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練

宵練

宵練,古代名劍。為春秋時期衛人孔周所藏。

基本信息

簡介

古代傳說中的名劍。曾被商帝王、春秋時期衛人孔周所藏。《列子·湯問》:“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不見光,方夜則見方而不見形。其觸物也,驁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一作“霄練”。

商天子三劍,從辭源角度看,「商天子三劍」本是一個哲學的用語,以上古存在的三把神劍喻道,它首出於《列子·湯問》篇。

歷史出處

列子·湯問》篇有“上古三劍”一章,後世道教對列子道家的“道劍”一詞進行了借用和發揮,並將其運用於丹道學、心性論等領域,賦予“道劍”以宗教與信仰的內涵。道教對“道劍”一詞的借用和發揮,從特定層面顯示了《列子》對道教產生的影響,以及道家與道教的親緣關係。

基本釋義

宵練宵練
這三把劍是經過抽象的,指的是不同的幾個力量,代指的是三個符號。這三把寶劍被分為上品含光、中品承影、下品宵練,其實這三把所謂的寶劍卻只是人的三種狀態——上品含光者是入道合體之狀,中品承影是遇道引信之狀,下品宵練是為按道守習之狀。越次等的劍越能使人感受其存在。為何稱此三劍都不可以殺死人呢?是其刀鋒夠快嗎?快的如光、如影、如風;光不可見,是因時光如梭快比閃電,瞬間可通天地使人無察;影只存形,是為氣隨機行,容形而存影跡似有還無;風有留余,寒熱風濕之入體即合其身,且皆有症狀。時光、氣機、風行都是與人相關之物,各有其制,都不會要人命,卻也是時時在要人命,只是它們也是在按照命體本身在行事罷了。孔周所言不差,並直言相告於來丹,所謂報仇之事本無需自己動手,自然會有其死亡的時。來丹不明其理,孔周還有意來個齋心七日,以觀其心變,但來丹心意難改,也就只能順其之意而行。至於說童子佩三劍卻三軍,也是說占得了天機,占得了自然之理。三劍本非劍。只是以上古神劍喻道。

道劍與修道

《列子》中的“劍”幾乎可以用“道”字替下。如《列子·湯問》中,孔周曰:“吾有三劍,唯子所擇,皆不能殺人,且先言狀。一曰含光,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有。其所觸也,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二曰承影,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其所觸也,竊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而不見光,方夜見光而不見形。其觸物也,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寶者,傳之十三世矣,而無施於事。匣而藏之,未嘗啟封。”從這幾把古劍上,人們可以嗅到道家祖師老子《道德經》大道的氣味,聽到列子之後道家集大成者莊子《南華經》“庖丁解牛”的桑林之樂,後來,內丹養生家確實把《列子》之“劍”攜進了丹學。《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二百九十九卷就錄有《宵練匣靜功》儘管劍在《老子》那裡必定是歸於“不祥之器”,但《列子》絕麗瑰偉的哲學境界以及《莊子》洞徹一切的犀利高見還是觸動了後世道家,隋唐內丹家即開始頻頻“論劍”。《宋史·陳摶傳》記載唐代道士呂岩(字洞賓)為“關西逸人,有劍術,年百餘歲。步履輕捷,頃刻數百里,數來摶齋中”,是位養生有方且具有傳奇色彩的道士。他聞道前,曾流落風塵,在長安酒肆中遇鍾離權,“黃粱一夢”,於是感悟,求其超度,得受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後又遇火龍真人於終南山中,傳以日月交拜之法和天遁劍法,他自稱“吾有三劍說與世人,一斷愛欲,二斷煩惱,三斷愚痴”,從這“三劍”上可以看出,呂洞賓的劍實乃列子的無形之劍,呂洞內賓的劍大約由此練就,今人王沐稱其為“性功中的出世法”。如何練就列子三劍合道的境界呢,唐葉法善在《真龍虎九仙經》給出了具體的方法謂:“煉劍者,先收精華,後起心火,肺為風鞴,肝木為碳,脾為黃泥,腎為日月精罡也。腎為水,脾土為泥模,身為爐,一息氣中為法,息成劍之氣也”。在隋唐養生家那裡,列子的道劍已是修道的代名詞了。

道劍與覺理

什麼是“道”?在先秦《莊子·繕性》說過:“道,理也。……道無不理”。《管子·君臣上》說:“別交正分之謂理,順理而不失之謂道”;“夫道者虛設,其人在則通,其人亡則塞者也,非茲是無以理人”。《韓非子·解老》以“道理”並提,認為“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故曰:道,理之者也”。可見,先秦思想家已經在使用“理”解釋“道”,而得道者則是悟理而覺,體道而行的真人、至人,在先秦道家那裡道是導引萬物的存在。列子的劍既是道理,那么得劍就是得道。

道劍與道氣

自先秦兩漢時期起道家就以氣解道,列子的道劍自然就是先天之氣劍。清董德寧謂;“修丹之劍者,蓋劍則為金,而金則為氣,以劍非金不成,而丹非氣不結也。”清末黃元吉《樂育堂語錄》卷一稱:“學道人第一要煉劍,劍即先天元氣也。”
從道家論劍中,人們可以看到道家以列子三劍精妙高超的哲學思想內涵建造出了“自然科學”的大廈,列子、道家的卓越之處就在這裡。

中國古代名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