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秋剛

宗秋剛

宗秋剛,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長江學者,在希臘科孚島召開的歐洲空間局Cluster發射十周年紀念會議上,獲得歐洲空間局頒發的“傑出科學家”獎,成為中國首位獲此榮譽的科學家。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宗秋剛
性別:男
出生地:江西南昌
學歷:博士
職業:北京大學空間科學與探測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德國Max-Planck博士

個人履歷

畢業於四川大學,1989-1991年赴南極考察;
1994年赴德國留學,1999年獲得Max-Planck博士學位;
2005海外青年合作基金獲得者(B類);
2006受聘為國家教育部第八批“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聘任崗位:空間物理。
2010年10月,宗秋剛教授在希臘舉行的Cluster衛星在軌10周年紀念大會上,榮獲歐洲空間局頒發的“傑出科學家”獎,成為中國首位獲此榮譽的科學家。
現在從事空間物理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擔任美國宇航局和歐洲空間局Cluster等6個大型國際空間計畫的合作科學 家;並積極參與中國國家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畫
擔任國際空間科學領域3個雜誌的編輯和副編輯。
在國內外主要的空間物理學術刊物如JGR、GRL等發表SCI論文140餘篇,迄今論文已被SCI引用1120次以上。

成就與榮譽

發表論文

不完全統計:
謝倫、濮祖蔭、周煦之、傅綏燕、宗秋剛, 磁暴環電流形成過程, CHINESE SCI BULL 49, 2004 濮祖蔭、史全岐、肖池階、傅綏燕、張慧、宗秋剛、劉振興, 渦旋重聯的Hall-MHD模擬及其在高緯磁層頂的套用, SCI CHINA SER E 34, 2004 B.Wilkcn、傅綏燕、宗秋剛、郭建廣、劉紹亮, THE MAGNETIC STORM RESULTED FROM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OF FEBRUARY 21, 1994, Chinese J Space Science 22, 2002 [ISI:01097294] B.Wilken、傅綏燕、黃宗英、濮祖蔭、宗秋剛, Escape of Magnetosperic O+ Oxygen Ions Into the Magnetosheath: Mechanism and Effects, Chinese J Space Science 21, 2001 [ISI:00743042] 余彬、葉宗海、濮祖蔭、傅綏燕、宗秋剛, AURORAL PARTICLE PRECIPITATION AND ITS SPECTRA TRANSPORT IN THE ATMOSPHERE IN ANTARCTIC REGION, Chin J POLAR RESEARCH 11, 1999 [ISI:00100611]

科研成果

宗秋剛教授領導的科研組揭示了“殺手電子”的產生機制:
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雜誌上發表文章,揭示了地球磁層空間中殺手電子的產生機 制,該成果被歐州空間局在2010年3月11日作為頭條科學新聞公布,並在面向大眾的歐州空間局網站和面向科學界網站的同時報導。宗秋剛關於在地球磁層空間中“殺手電子”產生機制的科研成果被歐空局評為Cluster衛星在軌10年來的五大里程碑式的科學成果。同時,此成果還入選了英國皇家學會關於歐空局Cluster衛星的四大突出成果。歐空局的Cluster計畫涉及全球1000餘位科學家,通過建立發表高水平文章的資料庫和研究成果庫,按照10年以來論文發表數量和研究成果排名,前5名科學家獲此殊榮,宗秋剛以16篇第一作者文章排名第一。其餘4名獲獎者分別為:英國盧瑟福實驗室Malcolm Dunlop教授和Andrew Fazakerley博士,奧地利空間研究所博士Rumi Nakamura,德國不倫瑞克技術大學教授Y. Narita。

講授課程

地球科學概論(本科)
磁層物理(本科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