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是來自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沉積,來自萬里遷徙的磨練,來自偏僻山區惡劣環境的鍛冶,來自祖輩一代一代的言傳身教,來自客屬先賢“源於斯,高於斯”的添薪曾彩。史學界為"客家精神"作了以下的小結:愛國愛民,反壓迫反侵略:勤勞刻苦,努力開拓;勇敢無畏,富革命精神:摯誠團結,敬祖睦宗;不亢不卑,平等待人。所有這些優點也涵蓋在中華民族之中,所謂"客家精神",其實是"中華精神"演繹。

歷史由來

客家精神是來自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沉積,來自萬里遷徙的磨練,來自偏僻山區惡劣環境的鍛冶,來自祖輩一代一代的言傳身教,來自客屬先賢“源於斯,高於斯”的添薪曾彩。史學界為"客家精神"作了以下的小結:愛國愛民,反壓迫反侵略:勤勞刻苦,努力開拓;勇敢無畏,富革命精神:摯誠團結,敬祖睦宗;不亢不卑,平等待人。 所有這些優點也涵蓋在中華民族之中,所謂"客家精神",其實是"中華精神"演繹。
刻苦勤儉。這是客家人最突出的特色。在這方面,廣大山區的客家婦女表現得特別突出。她們艱苦卓絕、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精神,歷來為中外人士所讚揚。她們有力地促進了客家精神的形成和發展。
開拓進取。客家男人,不論出外謀生、立業,或從政、從軍、從商,都敢做敢為,富有拼搏進取的精神。從古到今,散布在世界各國各地的客家人,各行各業都不斷湧現出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傑出人物;有些人甚至成為當地開埠的奠基人。
重教崇文。客家人繼承中原優良傳統,歷來十分重視學習文化。為了謀求生路,為了經商、做官,都必須學習文化知識,所以,客家地區向來文教事業比較發達。近二十年來,客家地區的 國小、中學蓬勃發展,大學和專科學院也接二連三建立起來。
 念祖思親。歷史上客家先人是被迫南遷的,他們懷念故土深沉濃烈。他們的後裔承傳了這種帶有儒家觀念的傳統,色彩更為濃烈。不論 遷移到何處以及海外異國他鄉,客家人都不會忘記他們的祖輩來自何處。大陸各地,客家各姓宗親,每年春秋祭祀祖宗,僑鄉更為隆重。海外也興祭祖。有的客家老年華僑、華裔,十幾二十次返回祖國尋根問祖,深情感人。
愛國愛鄉。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眾多的客家後裔和港澳台客屬同胞,紛紛在故鄉投資建廠,為振興故鄉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經常慷慨出資贊助家鄉的社會公益和福利事業,體現出遊子的愛鄉情懷。
客家人還有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熱情好客等等優良傳統。

詳細介紹

獨特的客家精神,是鑑別客家人的四要素之一。客家人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形成為漢民族中優秀的一支。美國學者韓廷敦在《種族的特性》中說:“客人這族是中華民族的精華。”傳教士肯貝則說:“客家人確是中華民族最顯著,最堅強有力的一派,他們的南遷是不顧屈辱於異族的統治,由於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所以養成他們愛國愛種族的愛國心理,同仇敵愾的精神,對中華民族前途的貢獻,將一天大似一天,是可以斷言的。”英國學者布肯頓在《亞細亞人》一書中,一連串舉出客家人的勤勞、耐苦、節儉、慷慨、團結、愛國、敢作敢為等優點,讚美客家人是“牛乳上的乳酪”,最後認為“客家人的精神就是亞細亞精神”。
外國學者如此高度評價客家人及其精神,那么什麼是客家精神呢?精神是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自覺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意志、良心等。客家精神應是指客家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客家人自覺的心理狀態。關於客家精神的課題,前輩及學者們已多有探索和論述。他們從客家歷史發展及演進中分析客家民性、民風的特點,指出客家精神的特質,如客家學大師羅香林先生提出七點客家特性。張奮前先生指出客家民性有七點特徵。李開仁先生指出客家人所以能夠在世界各地有傑出的表現,光耀全球,舉世同欽,是由於客家人具備了八項民風。客家先賢胡文虎先生根據客家人的傳統特徵,指出四點客家精神。前輩學者賢人的論述都有相當獨到的見解,但有關客家人的特質則是意見大體一致的。綜合而言,客家精神其核心是團結與革新,開拓與進取。
客家精神的形成與發展,與客家歷史與文化的發展演變關係密切。客家精神是在客家人的物質生產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同時又為客家社會的人文發展起引導作用。客家人來源於中原漢民族,北方粗獷豪爽的性格特徵,煅造出客家人的樂生邁進、剛強弘毅,勇敢豁達,客家人是“北方強者的血統與遺傳”。客家人作為漢民族一支民系,其形成和發展,經歷數次大遷徙,顛沛流離,世事多艱使客家人養成堅忍卓絕,刻苦耐勞,冒險犯難,團結奮進的特性,客家人是“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影響或選擇下的適者”。客家人經過歷代長期艱苦奮鬥使民族性格得到考驗和磨鍊,使客家人自始至終帶有一種浩然正氣的民族節操,他們崇尚忠義,反抗壓迫,義不帝秦,同仇敵愾,愛國愛鄉,注重武術的凜然自傲之氣,使他們成為“民族心理發展中的一群勇者”。客家先民是中原華胄,他們來自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雖經輾轉流徙,其文化氣質不變,他們講禮節,重倫理,好學問,尚教育,敦親族,敬祖先,隆師道,客家人深重的文化氣息使他們成為“優者的遺業與涵儒”。客家民系最值得稱道的可貴之處在於客家婦女的地位不同一般。客家女無纏足怯弱之習,她們能躬操耕作,主持農計,她們樸素節儉,勤勞潔淨,崇敬丈夫,熱愛兒女,任勞任怨,犧牲自我,維護家庭,她們以堅強和聰穎,在世界婦女中占有重要地位。客家婦女的特性充分體現出客家精神的精髓所在。
客家人普遍存在強烈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這是由於客家民系是在遷徙流移中形成 。客家先民飽受戰亂和壓迫帶來的痛苦,因此客家人對家園的安定,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崛起有著強烈的渴望。日本人山口縣造高度讚揚客家人,認為“他們原有一種自信與自傲之氣,使其能自北方胡騎之下,遷至南方,因此,他們的愛國心,比任何一族為強,是永遠不會被征服的……翻開數百年之中國歷史,沒有一次政治變動,是與客家人無關的”。竹越三郎則認為“客家是台灣最開化,最堅強和最富民族意識而不易統治的民族,他們的團結力尤為驚人,以致統治當局,不得不限制他們的居住地區,使其不得聚集在一處。”。在客家先民從第一次遷徙開始,近千年的歷史中,客家社會湧現出不少愛國愛鄉的民族英雄。如南宋末的愛國英雄文天祥,他是江西客家人,起兵勤王所率之隊伍多是粵贛邊區的客家人。明末東莞客家人袁崇煥為抗清護明,竭盡忠心;清中葉發動太平天國革命的洪秀全及其部將,大部分為客家人。清末勇敢抗擊日本海軍進攻的豐順客家人丁日昌,抗日保台的民族英雄蕉嶺客家人丘逢甲;領導辛亥革命的孫中山是客家後裔,其助手廖仲凱,鄧仲元,姚雨平則是客家人,北伐名將葉挺,張發奎,抗日戰爭中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國民黨抗日烈士謝晉元,中國共產黨的著名將領朱德,葉劍英,劉亞樓,蕭華等,都是客家人氏,他們在歷次革命鬥爭中,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愛鄉民族意識,成為客家人的傑出代表。
客家精神是革命的精神,客家精神也是一種激勵人向上的精神,客家精神還是和睦親鄰、繁榮社會的精神。發揚客家精神,於社會進步,於民族發展,於家庭和睦,於個人上進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葉志茹先生在《淺談客家精神及其形成》一文中把客家精神概括成:一是百折不撓、銳意進取;二是艱苦創業、奮鬥求新;三是愛國愛族,精誠團結;四是崇文尚武、器重名節;五是敬老愛幼、繼祖崇宗;六是勤儉持家、樂善好施;七是追求革命、主持正義;八是為人忠誠,耀祖光宗
許多客家研究人士對客家精神進行過大量的探討和描述,其獨特性和高尚性受到中外人士所公認。客家精神的形成是在獨特的社會環境和獨特的歷史淵源中,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在不斷的推陳納新的過程中形成的。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也為中華族的歷史增添了光輝的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