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道書院

宏道書院

宏道書院位於陝西省三原縣城北,是陝西省明、清四大書院之一,由三原人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戶部尚書)於弘治七年(公元1494)創辦。書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積8畝,院內栽植松柏,花木蔥鬱,現存日式教學樓一座,房舍建築堅固,雕刻細膩,氣勢恢宏。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圖)宏道書院(圖)宏道書院

宏道書院位於陝西省三原縣城北,是陝西省明、清四大書院之一,由三原人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戶部尚書)於弘治七年(公元1494)創辦。書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積8畝,院內栽植松柏,花木蔥鬱,現存日式教學樓一座,房舍建築堅固,雕刻細膩,氣勢恢宏。

建築結構

書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積8畝,院內栽植松柏,花木蔥鬱,現存日式教學樓一座,房舍建築堅固,雕刻細膩,氣勢恢宏。書院曾培養了于右任李儀祉吳宓茹欲立等一批精英學子。

建造過程

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王承裕(三原北城人)中進士,其父王恕(明廷兵部尚書)致仕歸里,父子協力將僧舍改建為宏道書屋,次年擴建為書院。

歷史

王恕為關學三原學派創始人,王承裕幼承家學,父子被譽為關學翹楚。高陵呂楠(涇野)、三原馬理(溪田)、雒昂(三谷)等三秦名士皆出於宏道門下,由是名聲大振。

到了清代,宏道書院更成為西北學界之旗幟,省學衙署設三原,府考亦在宏道書院舉行。光緒26年(公元1900),書院改名宏道高等學堂,倡導新學,注重經世致用,造就了于右任、李儀祉、吳宓、張奚若、范紫東、張季鸞等一批海內外知名的民主革命先驅及專家學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陝西派遣官費留日學生30名,宏道學堂即占半數。

民國時改為陝西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後改稱陝西第三職業學校、工業職業學校。解放後改為水利學校(後遷楊凌)、三原縣教師進修學校,2005年交三原縣文物旅遊局管理。

概述

位於陝西三原。原名弘道書院。明弘治九年(1496)邑人兵科給事王天宇建於永清坊。外為牆,門額為“仰高”。重門額為“恭敬”,內為小牆三,其門額為“中立”。內為弘道堂,後為考經堂,又後為春光亭,前東西建學舍各11楹。考經堂之東為清風軒,西為明月庵,門額為“忠孝”。堂稍後東北隅為清峪草堂,西北隅為嵯峨山房。草堂之門額為“臥雲”,山房之門額為“立雪”。其學舍東名“遜志”,西名“省身”。草堂前有甓石池以洗硯,名“雲沼”。書院成,即立教規20條,明德、學道以及遊藝、會食,皆有規矩。考經堂存書數千卷。諸生有堂上生、堂外生之別,二生依成績可升降。副使王雲鳳為之作記。清代因避乾隆皇帝名諱,改名“宏道”。道光十年(1830)督學周之楨重修並作記。二十二年督學沈兆霖又倡新建東廟號舍40間。同治十二年(1873)督學許振褘補修。次年督學吳大澂籌增膏火。光緒二十八年(1902)督學沈衛改為宏道高等工業學堂,又並味經、崇實兩書院書籍款項。宣統初,學政余堃改為宏道中等工業學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