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食慾症

完美食慾症

“完美食慾症”(Orthorexia nervosa),一種追求吃“健康食品”或者“乾淨食品”的心理疾病。中文其它譯法還有:健康食品症、健康食品強迫症。完美食慾症的概念1997年由美國醫生史蒂文·布拉特曼率先提出。雖然在臨床上它並不是一種疾病,但正在引起各方的重視。

概述

完美食慾症完美食慾症
早在20世紀90年代——1997年,美國醫生史蒂文·布拉特曼博士用希臘語定義了一個非官方概念:“完美食慾症”(Orthorexianervosa),一種急於吃“健康食品”或者“乾淨食品”的心理疾病。中文其它譯法還有:健康食品症、健康食品強迫症。 

過度痴迷於所謂的健康食品,為了吃得健康而嚴格控制飲食和種類直到偏執的程度,從而使身體處於危險狀況的症狀,世界衛生組織把這種症狀定義為健康食品痴迷症。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大約有28%的人口患上了這新的飲食失調症。

主要症狀

完美食慾症其症狀表現為過度痴迷於所謂的健康食品,為了吃得健康而嚴格控制飲食和種類直到偏執的程度,從而使身體處於危險狀況。完美食慾症患者追求天然且不會令體重超標的食品。他們拒絕攝入動物脂肪、化肥種植產品和包裝產品,最終導致身體缺少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造成營養不良並由此引起代謝失調。而40歲以上婦女最容易患此症。

有些人整天如饑似渴地搜尋各種“有利於”身體健康的飲食資訊,而且嚴格地照辦,有的還因不同渠道的看似都有理的不同說法而大傷腦筋,無所適從。如每當吃飯前,總是會研究飯菜是否有所需的營養,把飲食過於“科學化”,久而久之,導致厭食,整天沒精打采,殃及健康生活。

產生原因

食品市場經營策略的誤導

完美食慾症完美食慾症
“有些東西被誤傳了,人們對什麼東西對他們真的有好處並不清楚。”澳大利亞營養師協會發言人阿蘭·巴克萊解釋說,食品的市場經營策略是要讓它們看起來比實際更有利於健康,這樣的煙幕彈模糊了人們的觀念。“健康已經成了一個大賣點,於是多數食品會宣稱對健康有好處,哪怕事實並非如此。”

現今,造成這種困惑的一個主要因素是食品的標籤。紐西蘭食品標準管理局最近對1400種超級市場食品進行的調查發現,幾乎半數在包裝上都附有營養聲明。“問題是,這些聲明只道出了事實的一半,”巴克萊說,“例如有一些食品宣稱脫脂97%,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其可能含有高度提煉的碳水化合物成分,它們不僅會給胰腺增加負擔,還會提高罹患乙型糖尿病的風險,但一般的消費者並沒有能力馬上做出這些判斷。”

健康聲明的誤導

或許更令人緊張的是像“降低膽固醇”或者“幫助減低心臟病風險”之類的健康聲明。根據2006年的報告,大多數聲明都與心血管疾病、熱量、癌症和體重控制相關,這困擾著一些消費者權益監督組織。“我們反對在食物包裝上使用營養和健康聲明,因為它們引導人們相信這些食物是更健康的產品,而實際情況並不盡然。”食品政策專員克萊爾·休斯說。消費者監督組織也將注意力轉移到“無谷蛋白”、“無發酵”和“無奶製品”等日益龐大的食物隊伍上。這些眾所周知的食品,經常傲然占據著健康食品貨架的某個位置,不管它們的脂肪的真實成分是多少。悉尼皇家阿爾弗雷德王子醫院過敏科的洛布萊博士認為:“人們都在爭搶這類食品,把它們當作健康的選擇。在20世紀60年代,"惡魔"是酵母,幾年前是乳糖,現在又是谷蛋白。”

媒體影響

英國國家進食障礙研究中心專家德安娜·傑德說“完美食慾症”在年輕人中增多趨勢明顯。她認為大量所謂健康食品的信息充斥在電視、雜誌、網際網路上,更容易影響以至誤導年輕人。

不良後果

一方面,只進食綠色蔬菜可能導致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物質,造成營養不均衡,由此引起代謝失調甚至早衰;另一方面,過於偏執地追求與痴迷,導致嚴重的“綠色”迷信心理,表現為神經過敏、精神不振。

專家建議

美國醫生史蒂文·布拉特曼醫生說:“不要只聽信名人或者健康專家的話,不要把飲食當作生活的重點。與其自己在家吃甘藍,不如和朋友一起分享比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