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落燕園

霞落燕園

《霞落燕園》,作者:宗璞,由作家出版社 於2005年出版,本書我社重點書系"當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庫"之一,作者宗璞為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得主。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霞落燕園

本書我社重點書系"當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庫"之一,作者宗璞為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得主。

精選了宗璞幾十年創作中最精彩,最能反映其生活及創作印跡的作品。其中最為感人的是其充滿感情地回憶敘述其父--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其母、其弟(著名飛機強度專家)以及北大燕南園一些著名人物,如朱光潛等十餘位人物的生活和交往,還有與聞一多次子的交往,反映了兩代人的深厚友誼,感人至深。

編輯推薦

本書不僅藝術性強,還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宗璞,現代女作家。原名馮鍾璞。原籍河南省唐河縣。1928年7月生於北京。十歲時隨家庭南遷到昆明,上過南菁國小和西南聯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外文系,後轉人清華大學外文系,1951年畢業。曾任《文藝報》、《世界文學》等刊物編輯。1981年調到外國文學研究所英美文學研究室。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寫有《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等小說。196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為會員。1982年加入國際筆會為會員。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經澳中理事會、英中文化協會邀請,於1981、1984年訪問澳大利亞與英國。現列入1986年國際名人錄和國際著名作家名人錄。主要作品有:《弦上的夢》(1978年12月《人民文學》),《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說散文選》(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丁香結》(1986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等。其中《三生石》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童話《總鰭魚的故事》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目錄

我愛燕園

九十華誕會

柳信

哭小弟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日

霞落燕園

對《梁漱溟問答錄》中一段記述的訂正

一九六六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

水仙辭

燕園石尋

燕園樹尋

燕園碑尋

燕園墓尋

燕園橋尋

三松堂斷憶

悼張躍

我的澳大利亞文學日

安波依十日

寫故事人的故事

——訪勃朗特姊妹的故居

他的心在荒原

——關於托馬斯·哈代

看不見的光

——彌爾頓故居及其他

紫藤蘿瀑布

丁香結·未解的結

好一朵木槿花

恨書

賣書

樂書

酒和速食麵

風廬茶事

從粥療說起

報秋

送春

貓家

客有可人

藥杯里的莫扎特

……

書摘

我愛燕園

考究起來,我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學生,也從未在北大任教或兼個什麼差事。我只是一名居民,在這裡有了三十五年居住資歷的居民。時光流逝,如水如煙,很少成績;卻留得一點刻骨銘心之情:我愛燕園。

我愛燕園的顏色。五十年代,春天從粉紅的桃花開始。看見那單薄的小花瓣在乍暖還寒的冷風中輕輕顫動,便總為強加於它輕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實是僅次於梅的先行者。還沒有來得及為它翻案,不要說花,連樹都難逃斧鉞之災,砍掉了。於是便總由金黃的連翹迎來春天。因它可以入藥,在校醫院周圍保住了一片。緊接著是榆葉梅熱鬧地上場,花團錦簇,令人振奮。白丁香、紫丁香,幽遠的甜香和著朦朧的月色,似乎把春天送到了每人心底。

綠草間隨意塗抹的二月蘭,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那是野生的花,淺紫摻著乳白,仿佛有一層亮光從花中漾出,隨著輕拂的微風起伏跳動,充滿了新鮮,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機。簡直讓人不忍走開。紫色經過各種變遷,最後便是藤蘿。藤蘿的紫色較凝重,也有淡淡的光,在綠葉間緩緩流瀉,這時便不免驚悟,春天已老。

夏日的主色是綠,深深淺淺濃濃淡淡的綠。從城裡奔走一天回來,一進校門,綠色滿眼,猛然一涼,便把煩惱都拋在校門外了。綠色好像是底子,可以融化一切的底子,那文眼則是紅荷。夏日荷塘是我招待友人的保留節目。鳴鶴園原有大片荷花,紅白相間,清香遠播。動亂多年後,尋不到了。現在勺園附近、朗潤園橋邊都有紅荷,最好的是鏡春園內的一池,隱藏在小山之後,幽徑曲折,豁然得見。紅荷的紅不同於桃、杏,鮮艷中顯出端莊,就像白玉蘭於素靜中顯出華貴一樣。我曾不解為什麼佛的寶座做蓮花狀,再一思忖,無論從外貌或品德比較,沒有比蓮花更適合的了。

秋天的色彩令人感到充實和豐富。木槿的花有紫有白,紫薇的花有紫有紅,美人蕉有各種顏色,玉簪花則是玉潔冰清,一片純白。而最得秋意的是樹葉的變化。臨湖軒下池塘北側一排高大的銀杏樹,秋來成為一面金色高牆,滿地落葉也是金燦燦的,踩上去不由生出無限遐想。池塘西側一片灌木不知名字,一個葉柄上對稱地生著秀長的葉子,著雨後紅得格外鮮亮。前年我為它寫了一篇小文《秋韻》,去年再去觀賞時,卻見樹叢東倒西歪,讓人踩出一條路。

P1-2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