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文集

宗璞文集

宗璞文集,書名。全套書共分四卷。第一卷收宗璞散文九十六篇;第二卷收宗璞短篇小說二十五篇,中篇小說一篇;第三卷收宗璞長篇小說《南渡記》;第四卷收宗璞中、短篇童話二十篇;新詩三十六首,舊詩十六首;評論十六篇,創作談十二篇。另有譯作十一篇。宗璞,原名馮鍾璞,當代女作家。她的作品細膩。抒情,具有魅力,耐人尋味。宗璞從事外語工作多年,閱讀外國作品很多,她吸收了外國語言一些長處,家學又有淵源,中國古典文學的修養也很好。宗璞的語言,出自作品的內容,出自生活。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宗璞,原名馮鍾璞,當代女作家,系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還曾用過綠繁、任小哲、豐非等筆名。1928年生於北京,抗戰期間在昆明讀書。抗戰勝利後回到北京。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國文學系,曾在全國文聯《文藝報》《世界文學》等單位工作。主要作品有《紅豆》《弦上的夢》等短篇小說;《西湖漫筆》《暮暮朝朝》等散文;《尋月記》《吊竹蘭和蠟筆盒》等童話。她的作品細膩。抒情,具有魅力,耐人尋味。她的散文集《丁香結》榮獲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新時期散文集嘉獎。作家孫犁在《肺腑中來》一文中評論她的作品說:“宗璞的文學,明朗而含蓄,流暢而有餘韻,於細膩之中注意調節。每一句的組織,無文法的流略,每一段的組織,無浪費或蔓枝。可以說字字錘鍊,句句經營。……這也和她的文學修養有關。宗璞從事外語工作多年,閱讀外國作品很多,家學又有淵源,中國古典文學的修養也很好……宗璞的語言,出自作品的內容,出自生活。她吸收了外國語言一些長處,絕不顯得生硬,而且很自然。她的語言,也不標新立異,是在前人的基礎之上,有所創造,有所發展。”

本套書共分四卷,第一卷收宗璞散文九十六篇。其中大部曾編入《丁香結》、《宗璞散文選集》、《鐵簫人語》等散文集。第二卷收宗璞短篇小說二十五篇,中篇小說一篇。短篇小說幾乎已是全部,曾結集為《風廬故事》。第三卷收宗璞長篇小說《南渡記》。這是作者迄今寫出的唯一的長篇小說。它是總名為“野葫蘆引”的多卷本的第一卷。第四卷收宗璞中、短篇童話二十篇;新詩三十六首,舊詩十六首;評論十六篇,創作談十二篇。另有譯作十一篇。

作者簡介

宗璞(1928—),原名馮鍾璞,祖籍河南唐河,生於北京。乃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之女,幼承家學,抗戰勝利次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後曾就職於中國文聯及編輯部工作。又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

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成名作為1957年的短篇小說《紅豆》。新時期她開始大量發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三生石》(獲第 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童話《總 鰭魚的故事》(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蝸居》、《我是誰》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南渡記》,1996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來又抱病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

編輯推薦

.

目錄

《宗璞文集》第一卷

《宏藝文庫》出版前言

答問:我為什麼寫作——代自序

第一卷說明

一、“花朝節的紀念”

柳信

水仙辭

哭小弟

霞落燕園

九十華誕會

憶舊添新

小東城角的井

對《梁漱溟問答錄》中一段記述的訂正

一九六六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

心的囑託

三松堂斷憶

悼張躍

星期三的晚餐

三松堂歲暮二三事

京西小巷槐樹街

《叢竹間燕園的家書》讀後

花朝節的紀念

今日三松堂

一九九三年歲末五日記

道具

夢回蒙自

二、“我愛燕園

一年四季

暮暮朝朝

熱土

湖光塔影

廢墟的召喚

螢火

紫藤蘿瀑布

丁香結

秋韻

我愛燕園

燕園石尋

好一朵木槿花

燕園碑尋

燕園樹尋

報秋

燕園墓尋

燕園橋尋

送春

松侶

促織,促織!

三、“三千里地九霄雲”

四、“他的心在荒原”

五、“風廬茶事”

六、序跋

《宗璞文集》第二卷

《宗璞文集》第三卷

《宗璞文集》第四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