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縣

安陸縣

安陸市隸屬於湖北省,由孝感市代管,位於鄂中腹地,是楚文化發祥地,是歷史上鄖子國、安陸郡(安州)、德安府所在地。歷史上安陸古城所在地。

基本信息

面積:1355平方公里
人口:63萬
政府駐地:
郵編:
區號:
民族:
地理坐標:安陸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東經113°10′─113°57′,北緯31°04′─31°29′之間

概況

  “李白故里”——安陸市位於美麗富饒的鄂東北部。東與孝昌縣為鄰,南與雲夢縣、應城市接壤,西與京山縣相連,北與隨州市廣水市交界。東西寬60公里,南北長46公里,國土面積1355平方公里,人口63萬,轄9鎮4鄉2個辦事處1個開發區。
安陸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歷史上鄖子國安陸郡德安府所在地。碧山溳水、鍾靈毓秀。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孕育了宋代文學家宋祁宋庠孫中山執政時期曾擔任軍事秘書長的耿覲文,中國共產黨早期高級將領耿丹等歷史名人。李白杜牧蘇軾歐陽修等文人騷客也曾涉足安陸,流連忘返。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曾“酒隱安陸,求索十年”,面對安陸的美好河山,寫下了“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等百餘首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留下遺址遺蹟十多處。安陸因此被稱為“李白故里”。
安陸物華天寶,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有“中華銀杏市”之美譽。鐵、銅、鋅、五氧化二釩、礦泉水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礦泉水經國家鑑定,儲量大、品質優。銀杏、黃牛、禽蛋、白花菜、優質溳米、孛畈食用菌、南鄉蘿蔔等土特產質優價廉,飲譽中外。
安陸山奇水秀,名勝景觀及紀念地有:白兆山國家森林公園、王子山古墓葬、車蓋亭、明孔廟遺址、夏家寨遺址、曬書台遺址、胡家山遺址、新四軍第五師醫院舊址、李白紀念館、柏樹黃烈士紀念館、太白公園、解放山水上公園。
安陸交通發達,漢丹(渝)鐵路、漢十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316國道縱貫南北,安花公路、安衛鐵路橫貫東西,並與京廣鐵路、“107”國道相連線、北往襄樊210公里、南通武漢107公里,東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80公里,位於武漢、襄樊、十堰汽車走廊的樞紐地段。安陸府河大橋、府河大壩、即將建成的府河二橋連線鄉鎮東西兩大循環。漢江支流--府河流經城區三公里,河面最寬處500米,形成獨特的城區自然環境。

地圖

 

安陸縣安陸縣

行政區劃

 

安陸縣安陸縣

歷史沿革

 關於安陸的命名,歷來眾說紛紜:一是1935年《湖北縣政概況》中說,安陸地勢較高,縣以南古為雲夢澤,大概取義於“安於陸地”的意思;二是1980年《江漢考古》載有《安陸考源》一文,認為“安陸”一名起源於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占領楚郢都後,“安陸”為秦、楚接壤處,秦人為鞏固南方,必須加強前哨陣地防守,才能確保全全,於是將此取名“安陸”,意為“安全的陸地”;三是今人何光岳在《楚國滅國與移民》一文中說,公元前525年,晉國滅了陸渾這個地方,陸渾的移民逃奔楚國,被安置在鄖國故地,於是這裡便叫“安陸”,意為“安置陸人”的地方。比較三種說法,似第三種說法較為可靠。《左傳·昭公十七年》中說:“庚午,遂滅陸渾,數之以其貳於楚也。陸渾子奔楚,其眾奔甘鹿”。這說明前人確有陸渾的遺民奔楚的記載。
安陸歷史悠久,據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編年記》的記載,證明在戰國晚期,“安陸”之名稱已經出現。
在夏、商 時代,天下分九州,安陸屬古荊州之域。周為鄖子國。春秋戰國時期 ,安陸為楚國屬縣,秦統一天下後分楚為4郡,安陸為南郡之地。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漢分南郡置江夏郡,取漢水與夏(沔)水在郡境匯合之意。安陸為江夏郡屬縣,漢之安陸縣包括安陸、雲夢、應城三縣及漢川、孝感、黃陂、漢陽等縣之各一部分。三國初期,安陸屬吳,後屬魏,隸江夏郡。兩晉紛更,安陸皆為江夏郡治。惠帝永興三年(306年)析安陸東境為灄陽縣(今黃陂地);東晉析沙羡、安陸兩縣地復置沌陽縣(今漢川縣南)。南北朝時代,安陸先後隸郢州、司州、南司州,至陳太建十二年(580年)改安陸郡置南司州,安陸為屬縣,後鏇入北周。隋開皇三年(583年),隋廢郡,置鄖州總管府。594年廢鄖州總管府,仍置安陸郡,治安陸,安陸為屬縣。大業二年(606年),改京池縣為吉陽縣,不久省入安陸縣。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安陸郡為安州,置總管府;624年改為大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年)安州隸淮南道,629年罷都督府。以後尋復尋罷。開元年間,安陸仍置都督府,天寶元年(742年)改安州為安陸郡,置都督府。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安州都督府。貞元三年(787年)安州隸山南東道。五代後梁,置宣威軍,置節度使。後唐更名安遠軍節度使。後晉又罷軍為防禦州,後又復為安遠軍。後漢仍為安遠軍。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復罷軍為防禦州。至宋建隆元年(960年)復為安遠軍節度使,隸荊湖南北路。天聖六年(1028年)隸京西路。慶曆元年(1041年)還隸荊湖南北路。宣和元年(1119年)昇州為府,於安陸置德安府。德安府領安陸、應城、孝感、應山、雲夢5縣。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安陸為德安府漢陽鎮撫使治所。紹興三年(1133年)德安府仍隸荊湖北路,治安陸。鹹淳七年(1271年)德安府徙治漢陽城頭山,安陸縣治隨之僑置。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安陸仍為德安府治,隸荊湖北道宣慰司,至1278年,析應山縣隸隨州,府領四縣,即安陸、孝感、應城、雲夢,州領二縣,即隨縣、應山縣。1281年罷宣慰司,德安府直隸鄂州行省,為散府。1293年改隸黃州路,後復隸湖北道宣慰司。明洪武元年(1367年),安陸縣屬德安府,其時,德安府領安陸、雲夢、應城、應山、隨州,隸湖廣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為州,隸黃州府,11月屬武昌府。1380年復升為府,治安陸,隸湖廣布政使司武昌道。1391年改屬河南布政使司,未久還屬湖廣布政使司。萬曆三十六年(1068年)隸荊西道。清,康熙三年(1664年),安陸為德安府治,屬湖北布政使司,隸漢黃德道。
中華民國時期,1912年沿襲清制。1913年屬湖北省江漢道。1928年裁道,安陸屬湖北省直轄。1932年屬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1936年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38年,縣城淪於日本侵略軍,國民黨縣政府遷於三里店西北圍嶺的凌氏祠,後遷龍窩寺。1945年冬遷回縣城直至安陸解放。抗日戰爭初期,安陸北部為中共安北工作委員會,西部為中共安(陸)隨(縣)工作委員會所轄;1942年以後,以府河為界,河東屬安(陸)應(山)縣,河西屬京(山)安(陸)應(城)縣,均隸豫鄂邊區第二行政專員公署。
1949年,安陸解放,成立安陸縣人民政府,屬孝感專署。1959年,孝感專署與武漢市合併,安陸縣隸屬武漢市。1960年8月,雲夢縣併入安陸,為安陸縣,治安陸。1961年6月,孝感專署與武漢市分治,安陸屬孝感專署。1961年11月,安陸與雲夢分治,仍屬孝感行署。1987年9月,國務院批准安陸撤縣設市,自1988年1月起行使市建制職能。

(安陸市黨史方誌辦公室 供稿)

地理氣候

 安陸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東經113°10′─113°57′,北緯31°04′─31°29′之間。東與孝昌縣為鄰,南與雲夢縣、應城市接攘,西與京山縣相連,北與隨州市、廣水市交界。距省會武漢市110公里,距襄樊市220公里。面積1355平方公里,人口63萬。轄9鎮4鄉2個辦事處和一個開發區。
安陸市地處桐柏山、大洪山余脈的丘陵與江漢平原北部交匯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丘陵崗地,占總面積的90%,南部為河谷平原。主要河流有溳水。安陸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徵為春秋短、冬夏長,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6.0℃,一月份平均氣溫為2.8℃,七月份平均氣溫26.1℃,安陸市最為突出的氣象災害天氣是倒春寒、雷雨、大風、乾旱等。

自然資源

 一、土地資源
湖北省安陸市位於鄂東北丘陵與江漢平原的交匯處,地跨東經113度19分—113度57分,北緯31度04分—31度29分。東接孝昌縣,南臨應城市、雲夢縣,西鄰京山縣,北靠隨州市、廣水市,東西寬約60公里,南北長46公里,漢十高速,107國道,漢丹鐵路從境內穿過,交通便利。
全市土地總面積13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167.09公頃,占土地面積的37.1%,園地面積917.6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4%,林地面積29498.7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1.7%,城鎮、村莊、工礦用地面積為13171.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7%,交通用地面積為1651.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水域面積為17161.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7%,未利用面積為22725.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7.2%。.
二、礦產資源分布集中
本區域內已發現的礦產有鐵、釩、銅、鉛、鋅、銀(金)、鈾、重晶石、黃鐵礦(硫)、磷、河砂、型砂、石灰石、白雲石、及礦泉等17種,共有產地32處(不含鈾礦29處),目前僅仁和店銅礦的遠景儲量(D級)被列入湖北省礦產儲量平衡表。其特點表現如下:
1.金屬礦產分布以北部丘陵為主,非金屬礦產分布以府河平原為主。
我市礦產資源中的鐵、釩、銅、鉛、鋅、重晶石等主要分布在孛畈、趙棚等北部丘陵地區、型沙、礦泉水主要產於府河平原。
2.礦產儲量具有一定規模
由於地質工作程度低,發現的32處礦藏,真正探明儲量的礦點並不多,但作過儲量測算的礦產有一定規模。如:桐樹嶺釩礦。V2O5≥0.5%,礦層最低可采厚度0.7米,夾石剔除厚度0.7米。礦石的體重測定為2.2,儲量計算結果求得平均品位0.76%,V2O5遠景儲量8.31萬噸,屬中型規模礦床。仁和店銅礦床,是我市唯一列入全省(D級)儲量平衡表的礦種,銅礦體的平均品w94%,最高含銅17.6%,最低小於0.5%,僅仁和山礦段的9號礦床,儲量為427.52噸,為小型礦床;重晶石已知有中型礦床一處,礦點四處,礦石儲量為40.98萬噸,達中型礦床規模;黃鐵礦遠景儲量333萬噸,為中型礦床;我市造型用砂、石灰石、玄武岩也十分豐富。
一種礦產往往有多種金屬伴生,在釩礦中,伴生有銀,但含量低,一般為3-5克/噸,個別達到10-20克/噸;在銅礦中也含銀約9-37克/噸,還伴生有釩、鋅、鎵等;在鉛礦中不僅含方鉛礦,還含有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含石英、重晶石;在鈾礦中,伴生有釩礦產出,局部尚見含瀝青鈾礦灰岩;重晶石礦中,伴生有鉛、銅。所以,開採我市礦產資源,必須注意綜合利用。
3、礦產資源類型劃分
根據礦產資源規模和可開發利用情況。大致分為三類:
一類是有一定規格,質量好。這類資源有釩礦、重晶石礦和礦泉水。
二類是規模較大,這類礦有:黃鐵礦、銅礦、石煤等。
三類是規模小,如:鉛礦等。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景點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歷史名人

 

安陸縣安陸縣

相關圖片

 

安陸縣安陸縣安陸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