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帽檐洗

汝窯帽檐洗

汝窯帽檐洗是宋、元時期的一種文具,不在文房四寶之列,卻同樣是文人墨客案頭不可缺少的物件。帽檐洗是筆洗的一種,其作用為洗毛筆之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民國後已經很少有人將筆洗作為文具使用,大多作為收藏品進行收藏。

器型及特徵

汝窯,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

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汝窯以其工藝細緻,造型優美,用料講究,釉面溫潤,高雅素淨的風韻而獨具風采,在我國的青瓷發展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重要標註和里程碑。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里描述:“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道出了汝窯的一些主要特徵。

汝窯的造型與胎釉

由於宋代在一個時期內國泰民安,文化生活比較豐富,汝窯瓷器的造型也多為文化活動和日常生活服務。

汝窯瓷器造型有盤、碗、瓶、洗、尊、盞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變化較為豐富,有紙槌瓶、玉壺春瓶、膽瓶等多種。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刀筆刻畫,和印花、模印等工藝。如:天青花草紋鵝頸瓶、粉青履蓮盞托、天青蓮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龍紋缽、蓮花紋缽、輻射紋荷葉器座、輻射紋斂口花缽(藏河南),暗花雙魚盤(藏英國)。另外,在傳世品的個別器物上還出現有文字。如:“奉華”二字多見於尊、瓶、碟之上。“蔡丙”、“寧”則是見於小碟與洗上。文字雖不是裝飾,但仍提高了對器物的鑑賞意趣,其中“奉華”應是宋奉華宮的專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套盒、尊、方壺、圓壺等,還有為數不多的蓮花器座、荷葉器座、鏤孔器、鳥、龍等瓷塑工藝品。也用花、鳥、蟲、魚裝飾來滿足皇親貴族們的閒情逸趣。

汝窯瓷器胎均為灰白色,深淺有別,都與燃燒後的香灰相似,故俗稱“香灰胎”這是鑑定汝窯瓷器的要點之一。
汝窯瓷釉基本色調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俗稱“鴨蛋殼青色”,釉層不厚,隨造型的轉折變化,呈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釉面開裂紋片,多為錯落有致的極細紋片,俗稱為“蟬翼紋”。

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徵。段店窯的產品更為豐富,而且器型較大,部分帶有字款,多為民用品。

汝窯帽檐洗的基本特徵

布衣莊氏收藏的汝窯帽檐洗,直徑為15厘米,在洗的二分之一處延伸出帽檐狀,延伸最長度為2.5厘米,帽檐下有一圓柱鼻襯托。器型規整,線條流暢,釉面肥厚均勻,皸裂紋明顯,支釘處裸露的胎體呈灰白色。

汝窯帽檐洗全圖 汝窯帽檐洗全圖
支釘部點陣圖 支釘部點陣圖
汝窯帽檐洗底部圖 汝窯帽檐洗底部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