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郵

客郵

客郵,1.驛站的旅舍。2.舊時在中國領土上設立的外國郵局。

1.驛站的旅舍。

2.舊時在中國領土上設立的外國郵局。

鼓浪嶼“廈門日本郵便局”舊影
鴉片戰爭以後,英﹑法﹑美﹑日﹑德﹑俄等國先後在中國沿海口岸及一些大中城市私設郵局,侵犯中國主權,後經鬥爭,自1917年陸續撤銷。
“客郵”是指19世紀後半期,英、美、法、德、俄、日等幾個帝國主義國家,侵犯中國主權,非法在中國開辦郵政機構。正如當時把帝國主義派遣來我國一機關的代理人稱為“客卿”一樣,這些郵政機構就習慣稱“客郵”。例如,日本在1876年4月15日,首先在上海設定郵政局,它發售的郵票,在原日本郵票的下部,分別用紅黑兩色加印隸書“支那”兩字。這種郵票,人們稱它是“客郵郵票”。

3.最早的客郵

海後路的日本三井洋行廈門分行舊影
鴉片戰爭後,西方海盜變本加厲向中國傾銷鴉片,因而對郵件信息的爭奪更加激烈。為此,1842年4月15 日,在香港主權還屬於中國的時候,英國侵略軍頭子璞鼎查就以“香港英國總督”名義發出通告:開辦“香港英國郵局”。《南京條約》簽定後,英國便以香港為基地,五口為前哨,在中國領土上任意開辦英國郵局。五口開放後,英國政府即決定以派駐各通商口岸的英國領事為英國郵局代理人,設立“領事郵政代辦所”,由倫敦英國郵政總局直接領導。

4.客郵在中國泛濫

英國之所以把郵局設在領事館內,是以外交文書可由專差遞送的國際慣例,來為其侵略中國郵政作掩護的。但昏庸腐敗的清政府對此不僅毫無異議。反而在後來的《天津條約》中允許列強的外交文書“由沿海無論何處皆可送交”。此後,法、美、日、德、俄等國列強競相藉口“利益均沾”,先後於1861年、1867年、 1876年、1886年、1897年,在上海設立了自己的郵局。隨著帝國主義瓜分、掠奪中國的加緊,他們在中國境內開辦的“客郵”日益泛濫。據不完全統計,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這類“客郵局”、野戰郵局、代辦所共達344處,其中以日本和俄國的數量最多,分別是140處和119處。它們不僅設在中國沿海沿江通商口岸,還推進到內地及邊疆如新疆、西藏、雲南、黑龍江等地。
這些“客郵”局既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產物,又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工具。他們在中國的領土上行使他們本國的郵政章程,不僅收寄國際郵件,而且還收寄中國國內互寄郵件,並在收寄的郵件上貼用外國郵票,蓋用他們本國文字所寫的中國地名郵戳,按照他們的“國內郵資”收寄“國際郵件”。更有甚者,他們還瘋狂排擠和壓制中國原有的郵政,並從事毒品販賣和貴重物資走私等罪惡活動。

5.客郵的消亡

1904年之前印製的胡里山炮台明信片
“客郵”的入侵及泛濫,遭到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五四愛國運動更促進了我國撤銷外國在華“客郵”鬥爭的發展。1920年10月,我國政府全權代表劉符誠在第七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上,提出撤銷“客郵”的要求。1921年,中國外交部正式照會美、英、法、日四國,要求撤銷在華“客郵”,同年11月,在華盛頓召開的太平洋會議上,中國代表施肇基宣讀了中國要求撤銷“客郵”的宣言,聲明外國在華設定“客郵”是非法的。
由於中國人民多年的英勇反抗,加上帝國主義各國在華矛盾的加劇,1922年2月1日的太平洋會議終於通過了撤銷外國在華“客郵”的議案,限期在1923年1月l日前撤完。此後,各國在華“客郵”局,除日本在旅大地區及南滿鐵路沿線和英國在西藏的郵局外,均在1922年底撤完。日本在上述地區的郵局作為懸案,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後才徹底解決。而英國在西藏的郵政局、電信局,則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5年才由印度政府交還中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