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績溪縣龍川村

安徽績溪縣龍川村

安徽績溪縣龍川村是中國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瀛洲鎮下轄的一個村。該村是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的祖居之地。該村胡姓歷史名人眾多,如唐代胡宓,宋代胡舜陟,明代胡富、胡宗憲,清代胡開文、胡雪岩。龍川村境內有多處胡姓祠堂,為古徽州文化的代表。龍川村被稱為最美麗的鄉村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安徽績溪縣龍川村是位於皖南績溪縣胡姓聚族而居的船形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傳至“錦”字輩已有48世。這裡有千迴百轉的古廊橋、有歷經千年的古祠堂,有一門三尚書的古牌坊,有千嬌百媚的水街、有三江匯流的園林水口。眾多徽文化遺存在這徽風古韻里、意境田園中得到有序傳承。

歷史

績溪縣龍川村

據歷史記載,龍川是坑口村的古稱。村前有龍鬚山,村中有一條小溪(稱川)穿村而過,古稱龍川。後人認為小溪(又稱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龍可以暢溪,故改為坑口。這個傳說至今仍在百姓中流傳。

據《龍川胡氏宗譜》記載:始祖胡炎,原居山東青州濮陽(今屬河南),東晉大興四年(公元318年),刺封散騎常侍兼中領軍隨元帝南下,鎮守歙州(今歙縣)。後於鹹康元年(公元335年)元月,與績溪華陽女王氏結為連理,並於兩年後遷居此地。經1600多年,傳至當今的“錦”字輩,計歷48世。

人口及資源

龍川村 龍川村

龍川村

龍川村位於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城東11公里,由原坑口、滸里、橫川3個村合併而成。根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村轄7個村民組,731戶,2316人。該村設黨總支部,下轄3個支部,有黨員98名。

龍川村域面積1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2.26萬畝,水田1396畝,茶園面積620畝。

該村是一個“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典型山區村。 農業經濟以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收入主要來源於傳統農業產品種植、竹筍兩用林、茶葉及外出務工收入。

龍川村交通便利,“績胡公路”穿境而過,至2009年6月,屬於省二級公路的華龍公路正在拓寬改造。

文化名人

龍川村 龍川村

龍川村

唐代,績溪出了個散騎大將軍胡宓;

宋代,出了個以兩劾秦檜而名垂青史的監察御史胡舜陟;

明代該村發展到了一個鼎盛時期,曾有10多人中進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中戊戌科進士官至太子少保和南京戶部尚書的胡富;60年後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中戊戌科進士、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的胡宗憲。

清代,出了徽墨名家胡開文、紅頂商人胡雪岩;

近代出了著名學者胡適;

當代,出了國家主席胡錦濤。

景點

胡氏宗祠

龍川胡氏宗祠 龍川胡氏宗祠

龍川胡氏宗祠

主詞條:龍川胡氏宗祠

龍川胡氏宗祠享有“木雕藝術博物館”和“民族藝術殿堂”的美譽,被建築專家稱為“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完整之好、裝飾之美、天下第一”,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胡氏宗祠始建於宋代,明代嘉靖年間胡宗憲倡導捐資修建,清光緒24年(1898年)再次大修,總面積達1564平米,集徽派磚、木、石三雕和彩繪於一體,尤以600多件木雕部件最為精湛。

尚書府

譽稱“徽州第一家”的龍川胡宗憲尚書府,座落在安徽績溪龍川村中央,從胡宗憲至胡氏“炳”字輩共12代人曾在此居住。

龍川胡宗憲尚書府,粉牆黛瓦,綠水環繞,如詩如畫。占地3000平方米,內設從善堂、官廳、梅林亭、胡氏家井、繡樓、徽戲園、松公家祠、文昌閣、蒙童館、土地廟、醫館等,和眾多小巧的庭院相交輝映,組成一個巷弄陌阡,四通八達的一個迷宮豪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