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特產

宿州特產

靈璧縣面積2054平方千米,人口118.3萬。 到達宿州市運輸總公司,在市內可乘坐2、7、9、13路公車。 3.娛樂宿州是著名的馬戲之鄉,漢朝時,馬戲在宿州就十分盛行。

(圖)宿州特產宿州標誌

宿州簡介

宿州市是安徽的北大門,位於黃淮平原南端,處在淮海經濟區腹地、長江三角洲經濟帶西緣,是隴海經濟帶的龍頭,又是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與蘇、魯、豫3省11縣接壤,北鄰江蘇徐州市和山東菏澤市,西接河南永城市,東連江蘇宿遷市,是承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向內陸輻射的前沿,又是南北經濟文化交匯的要衝。宿州市農業初步形成畜牧、水果、蔬菜、種子四大主導產業,盛產小麥、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蔬菜以及蘋果、梨、桃、葡萄、湖桑等。宿州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市已基本形成食品、紡織、建材、能源、醫藥等五大支柱產業。

一.行政區劃分

市轄區:
埇橋區 面積2868平方千米,人口178.5萬。郵政編碼234000。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設街道辦事處11個、鎮15個、鄉9個。

(圖)宿州特產宿州行政圖

縣:
碭山縣 面積1193平方千米,人口95萬。郵政編碼235300。13個鎮、1個開發區。
蕭 縣 面積1871平方千米,人口130萬。郵政編碼235200。縣人民政府駐龍城鎮。鎮18個、鄉5個。
靈璧縣 面積2054平方千米,人口118.3萬。郵政編碼234200。縣人民政府駐靈城鎮。鎮13個、鄉6個。
泗縣 面積1787平方千米,人口87.2萬。郵政編碼234300。縣人民政府駐泗城鎮。鎮12個、鄉3個。

二、歷史文化

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這裡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期,又有宿國、蕭國、徐國等小諸侯國、秦漢設立。隋大業年間,通濟渠(汴水)開通,古城宿州隨著汴水漕運的興盛逐步發展起來。唐憲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千餘年間,宿州一直是歷代州府的治所。披攬前蹤,歷史似情有獨鍾,重筆濃墨,在這塊土地上寫下了許多悲壯激越的詩篇。自古以來,這裡便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史稱這裡“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衝”為“百戰之道”。秦末,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這裡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決戰,霸王別姬的曠古悲劇在這裡絕唱。唐代中葉,宿人龐勛率戎雲南的淮北卒起義,回師故里,兵困宿城,鏖戰數旬,史卷上留下斑斑血跡。南宋時期,這裡又是張浚、韓世忠抵禦外侮、抗擊金兵的“戎馬之郊”。清末張樂行的捻軍起義,席捲宿州大地。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在這裡拉據。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四師的抗日健兒又在這片土地上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陳、粟指揮的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在這裡開闢了淮海戰役的主戰場,打勝了埋葬蔣家王朝的戰略決戰中關鍵的皇藏峪·天王殿一役.正因為如此,雄壯的歷史又賦予了這塊土地燦爛的勝跡。這裡曾是老(子)、莊(子)出入論道之地,也曾留下孔子遊說的輪跡。鄢陵季子掛劍徐公墓以踐“心許”的掌故譽貫古今,“鞭打蘆花車牛返”作為道德文章的典範,使閔子騫成為孔子高足“七十二賢”之端,閔墓閔祠為讀書人膜拜了兩千五百多年。當年陳涉築台誓盟的大澤鄉涉故台,如今仍高台巋然遊人紛至;緣劉邦藏身避禍而得名的皇藏峪,現已闢為國家森林公園,方園50里內山巒疊翠,霞蔚雲蒸,千年古剎——瑞雲寺掩映在群山林海之中,宛如鑲嵌在千里平原上的一顆明珠。楚漢相爭的垓下古戰場;掩香埋玉的虞姬冢;李白飲酒放歌的宴嬉台;白居易留連寓居的東林草堂;蘇軾留下墨寶扶疏亭。宿州市境內的五柳風景區,青山、碧水、珠泉、翠竹相映成趣,湖光山色渾然一體,登臨懷古,令人壯心不已。碭山縣被國家命名為生態縣,境內的百里黃河故道,經過多年改造,已經建成果海綠州,春日梨花似雪,秋天碩果飄香,徜徉其間,令人眷戀忘返。

(圖)宿州特產天王殿

所謂地靈人傑。豐厚的文化底蘊,美麗的自然風光,必然會孕育出一代代叱吒風雲的威王猛將和“峨冠博雅”的飽學之士。閔子騫、子張、趙孝、桓潭、陳勝及追隨其起義的驍將葛嬰、朱雞石,“竹林七賢”中的兩位文學家巨子劉伶、嵇康、勇貫三軍“鶴立雞群”的嵇紹、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戴逵、戴禺頁、、薛綜、恭瑩等,五代後梁開國皇帝朱溫、被唐明皇封為辟邪將軍的鐘馗、明朝開國賢后馬秀英、段祺瑞的文膽智囊徐樹諍、傾向革命堅持進步的國民黨將領李明揚等各領一代風騷。今天的宿州市依然人才輩出,一代巨匠劉開渠為中華雕塑之泰斗;畫家蕭龍士為白石大師之高足,吳燃、卓然、梅純一、歐陽龍、薛志耘、鄭正等丹青高手為世人所注目。著名書法家劉惠民、尉天池、李百忍、孟凡青也是藝聲遠播。著名哲學家孫叔平;社會學家鄧偉志;作家劉亞洲;著名新聞工作者鄭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炳淑;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楊在葆、劉士龍、歐陽儒秋也都在各自的藝術領域中卓有建樹,使桑梓生輝父老自豪。今天蕭縣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國畫之鄉”,碭山為“武術之鄉”,宿州市被譽為“書法之鄉”和“馬戲之鄉”。

三、方言風俗

宿州方言屬於北方方言-中原官話的宿州-徐州片區,天津話也源於宿州方言。賽珍珠雖然從小生活在江南的鎮江,但是她學習的是北方方言,所以1917到宿州的時候,她很容易聽懂本地的方言,還為她的丈夫農學家Buck做翻譯。她在作品裡面稱呼宿縣為“南徐州”,是因為按照宿縣方言的讀音,宿州和徐州幾乎一樣,所以宿縣人都自稱宿縣為南徐州(1911年民國開始,使用了1100多年的宿州才改稱宿縣,所以1920年代的成年人應該會自稱宿州,也就是南徐州)。宿州方言中,宿州人大多將“宿州”稱為“許縣”(宿縣)。
宿州的風俗一概同北方,主食以麵食為主,午飯吃米飯。只有夾溝一帶的少數丘陵中產大米,名為“香稻米”,曾經是貢米。米製品通常只有端午節的粽子。春節期間幾乎只吃麵食。元宵節做雜麵油燈,置於門前、雞圈等處辟邪。
大年三十早上貼春聯,忙活做飯炒菜,全家團圓的正餐是午餐,一般是12點整放鞭炮開飯,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餃子為主,點心有油炸丸子、焦葉子(面片)、螞蚱腿(細小不長的形似螞蚱的拐彎的腿一樣的麵製品,加糖和薑末),年夜飯不是正餐,通常就是吃餃子(這個風俗似乎其他地方未見)。大年初一挨家拜年,以及進城逛街趕集。

四、交通區位

宿州地處安徽的北部,交通便利,京滬線、隴海線以及在建中的京滬高鐵穿行而過,境內擁有多條高速公路,宿州內沒有機場,但距離徐州觀音機場只有70公里。每天停靠宿州火車站的列車達到41輛之多,停靠時間從2分鐘到13分鐘不等,在市宿州站內乘坐1、2、6、7、9、13路公車都可以到達宿州火車站。宿州的長途客運分為跨省、省內、區內幾種班線,跨省的班車線路共有85條,可到達周邊各省市和北京、上海等地。省內班線有62條,而區內班線有38條,每20分到30分一班。到達宿州市運輸總公司,在市內可乘坐2、7、9、13路公車。

(圖)宿州特產宿州火車站

宿州市內交通工具主要有公車和計程車,現已開設了12 條公交線路,多為有人售票(可打卡),票價根據路途遠近而定。宿州的計程車從2005年開始更換新車,現在的宿州計程車整齊統一,的哥的姐們熱情洋溢。宿州的計程車起步價為4元,超過2公里每公里1元,夜間(24: 00-次日05:00)起價費4.8元,另加夜間補貼、過路過橋費等費用。
宿州市火車站(埇橋區工人路)電話:0557-3027095、宿州市火車站訂票熱線:0557-1605167、宿州市汽車站(埇橋區汴河中路)電話:0557-3022690

五、自然資源

宿州市自然資源豐富,名特產品眾多。境內平原廣袤、沃野千里,氣候適宜,生物繁茂。平原面積889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1%,耕地997.79萬畝,占地總面積的67.97%。區內盛產小麥、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蔬菜以及蘋果、梨、桃、葡萄、湖桑等。糧食總產量306萬噸,棉花總產量8萬噸,油料產量40.5萬噸,水果產量86.5萬噸。境內擁有120萬畝全國最大的連片水果產區,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省70%以上。擁有80萬畝的花生種植基地和沿國道、省道縱向分布的40萬畝大棚蔬菜種植帶。地下礦產資源豐富,煤儲量約為60億噸,是兩淮煤田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口油田石油預測儲量達20億噸以上;宿南煤層氣已探明儲量達3000億立方米;大理石儲量4000萬立方,居全省之首,花色品種達20個以上。靈璧奇石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碭山酥梨為果中精品,為海內外顧客所青睞。符離集燒雞,色佳味美,為《中國名菜譜》中的一品名餚。夾溝香稻米,清香濃郁,“一家煮飯十家香,十家煮飯香滿莊”,清嘉慶年間曾作為貢米。

六、經濟環境

改革開放以後,宿州市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4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1.6%。全市財政總收入21.3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2元,比上年增長18.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7113元,增長14.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102元,增長24.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057元,增長32.1%。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中心廣場夜景破百億元,完成投資額126.9億元,比上年增長42.1%。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農業結構初步形成畜牧、水果、蔬菜、種子四大主導產業;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市已基本形成食品、紡織、建材、能源、醫藥等五大支柱產業;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08.7億元,比上年增長2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8.8億元, 比上年增長33.7%,均居全省前列。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明顯,上市公司科苑集團與鴻鵬集團、百通集團、皖北藥業公司、安特酒廠等骨幹企業成為帶動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航空母艦”。安橋牌車橋、百通牌塑膠管材、皖北牌潔黴素、安特牌伏特加酒、雙喜牌葡萄酒、冠隆牌梨汁等數十種產品成為全國、全省名牌產品。科教文衛體等多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蕭縣、碭山縣和埇橋區是全國科教先進縣,碭山縣為首批國家生態示範縣,全市高考上線人數連續多年名列全省前茅。為早日把宿州市建成新興工業城、現代農業市、皖東北商貿中心,致力於營造一流的投資發展環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日益改善的投資環境正在吸引國內外廣大客商投資興業。

七、休閒飲食

1.飲食
宿州地處淮河流域,宿州菜是徽菜沿淮風味的集大成者。那裡優質豐富的特產資源和徽菜講究菜品原料本味的特點,相得益彰。只有產自黑龍潭的肥王魚,加上獨特的烹飪技巧,使宿州的奶汁肥王魚成為徽菜中不可多得的菜品,而符離集燒雞更將宿州風味的高深烹飪技法表現地淋漓盡致。品過大菜之後,再品碭山酥梨和蕭縣葡萄,清新爽口,不僅有利於健康,而且更襯出大菜的美味。
在宿州你可以去當地的街邊的小餐館大拍檔,也可以去汴河中路、淮海中路附近的大酒樓,雖檔次不同,卻也能品符離集燒雞味到地地道道的徽菜。
推薦名點:符離集燒雞、奶汁肥王魚、蘄縣馬蹄燒餅、澮河鯉魚

(圖)宿州特產宿州特產-符離集燒雞

2.購物
宿州特產豐富,碭山縣的酥梨、蕭縣的葡萄都有已經有長達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了,這些優質水果遠近馳名,既是品嘗的上品,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愛好石頭收藏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八音石(靈璧石),產在宿州靈璧縣的靈璧石,色如玉,聲卻如青銅,形狀奇特,千奇百怪,仔細觀察會發現種種的不同,讓人如痴如醉。作為文人墨客都想收藏的樂石硯,以其絢爛的色彩,在中國名硯上占有一席之地。
當然作為現代城市的宿州,肯定不會缺少大型百貨商店、超市、專賣店等現代商業的標誌,它們分布在宿州埇橋區的汴河中路、淮海中路、中山路等主要街道上。
3.娛樂
宿州是著名的馬戲之鄉,漢朝時,馬戲在宿州就十分盛行。宿州埇橋區的馬戲雜技魔術表演,在全國範圍都十分有名。宿州的傳統娛樂活動還有戲曲等,如泗州戲和黃梅戲,歷史悠久,非常受人民民眾的歡迎。

八、名勝旅遊

1.國家森林公園--皇藏峪風景區
國家森林公園、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安徽省風景名勝區、安徽省自然保護區、宿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皖北蕭縣東南。東靠京浦鐵路、206國道,西有連霍、合徐兩高速公路可達。北臨隴海鐵路、310、311國道。北距徐州市區30公里,距徐州觀音機場60公里;南距宿州市50公里;西南距淮北市25公里。是江北罕見的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亞熱帶和暖溫帶交匯地帶,為皖北地區唯一的保存最為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景區內有木本植物190多種,700多種中草藥,58種鳥類,和野兔、刺蝟、蛇、獾等野生動物。皇藏峪古稱黃桑峪,因昔日峪內長滿黃桑樹而得名。公元前205年春,項羽、劉邦大戰彭城,劉邦慘敗,僅和十幾名隨從輾轉逃進此峪藏匿才幸免於難。後來,他登基做了漢朝開國皇帝,人們便將此峪改名為皇藏峪。皇藏峪森林總面積34140畝。地貌類型為山東古老丘陵向南的延伸,最高峰平頂山海皇藏峪拔389米。公園內山涯陡峭,峰巒絢麗、洞泉百出、山幽林茂、古木參天,可謂是“山回疑無路,徑幽峰迴轉”。以“奇、秀、險”著稱於淮海旅遊圈,素有皖北小黃山之稱。皇藏峪既是科考、教研的重要場所,又是休閒、健身、旅遊、避暑度假的理想勝地。景區的漢文化底蘊深厚,古樹名木眾多,寺廟建築風格獨特。主要景觀有:鎖龍橋、拔劍泉、馬扒泉、仙人床、瑞雲寺、皇藏洞、洗缽池、三仙洞、碑林藝術館、美人洞、仙人橋、觀景崖、果老洞、龍泉庵、龍泉洞、果老洞瀑布、肖宿銅靈邊區革命烈士陵園、龍潭皎月、天門寺、蝙蝠洞、碑馱樹、桃花洞、天門寺瀑布、異境天開、聖場寺曬書場、洗硯池、硯墨泉、藏書洞、等七十二處。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明朝兩淮運同薊門許一誠、清朝進士陳觀國、民國知縣賴以平等大批文人墨客都曾親臨皇藏峪。近代,著名政治家“南海聖人”康有為於1917年春在徐州小住時,為實現多年的夙願,曾專程來皇藏峪遊覽,寺僧以鹽醃香椿芽款待他,令他感慨良久。他回憶起劉邦當年落難此峪時,曾以香椿芽沖飢,並留下“但願香椿長春”的祝語,就以《詠香椿》為題寫下了詩句。自此以後,皇藏峪香椿芽作為佳肴,更加身價超凡,名揚四方。景區內每年陰曆三月十六天門寺舉行大型廟會。

(圖)宿州特產皇藏峪

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景點:
1、皇藏洞:景區峭壁中有一天然洞穴,深十餘米,呈圓形,底平壁光,形勢險峻。一巨石擋住洞口,曰“飛來石”。漢高祖劉邦曾藏於洞中避免了一場劫難,故稱“皇藏洞”。
2、瑞雲寺:始建於梁大同年間(公元535年),宋瑞拱年間改名為瑞雲寺。它背負懸崖,面臨深淵,三進三階院落,共有房閣99間。
3、拔劍泉:泉口為鍥形,似劍鞘,泉水清徹,終年不涸。公元前205年,劉邦兵敗彭城,逃到此處,饑渴難耐,抽劍怒貫巨石,劍拔泉涌,故名“拔劍泉”。
4、天門寺:始建於元至正年間,明宣德四年,知州楊秘重建,更名為“天門禪院”。寺院三面環峭壁,四十四間,整個建築依山就勢,造形古樸端莊。寺內七尊玉佛,舉世無雙。
5、曬書場:相傳孔子周遊列國時,微服過宋,忽遇大雨,書簡全濕,雨過天晴後,便在此曬書,書壓茅草皆向西傾斜,至今如故。
2.國家級生態示範縣--中國梨都碭山

(圖)碭山酥梨碭山酥梨

碭山縣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東臨歷史名城徐州、西傍古都商丘、開封,碭山酥梨是安徽省連線歐亞大陸橋的唯一通道。 碭山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乃秦設三十六郡之一,李白等名人墨客曾流連此地。是漢高祖斬蛇舉義之地,五代君王朱溫故里,近代畫壇宗師齊白石祖籍地。碭山以盛產酥梨聞名於世,素有“梨都”之稱。境內70餘萬畝連片水果覆蓋全縣耕地面積的四分之三。面積之大,堪稱世界之最。著名的碭山酥梨年產七億公斤左右,遠銷歐美、東南亞及全國各地。這裡春季梨花如海,秋季碩果纍纍。百年“梨樹王”單株年產2000公斤,單個“酥梨王”重達2400克,世之罕見,是難得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為此,碭山規劃開發了果林公園,自采園、百果園、貢梨園,新辟了觀景台、瑤池煙霞、烏龍坡雪等景點,發掘了梨王賽;鬥雞、半羊等有地方特色的旅遊項目,初步形成了以連片果海綠洲觀光為特色、以黃河故道考察、古文化及商貿旅遊相結合的自然生態旅遊區。
3.省級風景名勝區--五柳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

(圖)五柳風景五柳風景

位於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西北部夾溝鎮、符離鎮及曹村鎮境內。京滬鐵路和206國道及景區西部的合徐高速公路縱貫南北。距安徽省宿州市區30公里、淮北市區20公里、江蘇徐州市區30公里。是集自然保護區與風景名勝景觀為一體。具有深厚文化積澱以山、水兼備為依託的平原低山型度假休閒風景旅遊區。五柳省級風景名勝區,以五柳龍泉湖為核心,包括閔祠、馬皇后故里、流溝寺、大芳寺等遊覽區。總面積46平方公里。景區峰巒屬宿北武里山區,呈南北走向,逶迤曲折,山勢起伏,山環水抱,宛如龍脈。“神龍”頭北尾南,若把龍脊山(龍)鳳山(鳳),龜山(龜),魚山(麟)相連是“四靈”之山,龍山鳳坡顯“龍鳳呈祥”。這裡藏有天然生態林和靈泉。碧湖、溶洞有史前文化遺址,先賢閔子騫故里、明馬皇后故里、明朱棣屯兵(皇墊湖)之地,有大芳寺、漢墓群。集青山綠水、茂林修竹、靈泉奇洞、寶剎名寺、古墓神木於一體。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景區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樹種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80.4%,樹相呈現出暖溫帶和亞熱帶過度類型,群落呈水平分布,有木本植物46科160餘種,可利用藥材200多種。這裡有二千年以上的人工栽培的銀杏、柏樹等“神木”古樹,還有自然古老森林的蒼天大樹。大芳寺周圍有幾十株大青檀,其中一株青檀,依山而臥,盤根錯靈璧石節,乾粗可十人圍,樹高35米,主幹高1.5米,冠幅500平方米。呈放射壯分枝,以不同角度直插雲霄。型態各異,甚為壯觀。五柳景區主要景觀有20多處,著名的水景有湖中柳林、珍珠靈泉、青龍吐水、馬娘娘鑒池、龍泉湖面;石景有二靈戲趣、群牛臥坡、蓮花拜佛、雄鷹觀景、姜太公釣魚台、猛虎爬山、石生山杏、神劈芳崖;溶洞有:“果老洞”、“秦山洞”、“芳崖洞”等。
4.奇石之鄉

(圖)靈璧奇石靈璧奇石

靈璧因盛產玉石而得名。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就發生在這裡,悲壯悽美的“霸王別姬”,留下了虞姬墓在此地;這裡中國著名的奇石產地。這“一美”、“一醜”、“一奇”,構成了靈璧縣十分獨特的旅遊資源。目前靈璧建起了漁溝奇石一條街,全長約1.5公里,街道兩旁大型奇石千姿百態,沿街商店內五顏六色的奇石琳琅滿目;在靈璧城西鍾馗路旁還有一個400多平方米的奇石館,可供觀賞、購買;靈璧傳統的鐘馗畫藝術聞名中外,尤其深受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人士的喜愛。虞姬墓遺址正在擴建為“虞姬楚漢文化園”,屆時將以更豐富的內容、更新穎的形式,迎接中外遊客。
5.陳勝吳廣起義舊址——涉故台
涉故台位於宿州市埇橋區西寺坡鎮劉村,1961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台似覆斗形,長67.6米,寬65.5米,面積4427.8平方米。北高南低,台上樹木成蔭,台下有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及光緒、民國年間的石碑。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涉(即陳勝)、吳廣同被秦徵發的“閭左”900人前往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戍邊。途經大澤鄉,遇雨受阻過期,按秦律過期者斬首。陳、吳即率眾“築壇而盟”,殺死押送軍官,陳自立為將軍,吳為都尉,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起義軍由此出發,攻下蘄(今埇橋區蘄縣鎮)、譙(今安徽省亳州市),然後直指秦都鹹陽。今涉故台已經修整,建有陳涉塑像,並建房數間,陳列有關陳涉、吳廣起義史料。涉故台作為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發祥地,是中國農民戰爭和農民革命的源頭,是歷史的載體和見證,也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6.蘄縣古城遺址
蘄縣古城遺址位於宿州市南20公里處蘄縣鎮境內,206國道穿城而過,是安徽省內發現最早的一座古城。秦統一六國時置蘄縣,南梁改設蘄城郡,隋朝復稱蘄縣,元代廢縣遷至宿州,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蘄縣鎮歷史源遠流長,是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發源地。1988年蘄縣古城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區,其上秦磚漢瓦,俯首可拾。境內陳勝吳廣起義點—點將台,陳勝之妹陳雪花墓地——雪花山,後人紀念陳勝吳廣而建的三賢廟、廟前陳勝手植的紅果樹歷歷在目;鎮域東西的古戰場聞名天下—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漢劉邦征討淮南王英布、淮海戰役雙堆集大血戰,均發於此;傳說中的一步兩橋、魚趕集、觀星台、二龍戲珠等景觀依稀可見,名優特產馬蹄燒餅、澮河鯉魚聞名遐邇。

7. 夾溝香稻米

(圖)夾溝香稻米夾溝香稻米

夾溝香稻米產於宿州市夾溝鎮風景區呵泉灌區,稻種珍異,依水而生。泉水為深層地質無污染的天然礦泉水,含有鈣、鍶、鋅等17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優質的礦泉水潤育了著名的夾溝香稻米,經常食用具有滋補養顏、溫胃補腎、明目醒肝、抗衰老等功能。

據傳,香稻米起源於宿州郫湖裡村的野生稻種,被鎮頭寺的住持發現後移植到寺前水田種植,經天然泉水灌溉,成熟後香味奇特,清代嘉慶年間被列為宮廷御用貢米。建國後,經科技部門指導,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品種也由過去單一的香糯米,擴大到香粳、香糯、珍珠香、黑香、紅香、綠香等六大系列十餘個品種,已被列為“安徽名特產”。

8.符離集燒雞

宿州市符離集劉老二燒雞有限公司是符離集燒雞一流品牌企業,位於符離集鎮南二O六國道西側,占地面積3.17公頃,是集孵化養殖、燒雞加工、銷售、餐飲於一體的現代化花園式工業企業,是皖北民營企業的優秀代表。
符離集燒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公元前就已被列為貢品,從“符離縣貢雞”的出土發現到現代燒雞製作技術的發展,符離集燒雞已走過了二千多年的漫長歲月。
符離集劉老二燒雞有限公司是符離鎮的龍頭骨幹企業,二十年來,企業依靠產品質量和誠信經營穩步發展,走出了一條特色經營之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公司固定資產1300多萬元,擁有先進的全套不鏽鋼宰殺、油炸、滷製、真空包裝、高溫殺菌等多套流水線生產設備,配套生產能力每小時達1500隻以上,生產實力和管理模式居國內同行業一流水平。
“劉老二”牌燒雞採用祖傳秘方與現代製作技術相結合,以當年健壯麻雞為原料,經15道工序,佐以18種名貴藥材及香辛料,文火燜制而成,色、香、味俱佳,營養豐富,聞名遐邇。公司擁有400g 、500g、計量銷售、透明袋等單只包裝及二隻裝、四隻裝、六隻裝禮品盒包裝、精品包裝等七大系列六十多個品種,暢銷本地及豫皖蘇魯周邊地區,遠銷全國二十多個城市和省區,深得廣大消費者青睞。另外,公司今年又新開發了香菇燒全雞、老母雞湯、霸王別雞等六種規格的燒雞罐頭地,各種休閒小包裝,這些產品上市後銷售形勢非常看好。
公司始終堅持質量第一,以質量求生存的企業宗旨,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公司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QS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符離集燒雞通過了國家地理產品標誌保護,符離集燒雞地方標準已經上報批准為國家強制性標準,劉老二燒雞安徽名牌產品正在申報之中。公司管理設備先進,每天的生產經營情況全部實施全電腦監控和區域網路管理,實現了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規範化。
為提高產品質量,公司建立了土麻雞孵化養殖場,採取了公司+農戶+基地的經營形式,由養雞戶分散養殖、簽訂契約、保護價回收,拉動了產業鏈,帶動了地方養殖業的發展。
近年來,由於公司在原料收購把關、產品質量控制、企業形象策劃、市場行銷體系、售後服務等關鍵環節上不斷提升,企業形成了滾動發展態勢,發展後勁十足,利稅連年增長,2004年,公司實現利稅61萬元,2005年78萬元,2006年1—8月份已實現66萬元,其它各項稅金和收入也都得到了相應的增長,發展形勢喜人。
“劉老二”牌燒雞被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評為“名牌產品”,該商標連續兩次被安徽省工商局認定為“安徽省著名商標”;二OO一年公司被共青團中央、國家工商總局等單位聯合授予“青年文明號”;公司曾多次被省市鎮評為“先進單位”、“十佳私營企業”、“質量信得過單位”、“掛牌保護單位”、“光彩之星”、“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等;法人代表劉金華也被評為安徽省勞動模範、宿州市勞動模範;被省市有關部門授予“優秀民營企業家”等光榮稱號。
“燒雞之鄉”的符離集,位置優越,京滬鐵路、206國道和高速公路穿越而過,交通便利,劉老二燒雞有限公司全體職工竭誠歡迎社會各界誠仁和有識之士光臨洽談,共同發展!
這裡人文景觀非常豐富,是一塊亟待開發的旅遊勝地,與外延景點雙堆集淮海戰役烈士陵園、閔子墓、閔祠、白居易故居扶梳亭、虞姬墓,垓下古戰場等景點連成一片,須臾即至。

九、宿州高校

1.宿州學院 安徽省宿州市汴河中路55號

(圖)宿州學院宿州學院

2.宿州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省宿州市宿符路
3.宿州廣播電視大學 安徽省宿州市汴河中路
更多旅遊資源>>>---
1、重要景區(點):虞姬墓、涉故台、乾山開發區、靈璧中國奇石館、魚溝奇石一條街、中國古鞋博物館、皇藏峪;
2、一般景區(點):閔祠、九女墳、探花府、劉套農民書畫院、美國著名女作家賽珍珠故居、白居易紀念館、明朝古城牆、雪楓公園、扶疏亭、唐槐、宴嬉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