中砂礫上。產卵後親魚全部死亡。卵孵化後不久即成為仔鰻。仔鰻營泥砂中生活,白天埋藏在泥砂下邊,夜晚出來攝食。此階段的仔魚與成魚很不相象,口吸盤不發達,呈三角形,稱為沙隱幼魚,過自由生活。七鰓鰻的壽命約為7年,幼魚在江河裡生活4年後,第5年變態下海,在海水中生活2年後又溯江進行產卵洄游。
七鰓鰻為肉食性魚類。既營獨立生活,又營寄生生活,經常用吸盤附在其它魚體上,用吸盤內和舌上的角質齒銼破魚體,吸食其血與肉,有時被吸食之魚最後只剩骨架。營獨立生活時,則以浮遊動物為食。仔鰻期以腐植碎片和絲狀藻類為食。生殖時期的成魚停止攝食。

寄生鰻寄生鰻

七鰓鰻分布於東北地區各江河。除本種個體較大之外,另有2種陸封性七鰓鰻,即東北七鰓鰻(L. morii , 英文名:Yalu River Lamprey)和溪七鰓鰻(L. reissneri ,英文名:Asiatic brook lamprey),但個體均較小,終生棲息於江河內,無洄游習性,數量也很少,均處於易危狀況。
七鰓鰻的成魚個體大者可達60厘米以上,重約0.25公斤左右,可供食用。它含脂量高,為名貴食用魚類。魚體還含莙薘鹼(befaine)、肌氨酸(creafine)等,此外,蛋白質維生素A、D的含量都較高。七鰓鰻魚體可入藥。藥性味甘溫,有滋補強身的功效;多用以治療口眼歪斜、夜盲症、角膜乾燥等症。
日本七鰓鰻的資源量相當少,處於易危狀態。致危原因主要是受水土流失的影響,產卵場和幼魚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加上水質污染影響了生存環境。目前尚無有效的保護措施。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六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