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縣

民國元年(1912)廢府、州,宿州改為宿縣,屬安徽省。3年置道,宿縣屬安徽省淮泗道。16年廢道,宿縣直屬安徽省,21年屬第六專員公署,後改屬第四專員公署。宿縣,為世人所知的事情,在古代有大澤鄉的陳勝吳廣起義,項羽垓下落敗和虞姬自殺的地方,還有竹林七賢之精神領袖嵇康和狂放不羈的劉伶也是宿縣人,以及“蘺蘺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即是描寫宿縣之莽莽淮北平原的。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廢府、州,宿州改為宿縣,屬安徽省。3年置道,宿縣屬安徽省淮泗道。16年廢道,宿縣直屬安徽省,21年屬第六專員公署,後改屬第四專員公署。原駐泗縣之專員公署遷駐宿城。汪偽時期,宿縣屬安徽省維新政府(省府駐蚌埠),後屬蘇淮特別行政區。民國30年屬淮海省。抗日戰爭勝利後,宿縣仍為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1949年4月,為皖北行署宿縣專區駐地,1970年宿縣專區改稱宿縣地區,1979年設立宿州市,仍為宿縣地區駐地。1998年12月6日,縣級宿州市改名埇橋區,為地級宿州市所在地。

詳細信息

宿縣,為世人所知的事情,在古代有大澤鄉的陳勝吳廣起義,項羽垓下落敗和虞姬自殺的地方,還有竹林七賢之精神領袖嵇康和狂放不羈的劉伶也是宿縣人,以及“蘺蘺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即是描寫宿縣之莽莽淮北平原的。
在近代有賽珍珠所寫的諾獎作品《大地》(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賽珍珠筆下用的是宿縣方言讀法:nan xu zhou。即“南徐州”。因為宿縣地處徐州之南幾十公里,而讀法近徐州,故稱“南徐州”。
再近一點,則有淮海戰役之雙堆集大決戰。
宿縣的方言屬於北方語系,中原官話。生活風俗習慣一概同北方。
註:劉伶,之前刪去了,是因為嚴格的說,他是今淮北人,而非今宿州人。但是,淮北過去是宿縣地區的一部分。所以,宿縣這個稱呼只適合於她是宿縣的時代。本詞條也重點在於記錄作為歷史的宿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