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莎社

安莎社

安莎社為義大利全國報業聯合社的簡稱,是義大利最大的通訊社,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羅馬。使用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英語對外發布新聞和評論文章。

安莎社概述

義大利全國報業聯合社的簡稱。義大利報業合辦的通訊社,國際性通訊社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占領義大利後,原受法西斯政府控制的斯蒂法尼電訊社被解散,義大利12家重要日報於1945年 1月13日聯合創辦了安莎社。股東為出版50家日報的46家出版公司。總社設在羅馬。1988年在義大利各地設有18個分社,國外有89個分社和記者站。有記者、編輯 471人。每天用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5種文字播發國內、國際新聞2000多條,約75萬字。國內訂戶上千家,國外訂戶包括報紙、廣播電台、電視台和通訊社共 329家。

發展歷程

安莎社成立於1945年1月13日,15日開始發稿。當時股東只有12家報社。

1946年,記者、編輯和其他工作人員總共214人,只在紐約有一名駐外記者。當時的國際新聞主要採用路透社(從1945年起)和法新社(從1947年起)的,同時還同南通社、塔斯社等交換新聞。如今的安莎社在國內共有18個分社,設在18個大區首府:安科納、波洛尼亞、卡利亞里、卡坦扎羅、佛羅倫斯、熱那亞、阿奎拉、米蘭、那不勒斯、巴勒莫佩魯賈、波坦察、羅馬(兼管拉齊奧和莫利塞兩個大區)、都靈、特蘭提諾——阿爾托——阿迪傑(主管波爾薩諾和特蘭托兩省)、的里亞斯特和威尼斯。

設備

安莎社採用先進的電腦設備後,財政更加困難,1981年財政赤字從上一年的18億里拉猛增到30億里拉(這一年的財政決算達400億里拉)。從七十年代後期,安莎社進行體制改革,加強了經營管理,增設行政社長、總會計師、業務室主任、人事處長等職務,同時加強新聞推銷工作,以保證財政的收支平衡。據那塔里介紹,安莎社今天的狀況已經大為好轉,不再為經濟問題所困擾。但與其它西方著名通訊社相比,外派記者仍是最少的。北京分社只有那塔里一名記者,讓人多少感到意外。當然,從另一方面看,也凸顯了其工作的高效
安莎社安莎社

同中國關係

安莎社同包括新華社在內的中國多家媒體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1963年他們同新華社簽訂了互相提供新聞圖片的契約,1971年互派常駐記者,1978年又簽訂了新聞合作協定。安莎社前社長塞爾焦·萊普里和前董事長格朗佐托曾先後數次訪問新華社。新華社幾任社長穆青、郭超人和田聰明也不止一次訪問過安莎社。

早在1968年,安莎社就建立了駐北京分社,據說第一位駐京記者是一位年逾花甲且十分能幹的老頭,正是由於他的不懈努力,建社初期千頭萬緒的工作都被輕易化解。那時,現任社長那塔里剛剛進入安莎社,開始了報導國際新聞的第一步。

安莎社大樓安莎社大樓

那塔里,是那種典型的亞平寧漢子——身材高大,鬍子拉碴,還帶有招牌式的神秘的微笑。那塔里1951年出生在羅馬。他出生的年代正是安莎社建立並迅速發展的時期。但是由於長期財政困難,該社的壯大受到很大的制約。直到1980年,它才開始使用電子設備。而採用電腦儲存資料則到1982年5月才實現,這不僅大大落後於路透社(1969年採用),合眾國際社(1971年採用)、美聯社(1972年採用)和法新社(1973-1976年採用),甚至比埃菲社(西班牙)和德新社都要晚。

報導態度

安莎社對中國的報導是比較客觀的。前社長萊普里在訪華後曾說:“中國小孩的臉蛋是圓圓的,表明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否則,小孩的臉蛋應該像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窮孩子那樣消瘦或乾癟。”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安莎社將有關中國的報導和文章彙編成書,取名為《六個月改變了中國》,充分體現了該社對中國的友好感情。
上世紀90年代初,西方國家曾聯手制裁中國。當時的義大利總理安德列奧蒂以政治家的戰略眼光和務實的態度,率先打破僵局訪問中國,成為制裁以來西方大國中首位訪華的政府首腦。他的這一舉動在整個西方世界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其它國家遂紛紛效仿,爭相派員訪華,制裁堡壘從此打破。對於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安莎社也作了積極的詳盡的報導。

配圖

相關連線

著名通訊社

通訊社是以採集和發布新聞為主要職能,以報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為主要對象的新聞機構。比如新華社等。本期任務讓我們來盤點各地著名的通訊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