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官窯龍紋圓洗

洗口部鑲銅口,圈足露胎呈褐色,紫口鐵足的特徵十分明顯。 此洗釉色純正,造型古樸、大方,為官窯典型器物,並且印有龍紋,較為罕見。 由於青瓷胎料中含鐵量高達3.5%至5%,致使器物的口緣釉薄處呈露灰紫色,圈足底端刮釉露胎處亦呈黑褐或深灰色,形成“紫口鐵足”的特點。

官窯簡介

據此可知,北宋後期在汴京(今河南開封)設立官窯,現稱“汴京官窯”,亦稱“北宋官窯”,具體窯址至今尚未發現。宋高宗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窯,為南宋官窯。南宋官窯有二:一是“修內司官窯”,也稱“內窯”,窯址在杭州市鳳凰山下;二是“郊壇官窯”,位於杭州市南郊烏龜山一帶,亦稱“烏龜山官窯”,現珍藏在天津博物館的宋官窯龍紋圓洗就是南宋郊壇官窯的產品。

作品賞析

此件龍紋圓洗高5.6厘米,口徑19.5 厘米,足徑12.3厘米。洗壁垂直微向外撇,平底,圈足寬而淺。通體灰青色釉,青翠如玉,釉汁肥厚凝重,釉面布滿了自然天成、縱橫交錯的開片。洗口部鑲銅口,圈足露胎呈褐色,紫口鐵足的特徵十分明顯。洗內底印有一條蒼龍,其形象矯健勇猛,筆觸細微,但由於釉汁太厚,只有高光下才能顯現,更增添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之感。此洗釉色純正,造型古樸、大方,為官窯典型器物,並且印有龍紋,較為罕見。《中國陶瓷發展史》一書記載過這種官窯洗,故宮(微博)(微博)博物院也收藏了這樣一件洗子,深受清代皇室喜愛,器底刻有乾隆御題詩,可見其珍貴。

製作工藝

官窯瓷器胎土呈黑灰至黑褐色,胎較薄,施釉較厚,釉有粉青、炒米黃等多種色澤;器型除盤、碗、碟、洗等外,仿商周秦漢古銅器及玉器者甚多。
官窯青瓷的燒造追求玉質感,先低溫素燒坯,後施三至四道釉,釉厚如堆脂,再經高溫燒成,制出薄胎厚釉青瓷,釉質如美玉一般光亮瑩潤,釉面上顯露縱橫交織的開片紋,有說不盡的奧妙。由於青瓷胎料中含鐵量高達3.5%至5%,致使器物的口緣釉薄處呈露灰紫色,圈足底端刮釉露胎處亦呈黑褐或深灰色,形成“紫口鐵足”的特點。這也是官窯器物的明顯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