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孿十四員外布十二韻

江清心可瑩,竹冷發堪梳。 直作移巾幾,秋帆發敝廬。 直作移巾幾,秋帆發敝廬⑥。

基本信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原文

名參漢望苑,職述景題輿。
巫峽將之郡,荊門好附書。
遠行無自苦,內熱比何如。
正是炎天闊,那堪野館疏。
黃牛平駕浪,畫鷁上凌虛。
試待盤渦歇,方期解纜初。
悶能過小徑,自為摘嘉蔬。
渚柳元幽僻,村花不掃除。
宿陰繁素奈,過雨亂紅蕖。
寂寂夏先晚,冷冷風有餘。
江清心可瑩,竹冷發堪梳。
直作移巾幾,秋帆發敝廬。

創作背景

《唐書》:萬州南浦郡,屬山南東道。

注釋

名參漢望苑①,職述景題輿②。
巫峽將之郡,荊門好附書。
遠行無自苦,內熱比何如③。
正是炎天闊,那堪野館疏。
黃牛平駕浪④,畫鷁上凌虛。
試待盤渦歇,方期解纜初⑤。
②謝承《後漢書》:周景為豫州刺吏,辟陳蕃為別駕,不就。景題別駕輿曰“陳仲舉座也”,不更辟。蕃惶恐,起視職。職述,謂能效古人之職。
③《莊子》:“我其內熱輿。”
④郭璞詩:“高浪駕蓬萊。”
⑤江淹詩:“解纜候前侶。”
悶能過小徑,自為摘嘉蔬①。
渚柳元幽僻,村花不掃除。
宿陰繁素奈②,過雨亂紅蕖③。
寂寂夏先晚,冷冷風有餘④。
江清心可瑩⑤,竹冷發堪梳。
直作移巾幾,秋帆發敝廬⑥。
②左思賦:“朱櫻春熟,素奈夏成。”
③梁簡文帝詩:“紅蕖間素瑣。”
④列子云:“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⑤左思侍:“聊可瑩心神。”
⑥《左傳》:張趯謂太叔曰:“自子之歸也,小人掃除先人敝廬。”

賞析

名參漢望苑①,職述景題輿②。
巫峽將之郡,荊門好附書。
遠行無自苦,內熱比何如③。
正是炎天闊,那堪野館疏。
黃牛平駕浪④,畫鷁上凌虛。
試待盤渦歇,方期解纜初⑤。
(此從李敘起,戒其毋觸暑冒險而行。望苑切司議,題輿切別駕,李經巫峽,輿荊門接壤矣。內熱,李方伏枕。野館,李寓之所。駕浪凌虛,言水勢可畏,故囑其從容而解纜。)
悶能過小徑,自為摘嘉蔬①。
渚柳元幽僻,村花不掃除。
宿陰繁素奈②,過雨亂紅蕖③。
寂寂夏先晚,冷冷風有餘④。
江清心可瑩⑤,竹冷發堪梳。
直作移巾幾,秋帆發敝廬⑥。
(此邀李過廬,欲俟秋涼水落而後之官也。花、柳、蕖、奈皆園中品物。晚際迎風,瑩心梳發,可蘇內熱內病矣。移巾幾,攜裝而來。秋帆發,解纜而行。此章兩段,各十二句。)
黃鶴謂是成都所作。考公詩“小徑升堂舊不斜”,又詩“自鋤新菜甲,小摘為情親”,皆屬草堂內事。若江陵以後,日在舟中,安得有花柳素柰、紅蕖冷竹諸佳勝乎。朱氏從草堂本編入大曆四年之夏,蓋疑荊門在萬州之下,公在成都,無由至此附書。又以“畫鷁上凌虛”謂是泝流而上,以至萬州。今按:巫峽漸近荊門,故公欲附書到荊,其雲駕浪凌虛,不過形容水漲船高,非謂逆流而上也,還依舊編為是。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期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