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育仁思想評傳

宋育仁思想評傳

《宋育仁思想評傳》,作者黃宗凱,由西南交大 於2007-12-1出版。描述的是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國的有識之士和愛國知識分子,秉承“經世致用”的愛國傳統,“睜眼看世界”,在“師夷長技以制夷”號召下,向西方學習,艱辛地探索著救亡圖存之道。宋育仁就是其中的一分子,他是四川愛國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他就是19世紀裡我們不應忘記的人。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宋育仁思想評傳宋育仁思想評傳
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國的有識之士和愛國知識分子,秉承“經世致用”的愛國傳統,“睜眼看世界”,在“師夷長技以制夷”號召下,向西方學習,艱辛地探索著救亡圖存之道。宋育仁就是其中的一分子,他是四川愛國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他就是19世紀裡我們不應忘記的人。

宋育仁(1858—1931),字芸子,號芸岩,晚號復庵、道復,四川自貢市仙市鎮人(原屬富順縣)。是清末“新學巨子”,維新思想家,其思想涉及政治、法律、經濟、文化教育、出版、軍事外交等諸多領域。1885年,當在書院學習的廖平寫出《今古學考》,主張尊今抑古、托古改制時,宋育仁也寫出《周禮十種》。其中的《周官圖譜》,為托古改制提供了藍圖,這比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早了10年。

宋育仁是近代最早以“托古改制”為幌子,以“復古即維新”為號召,主張系統學習西方的維新思想家,被時人稱為“談新政最早”者之一。出使歐洲的經歷及其深厚的國學功底,使宋育仁的思想具有同時代的一般思想家所不能企及的深邃。

宋育仁因在川舉辦商務,創辦了《渝報》、《蜀學報》,創建了蜀學會,主講資州藝風書院,掌尊經書院,總纂《四川通志》和《富順縣誌》,並留下《時務論》、《採風記》、《經世財政學》等大量的著述,是清末民初四川著名的思想家、學者,被譽為四川“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川工商業創始人和報業鼻祖。

目錄

序篇

一、宋育仁其人(代序)

政治篇

一、宋育仁變法思想

二、宋育仁對西方議會制的追求

三、宋育仁吏治思想

法律篇

一、宋育仁法制思想

經濟篇

一、宋育仁理財思想

二、宋育仁幣制改革思想

三、宋育仁“本農食”思想

四、宋育仁興商思想

五、宋育仁興工思想

軍事與外交篇

一、宋育仁軍事防禦策略

二、宋育仁外交思想

文化教育篇

一、宋育仁教育思想

二、宋育仁編輯出版思想

附篇

一、宋育仁年譜

二、宋育仁論著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

一、宋育仁其人(代序)

入仕與維新實踐

年近而立之年的宋育仁,聲名鵲起,得到帝師翁同龠禾和工部兼禮部尚書潘祖蔭賞識。在他們的鼓勵之下,1886年,宋育仁入京參加科舉,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中進士,成為宋育仁人生一大轉折。宋育仁從信息閉塞的四川來到京師,國家的政治中心城市和翰林院的氛圍,皆給他以深廣的影響。宋育仁在與京師各級官員的接觸中,尤其是與當時有維新思想的志同道合的陳熾、黃遵憲等改良人士的密切交往中,他的眼界再一次被打開,視野也更加開闊。

中法戰爭後,中國近三十年的洋務“新政”開始破產,宋育仁在反思洋務運動,批判洋務派思潮的基礎上,於1887年開始撰寫其維新變法著作——《時務論》,提出中國非改良不可的觀點。《時務論》主張在經濟方面,發展民族工業,抵制外國經濟侵略;在政治方面,主張效仿歐洲君主立憲政體,君民共治,並還詳述了軍事、文化等改良主張。

1889年,翰林院散館,宋育仁留館職授翰林院檢討。時逢光緒將行“加冠”、“大婚”與“親政”三大禮。宋育仁獻二萬餘言的《三大禮賦》,時人譽為“雅管風琴”,見者嘆為有清二百餘年,得未曾有。宋育仁少年氣盛,凡有譽之者,皆無謝詞,以故人皆愛其才而又惡其傲也。而光緒對宋育仁也頗為稱讚,命翁同龢引見。

1891年奉命典試廣西。宋育仁自京師出發,所見內地是瘡痍遍地,邊境門戶洞開。認為改革不可延緩,更不可徒作空談,應積極從實際著手,於是寫成《時務論外篇》,且於當年完成始作於1887年的《時務論》撰寫。

1892年,宋育仁上書恭親王,闡述其內政主張。力主發展工商實業,抵制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和資本輸出,並要求當政者開放新聞,發展教育,開通風氣,培養和選拔人才,求強致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